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聲


13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或許不算長,但就社會的發展變化來看,足可以用“滄海桑田”來形容。從清末的積貧積弱到現在的國富民強,這種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其中最重要的轉折點自然是新中國的成立,農民翻身做了主人,生產力大大解放,社會生產能力得到了空前的釋放。隨后,一系列的改革不斷加快了發展的步伐,城鄉差距不斷縮小,今年,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鄉村振興穩步推進。
青島市鄉村的變遷,也是全國鄉村發展大潮的一個縮影。在鄉村發展的歷史道路上,青島曾有過高光時刻,引起過全國矚目:1990年8月,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央政策研究室、民政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在萊西召開全國村級組織建設工作座談會,史稱“萊西會議”,會議總結推廣出了“萊西經驗”。時過31年,今年,萊西再次站上C位,和即墨、平度一起,作為“山東濟青局部片區”的一部分,成為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666,我的寶貝”,膠州、萊西、平度……
如果沿著時光倒流的方式來看青島的鄉村發展,今天,青島的縣域經濟越來越“藏”不住了。
最近一段時間,山東曹縣火了。原因是一位網絡主播,在直播的時候,用極具辨識度的大嗓門說了一句“山東菏澤曹縣牛批666,我的寶貝。”不少網友覺得很有意思,就轉發了出去,就這樣,山東菏澤曹縣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城市,變成了家喻戶曉的明星城市,不少網絡段子和網絡梗也層出不窮。
曹縣火了后,網友們才發現曹縣真正的實力。最近兩年,曹縣的漢服產業迅速崛起,一舉拿下全國1/3的市場份額。讓曹縣“出圈”的還有它生產的一件產品——棺材。據公開報道,在日本,超過90% 的棺材產自曹縣。
有實力才能擔當得起持久的“網紅”。那么,青島有沒有“曹縣”呢?答案是肯定的。
2021年5月底,央視財經頻道一則《青島這個小鎮假發年產值28億元!這種高端假發占據世界 40%份額……》的報道,讓大家對青島區市的發展刮目相看。
據報道,青島膠州市李哥莊鎮是個面積僅為75.8平方公里的小鎮,卻聚集了300多家發制品企業和小加工點,其中注冊登記發制品企業有187家,2020年當地假發產業年產值達到28億元,解決就業人口1.2萬人。這里生產出的高端真人假發占據了40%以上的全球市場。高端假發的國際市場曾經一度為韓國所壟斷,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李哥莊憑借地理優勢,承接了從韓國轉移出來的假發產業,憑著過硬的品質,敲開了歐美市場的大門。一套高端假發的出廠價格大多在800到1000美元之間,而歐洲的零售價格可以達到2000到3000美元,有的長發款能賣到4000到6000美元。動輒上千元的高端真人假發,正是李哥莊這個全國特色小鎮的財富秘碼。
小鎮,“小買賣”大生意,像極了“網紅”曹縣的經濟。其實,李哥莊鎮還是“制帽之鄉”,小小的帽子已經成長為一個在全球具有影響力的大產業,據報道,全世界每10 頂帽子有7頂產自膠州。
在青島,還有更多這樣的令人驚嘆的鄉村經濟。
以葡萄出名的青島平度大澤山鎮,也有一個“秘密”的特色產業,那就是假睫毛。據稱,這里的小小假睫毛產值70億元,全球7成“平度造”!在這個鎮走上一圈,隨處可見“假睫毛加工”“假睫毛銷售”的字樣,每隔百米,便是一家假睫毛工廠。隨機走進一家門店,里面的假睫毛款式琳瑯滿目:自然單簇款、濃密整排款;人造毛、水貂毛;黑色、棕色、彩色……若不是內行,很難迅速找到心儀的款式。
特色產業帶動縣域經濟迅速崛起。2020年,在“2020年全國縣域經濟創新發展論壇”上,由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20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正式發布。2020年的百強縣,從全國1879個縣級行政區中評選出了TOP100,青島的膠州市、平度市、萊西市榜上有名,分列第12、第47、和第75位。
近年來,萊西經濟發展的版圖愈加清晰,形成了從南到北、從西到東的全方位覆蓋,走出了生態與產業協調發展的新路徑,造就了一個個新增長極和增長帶。
2020年,青島市民營經濟發展局公示2020年度青島市制造業中小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名單,從地域分布來看,西海岸新區上榜最多,為7家;城陽區、即墨區、萊西市緊隨其后,各上榜5家;膠州市、平度市、李滄區、高新區和嶗山區分別上榜3家、3家、2家、2家、1家。
脫貧攻堅,強勢發展背后的“萊西經驗”
假發、假睫毛、帽子、紡織品……青島的縣域經濟全國矚目。在經濟的強勢帶動下,青島的鄉村富了,早早就甩掉了“貧”字帽。
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在這一歷史性時刻,青島也交出了脫貧攻堅的優異答卷:
2014年,全市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8535戶、63887人,省級貧困村200個、市級薄弱村310個,經濟薄弱鎮10個。
2016年底貧困戶全部脫貧,2017年底貧困村全部摘帽,2018年底經濟薄弱鎮全部出列,脫貧攻堅進入鞏固提升階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的莊嚴承諾。打贏脫貧攻堅戰,是青島的重大政治任務。青島頂格推動,成立了由中共青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市對口支援和扶貧協作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達60多個。同時,全面落實脫貧攻堅“一把手”責任制,市、區(市)、鎮(街)、村“四級書記”一起抓,層層立下軍令狀,逐級簽訂責任書。
針對貧弱村“班子”貧弱的共性問題,青島深化拓展“萊西經驗”,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把組織力轉化為打好打贏的戰斗力。據了解,青島累計派駐第一書記1415名,510個貧弱村的后進班子全部得到有效轉化。萊西市日莊鎮溝東村領銜5個貧弱村建立新村黨支部,在組織融合上先行一步,“黨建+ 扶貧”模式入選全省實施八大發展戰略典型案例。
提到“萊西經驗”,時間得追溯到30多年前,一次會議讓萊西名揚全國。這次為期長達6天、史稱“萊西會議”的座談會,于1990年8月5日經中共中央批準,由中共中央組織部、政策研究室、國家民政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聯合召開。會議主題聚焦全國村級組織建設工作,地點就定在當時的山東萊西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