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水平正在不斷提升,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環境保護成為了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水土生態環境的建設情況會直接關系到我國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以及社會經濟的整體發展。目前來看,我國部分地區的水土流失現象較為嚴重,如何改進并且提高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現代化管理手段成為了當前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現代化管理模式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部分地區的不合理開發建設項目也越來越多,這也就導致了一些山丘地區的水土流失現象較為嚴重。現階段,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正在不斷提升,為了可以有效提高生態建設水平,從而更好地促進區域生態文明健康發展,我國應該制定出相應的扶持政策,水利部門應該積極開展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作,對現代化管理模式進行深入研究。
一、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現代化管理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對于地區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作來說,在實際展開的過程中往往會涉及多個環節,并且需要相關政府職能部門以及工作人員對當地水土流失情況頭具體的了解。在進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現代化管理模式研究的時候,應該注意以小流域為基本單位,這樣可以使現代化管理模式的研究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同時,應該對區域內山、水、林木、湖、田以及村居系統進行治理,對水資源保護工作的重要性進行明確,對生態環境污染現象進行全面防治[1]。同時,要注意對區域內小流域的布局合理性進行提升,在黨的十八大會議當中明確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當中,提出了“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策略,在實際落實應用的過程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這也進一步促進了“協調、創新、綠色、開放、共存”五大發展理念的有效落實,為生態友好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我國區域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情況淺析
對于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來說,在治理工作實際展開的過程中往往會應用到多種治理方式,很多地區開始嘗試建設起生態清潔小流域,往往其建設措施也存在較大的不同,目前來看我國很多地區的生態清潔型治理模式的應用都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得到了當地人民群眾的認可。但是也有一部分地區由于受到自然因素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導致了小流域治理不及時以及治理效果不理想的情況出現,這也使得當地的生態環境受到了持續性的影響,造成水土流失嚴重的情況出現,嚴重危害到了當地生態環境工程的建設。在耕地的時候經常會出現跑水以及跑土、跑肥的情況,使得田地質量很難得到保證。隨著一些地區溝壑的發展,大量良田被吞噬,不僅破壞了當地交通系統,更加影響到了當地農戶的整體經濟收益,不利于當地經濟的發展,使得其經濟結構穩定性難以得到保證[2]。
在進行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作的時候,經常會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也正是因為這些因素的影響使得很多農田地區經常會出現小流域治理不及時的現象,這也使得當地水土流失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直接威脅到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正常發展。在進行耕地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跑水以及跑土的現象,導致了河床抬高以及破壞交通系統等現象出現,同時也吞噬了較大面積的農田,因此,今后應該將小流域水土流失工作作為重點來展開。
三、現有的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困境
(一)水土流失治理資金短缺
中國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全面展開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環境,從而使得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社會經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水土流失得到了一定治理,但是還遠遠不夠,雖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防災減災的能力,同時也促進了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但是在深入展開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時候,發現進一步擴大水土流失的治理范圍尚且還存在著一些困境。現階段中國在展開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時候,往往還是依靠政府來進行資金扶持,在現階段的市場經濟背景之下,政府在投入資金的時候也開始關注資金效益問題,關注資金的投入能否實現利益最大化,同時,政府資金的應用方向也開始逐漸向非農業產業方向進行轉變。最近幾年來,我國政府開始逐漸重視起生態化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并且開始對水土流失情況進行針對性治理,但是仍然體現出了一些不足之處,主要是由于政府方面很難實現對水土流失治理的長期資金支持,這也使得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展開面臨著一定的困境。
