李中浩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專家和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原鐵道部信息技術中心主任)
鑒于全國各地城市軌道交通(以下簡稱“城軌”)建設起步不一且所處階段不同,特別是對“城軌+信息化”的認識程度深淺有別以及信息化標準因地而異,致使各城市的城軌信息化進程參差不齊,應用程度和水平高低不一。與此同時,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及5G等新興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城軌信息化、智能裝備、智慧城軌的建設步伐也隨之加快。為此,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以“交通強國,城軌擔當”的使命感,研究編制了《中國城市軌道交通智慧城軌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以促進我國城軌行業信息化的健康發展。《綱要》指導和鼓勵各城市按照“因地制宜、開拓創新、大膽探索、勇于實踐”的原則,有序推進城軌信息化和智慧城軌建設。
那么,城軌信息化和智慧城軌是什么關系呢?從本質上講,智慧城軌是利用新興信息技術集成城軌各系統和集成各類服務的結晶,是城軌領域信息化建設進入新階段的集中體現;信息化建設是智慧城軌建設的核心和基礎。可見,城軌信息化和智慧城軌是相互融合的統一體,智慧城軌的頂層設計也是城軌信息化建設的頂層設計。
最近國家號召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那么,數字化轉型與智慧城軌又是什么關系呢?數字化轉型有雙重內涵:一是數字化,二是轉型。數字在自動化和管理過程中產生,然后在大數據平臺進行共享、融合、應用;數字化不僅要求數據的準確性、及時性和完整性,而且要求數據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因為這是一切智慧應用的基礎。轉型則意味著,在數字化及大數據應用的條件下調整生產關系,實現組織架構轉型,演變成為數字化企業。城軌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本質是業務驅動,而不是數字驅動。在城軌領域,無論是業主,或是設計院、集成商、施工單位、產品供應商等各類企業,都可以用數字化轉型來表述其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過程,且帶有普遍性。而《綱要》是對城軌行業數字化轉型的精細化表述。智慧城軌和數字化轉型,可以說是從不同維度表述了同一個概念。
在《綱要》中用121個字給出了智慧城軌的定義:“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衛星通信、區塊鏈等新興信息技術,全面感知、深度互聯和智能融合乘客、設施、設備、環境等實體信息,經自主進化,創新服務、運營、建設管理模式,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新一代中國式智慧型城市軌道交通。”其中,前半段是講數字化,后半段是講轉型,所以也可以說,智慧城軌是數字化轉型在城軌行業的具體應用。
在智慧城軌建設中,采納城軌云架構,已成為智慧城軌信息化建設的共識。過去上“云”,標志了先進;今天不上“云”,意味著落后。城軌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問題不是上不上“云”,而是上什么樣的“云”。
在編制《綱要》的同時,還進行了中國城軌信息化規范體系的研究。城軌信息化規范體系由“1-3-5-2”4個層級組成,即1個總體規范、3個上位規范、5個關鍵技術規范及2個實用技術規范。其中“1-3-5”已經發布,“2”正在緊鑼密鼓地編制并爭取在2021年底發布。城軌信息化建設須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必須將城軌企業的所有業務上“云”,實現數據共享,所有業務可以分別隸屬安全生產、企業管理、對外服務3個域;二是信息化的基礎——城軌云與大數據平臺建設要與智慧城軌的應用適度分開,即新線建設時城軌云大數據平臺的建設應一步到位,而智慧城軌應用(數字化轉型)可成熟一個推進一個,與生產關系調整相配合,以產生實效為本。可以說智慧城軌的建設將永遠在路上。在新一輪的城軌新線建設中,應該把基礎打好,采用符合城軌信息化系列標準的標準化城軌云與大數據平臺。
針對這種現狀,我們認為可以通過對彈幕的管理,“打卡”,提高趣味性以及擴大授課范圍等手段進一步改善日語網絡直播課程。
城軌的信息化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具有實時控制特性,因為它涉及行車安全,且安全性要求很高;二是具有大數據共享、綜合應用需求,需采用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來提升交通運輸的安全、便捷、綠色、高效和經濟性;三是需要通過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連接乘客、員工,以及應用于乘客服務、維修、應急響應、網絡化運營等場合;四是標準化的城軌云具有以私有云為基礎的混合云屬性以及信息化(IT)+自動化(OT)的雙重特征。
城軌云及大數據平臺的標準化將對智慧城軌建設的健康發展起到關鍵作用。標準化能夠集約資源,形成強有力的產業鏈;能夠移植應用、維護經驗、取長補短、以點帶面,盡快形成智慧化態勢;能夠順應信息化技術發展的大趨勢,形成標準及系列產品,降低造價;能夠形成網絡安全縱深動態防護體系,促進城軌系統信息化隊伍的建設與健康發展。
新一輪的城軌新線建設中,上標準化的城軌云和大數據平臺已經形成趨勢。智慧城軌建設必然助推新建城軌線網2025年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35年達到世界領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