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職業技術學院 張 丹
對于傳統的PCA算法,其具有很大的缺點,會對圖像本身的空間結構產生一些破壞,而且通過向量的方式對圖像進行表達會使得維數過高,而且還會消耗較大的儲存空間,使得對協方差矩陣所做出的計算較多。在最近的幾年時間里,張量PCA通過不斷的發展攻克了以上缺點,能夠較好的進行識別,應用范圍也不斷的擴大。圖像協方差矩陣當中主要使用的是張量PCA算法,在這個算法當中可以不把圖像變成向量,操作相對比較簡單。
根據以上的分析能夠了解到,以張量PCA為基礎的圖像檢索算法可以更加簡單且高效的對圖像作出檢索。
TPCA算法稱為張量主成分分析算法,張量PCA以矩陣的形式進行降維,可以保持圖像的穩定性。

圖1 ORL人臉圖像的三級小波分解圖

圖2 算法流程圖

圖3 數據庫中部分圖像
一幅圖像本身可以用矩陣或者二維張量來表示,首先,將圖像X看成張量空間R×R的一個點,隨后,在低維的空間中將這個點做映射,采用一種線性變換Y=UTXV方法,其中U和V是在最佳的迭代次數下找到的最優矩陣。
分別計算投影空間下圖像的特征值V,U和特征向量D,E,再根據特征向量的貢獻率α,當α大于等于某一個百分數時,本文α為92%,停止迭代,計算得到最優的投影矩陣。最終代入Yi=UTXiV得到結果。
小波變換最主要的特點是可以對時頻局部作出相應的分析。圖像在通過小波變換之后,能夠獲得一種低頻電子圖,即LL,這個圖像當中包含了原始圖像當中最為主要的信息和數據,可以說它是與原始圖像相似的圖像;而對于高頻子帶圖LH、HL、HH來說,都符合原始圖像當中的一些邊緣細節,包括水平以及垂直方向的細節。圖1是一副人臉圖像通過小波轉換之后所展示出來的圖像。
檢索算法采用Manhattan距離進行相似性度量。
圖2為算法的流程圖。
在ORL和Yale人臉庫上進行實驗研究。圖3給出了兩種數據庫的部分圖像。
在進行研究的過程當中,通過實驗一所作出的相關研究來確定特征融合的系數。Yale庫和ORL庫中訓練集分別使用6樣本,剩余成為測試集。先小波三層分解使用Db4,之后得到4個分量,低頻、水平、垂直和對角方向,檢索的執行通過分量來完成,融合系數通過4個分量的貢獻率來確定,如表1中的實驗數據所示。
每個分量的檢索精度與四個分量之和的比值,稱為貢獻率。
表1分類識別采用三級小波分解的四個分量。低頻分量擁有圖像的重要信息,它的貢獻率最大且權重分布最大。水平和垂直擁有較大貢獻率,同時信息量較大且權值也較大。對角線的信息和權重最小。因此,每一個小波分量的信息量不同最終導致檢索結果受影響。
實驗二在研究的過程當中,主要是對ORL庫以及Yale庫當中所具有的檢驗結果進行相應的分析。本文在進行實驗的過程當中主要結合了6種不同方法,表2是圖像庫上6種不同結果。

表1 融合系數的確定

表2 兩種圖像庫上的不同檢索結果
上表2得出,在ORL數據庫和Yale人臉庫上,TPCA+小波和PCA+小波算法的檢索率高于他四種算法,而TPCA+小波算法檢索效果明顯最好。在這兩種數據庫上,提出算法的識別率變化比較小,說明提出的新算法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
結論:提出了一種基于TPCA的多特征融合的圖像檢索算法。實驗分別在ORL、Yale庫上進行,結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有較高的檢索準確率,表現出良好的適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