(二)群眾參與程度不高
對于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來說,想要取得理想的工作效果,群眾的參與是非常重要的,國家政府也鼓勵單位或者個人按照水土保持規劃來展開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政府部門會在技術、資金以及稅收方面給予適當的支持。同時,政府部門也鼓勵群眾自主承包一些荒溝、荒丘以及荒山,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但是,最近幾年來我國農村勞動力開始普遍向城市遷移,同時很多群眾的參與主動性并不高,這與其自身存在經濟困境也有很大關系,這也使得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展開的時候很難獲得群眾的積極響應。在改革開放以前,水土流失治理主要是依靠人民群眾的義務勞動來實現的,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水土流失治理的義務勞動力大大減少。再加上部分地區的地方財物部門收入較為有限,很難支撐起水土流失治理項目的實際資金需求,這也使得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展開遇到了困境。
四、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現代化管理模式的研究
(一)綜合治理思路
對小流域水土流失進行綜合治理是非常重要的,為了可以有效實現對土壤侵蝕的防范,應該注意從防風以及減緩風速等方面進行入手,這樣可以使地表風力的徑流受到控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首先,應該適當增加地表植被,這是減緩地表風力的主要方式,同時還可以起到對地表風向起到一定引導以及控制的作用,使得地表徑流不能夠直接沖刷地面表土,這也在降低了水土流失的可能性。同時,通過種植牧草以及植樹造林的方式可以使地表的植被覆蓋率得到有效提升,有利于降低地表風力,同時也抑制了山丘以及沙漠的形成[3];其次,還可以通過淺翻深松的方式來提升地表土層的透氣性,從而使得多年來翻耕所形成的犁底層發生變化,在向地表土層中適當施加一些有機肥料,這樣可以使土壤結構得到有效的優化改良,提升了土壤結構的儲水性能,當其儲水性能得到提升之后,地表土層的穩定性也勢必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外界自然風往往很難改變地表土壤結構;最后,為了可以實現對地表徑流的有效攔截,從而減弱水、風對地面表層土壤結構的沖刷力,應該將順壟改為橫壟,并且要開挖截流溝、培修地埂,這樣可以使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二)現代化管理模式研究
1.布設水流調節林
對于田耕土質來說,水流調節林的建設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作用主要體現在可以實現分散水勢、攔蓄以及減緩地表徑流,從而降低了水土流失程度,進一步改善了農業條件。相比于傳統的田耕農業來說,建設水流調節林之后,其種植品質得到了很大提升,受到外界自然環境因素影響的可能性也有效降低。在進行水流調節林布設的時候,應該注意對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有詳細具體的了解,根據當地實際地理條件情況對水流調節林布設的位置、林帶寬度以及坡形進行明確,從而使得水流調節林的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
2.布設固溝林
固溝林一般會建設在侵蝕溝的附近,其主要目的是為了起到防護作用,分別營造匯水線防護林以及溝頭防護林、溝邊防護林。
3.布設防風固沙林
對于防風固沙林來說,其主要布設目的是為了可以有效降低地表風速,通過此種方式來實現減緩風蝕,保護田地。這樣一來,也使得果園、經濟作物以及牧場等等農業產業免受風沙的侵襲,防止吞噬良田的情況出現。
4.布設護岸林
布設護岸林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防止河岸以及池塘邊受到沖蝕,同時也阻攔了岸邊泥沙的下泄,使得水庫的水位始終保持在標準高度。要注意對樹種進行合理選擇,一般情況下,河流護岸林的建設應該考慮選擇那些耐水濕效果理想、根系發達的樹種,主要包括白毛楊、三倍體白毛楊、垂柳、白蠟以及中林美荷楊等等。在對其進行撫育管理的時候,通常要在7—8月份進行松土、除草以及培土,這樣可以保證護岸林的生長更加健康。同時要注意包括護岸林樹木的樹冠,對樹木進行定期修建,保證樹冠的長度可以占樹高整體長度的三分之二。從樹種種植的第二年開始對其進行平茬處理,并且要注意對林木的病蟲害進行防治。對于楊樹樹種來說,往往容易患有潰瘍病以及爛皮病,并且天牛等害蟲也會對楊樹的正常生長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要注意選擇專用藥物對其進行針對性防治。應該進一步提升幼林撫育的力度,實行3年5次的撫育管理操作,當第一年造林完成之后,第二年7—8月份要對影響樹木生長的雜草進行鏟除,保證在此過程中不會傷到苗木。此外,還要準備好配套設施,對于河流護岸林來說,不僅要注意對林木以及草本的生長進行維護,同時還應該注意加強工程措施的建設,可以修建石質河堤,并且建造柳谷場,通過這種方式來實現對河岸防護效能的綜合提升。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生態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各地區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作逐漸受到了重視,在應用現代化管理模式來對小流域水土流失情況進行綜合治理的時候,應該注意對當地生產環境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明確,將水流調節以及固土儲水融為一體。這樣不僅保證了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也使得當地的生態環境優化改善目標得到了實現,提升了當地社會經濟結構的整體穩定性。
參考文獻:
[1]周江紅.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現代化管理模式的研究[D].黑龍江:東北農業大學,2017
[2]崔景學.小流域綜合治理研究進展[J].內蒙古水利,2017,10(8):43-45
[3]張瀟.小流域數據庫的建立及小流域土地適應性評價[D].黑龍江:東北林業大學,2015
作者簡介:陳武(1973— ),男,福建浦城縣人,畢業于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