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米

大學畢業,精通英語、日語及播音主持。以翻譯的身份加入一個青少年帆船培訓項目,從此愛上了帆船運動,培訓結束后,留在了帆船俱樂部工作。
沒有航海這件事,宋坤已經很優秀,但她想更優秀。她想參加克利伯環球帆船賽,這是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航海賽事,全部賽程達三萬五千海里,歷時10個月。
航海,要有強健的體魄,更要具備多種知識:洋流、季風、國際交通規則、無線電通信、自救與互救……挑戰不是一點點。
更何況,漂在海上,有隨時可能襲來的危險。一不小心,就是生死考驗。后來她如此形容:“在船上就是生,稍微往右50厘米,就是巨浪下的長眠。”
但宋坤想試試看。
說件小事。有次切土豆,一個浪打過來,她手一抖,左手食指的指尖被削去大半,血流得到處都是。一起當值的男船員看到后,無動于衷,揶揄她說:“姑娘,為了逃避洗碗,你這本錢下得有點大了吧?”
在海上,呻吟換不來同情,沒人寵愛你,不會因為你是女生而照顧你,只會看你在船上能給別人帶來什么,給團隊帶來什么。你付出得越多,獲得的尊重越多。
一次航行中,宋坤在船上不慎摔傷,尾椎骨斷裂,幾乎一個月不能坐和躺,但只休息了六個小時,便繼續工作。她把醫藥箱里的止痛藥都吃完了,每四小時吃一次不同的止痛藥,直到27天后船停靠舊金山港。
宋坤成為首位完成環球航海的中國女性。
如此堅強,從何而來?來自興趣,來自信念,都對,但還有更具體的支撐。
在下定決心之前,她曾試探性地問過媽媽:“我去環球怎么樣?”媽媽當即回答:“打斷你的腿。”這出于人之常情。
不久,媽媽查出患了肝癌。
媽媽躺在病床上問:“你去航海的事怎么樣了?”“我不去了。”這是真心話,雖已做了很多準備,但她打算放棄航海,陪伴媽媽。
可是媽媽說:“我不信你能放下。你去吧,我會好好配合治療,等你回來。我不想留遺憾。”
最終,航海的決定,是媽媽為女兒做的。她們約定,一個在家和疾病做斗爭,一個在海上和風浪做斗爭。誰都不能放棄。
宋坤回家不久,母親就去世了。她的癌細胞早已轉移到了骨頭,但一直等著女兒回來。
一起堅強,才更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