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波濤


摘 要:由于傳統系統計算過程繁瑣,計算量較大,導致系統響應性能比較差,在電力通信實時監測應用中響應時間較長,為此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電力通信實時監測系統。對通信監測儀和報警器進行設計,實現系統數據采集和監測結果警報。利用卡爾曼濾波算法對通信數據進行降噪處理,提高數據精度,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計算電力通信誤碼率,并與設定閾值對比,輸出電力通信狀態監測結果。經實驗證明,設計系統響應時間短于傳統系統,響應性能更優越。
關鍵詞:人工智能;電力通信;實時監測;通信監測儀;報警器
中圖分類號:TN915.07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通信是電力系統中重要組成部分,是電力系統各個單元之間數據傳輸的過程,因此有效的通信可以確保電力系統正常運行。由于電力系統內部結構比較復雜,各個單元之間通信量較大,受到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影響,電力通信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經常會發生電力通信故障,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監測手段對電力通信狀態進行實時監測[1]。相關研究人員研發了電力通信實時監測系統,常用的監測系統為基于大數據的電力通信實時監測系統,主要采用大數據技術對電力通信狀態進行分析。但是在實際應用中大數據技術運算過程比較繁瑣,需要海量的數據作為系統計算支撐,一套監測流程下來需要消耗一定的時間,導致系統實時響應性能比較差,響應時間比較長,無法達到電力通信實時監測需求,不能及時幫助工作人員發現電力通信故障。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文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電力通信實時監測系統研究。此次試圖利用人工智能技術提高系統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從優化實時響應性能角度出發,在傳統系統基礎上進行優化設計,從而形成一套新的系統,為電力通信實時監測提供技術支撐。
1系統硬件設計
系統硬件主要包括通信監測儀、報警器、服務器以及顯示器,四個設備由系統電源電路連接實現供電,其拓撲結構如下圖所示。
如上圖所示,通過USB接口將通信監測儀與電網通信總線連接,對電網通信運行參數進行實時測量,通過wifi將數據發送給系統服務器上,由服務器完成對通信數據處理和分析,并將分析結果發送給報警器,觸發報警器報警,并將監測結果繪制成報告發送到顯示器上進行顯示[2]。由于服務器和顯示器為系統基礎硬件設備,基本與傳統系統一致,在后續不做過多說明,以下將對通信監測儀和報警器的選型與設計進行詳細說明。
1.1通信監測儀的選型
通信監測儀是系統的核心硬件設備,其主要作用是負責采集到電力通信運行數據,結合系統需求此次選擇德科的H7868型號的智能通信監測儀。由于電力通信總線設備提供的是RS485接口,而該通信監測儀的接口為USB接口,為了方便監測儀與通信總線連接,設計了RS485/USB轉換器,利用RS485/USB轉換器對通信總線接口和通信監測儀接口進行轉換,并經過該轉換器將通信總線上的數據傳送到通信監測儀SFGOK芯片上[3]。通信監測儀由掃描器、解析裝置兩部分組成,接通電源和通信總線后,由掃描器向通信總線進行電子掃描,將掃描到的數據由解析裝置進行解析處理,最后由SFGOK芯片完成對通信數據報文識別,并將監測數據發送到計算機上,用于系統計算。
1.2報警器的選型
報警器的作用是根據系統監測結果進行報警,用于提示工作人員,此次選擇的是DGR公司生產的JFYRTY-A4SF型號報警器,該報警器體積比較小,重量比較輕[4]。將報警器安裝在電力通信總線上方,該報警器有紅色和綠色兩種警示光,如果系統監測結果為電力通信狀態正常,不存在通信故障,則報警器會發出綠色警示光;如果系統監測結果為電力通信狀態失常,存在通信故障,此時報警器會發出紅色警示光,并且觸發報警器語音功能,發出警報。警示光閃爍頻率和警報音量會根據電力通信故障嚴重程度而定,故障越嚴重,報警器的警報音量越大,警示光閃爍頻率越快。
2系統軟件設計
2.1通信數據預處理
系統在對電力通信數據采集時會受到外部因素干擾,以及系統數據采集設備自身的采集殘差,導致采集到的電力通信數據會存在噪聲,即采集數據精度沒有達到監測需求,因此需要對電力通信數據進行預處理。此次利用卡爾曼濾波算法對通信數據進行降噪處理,計算出通信數據預測值,其計算公式如下:
公式(2)中,g表示電力通信數據方差,v*表示電力通信數據理想值[5]。利用上述公式計算出通信數據方差,根據該數值對采集的通信數據進行濾波,從而達到數據降噪的目的。
2.2基于人工智能的電力通信狀態監測分析
電力通信狀態失常的表現為電力通信誤碼,因此以電力通信誤碼率作為電力通信狀態判斷的依據,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處理后的數據進行計算,其計算過程如下圖所示。
如上圖所示,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設計電力通信誤碼率描述模型,其用公式表示如下:
公式(5)中,γ*表示電力通信誤碼率的先驗均值;S表示電力通信誤碼率的先驗方差。將公式(5)計算結果與通信數據代入到公式(3)中,求解出電力通信誤碼率。在系統中設定了一個誤碼率閾值,如果計算數值超過該閾值,則表示電力通信狀態為失常狀態,需要進行維護;如果計算數值未超過該閾值,則表示電力通信正常,根據該規則輸出監測結果。
3實驗論證分析
實驗以某電力通信總線設備為實驗對象,利用此次設計系統與傳統系統對該電力通信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實驗準備了三個通信監測儀和一個報警器,將通信監測儀的監測范圍設定為5.5m,監測頻率設定為3.65GHz,監測信號發射頻率設定為3.64GHz,數據讀取周期設定為0.01s。實驗共采集到23.26GB電力通信數據,監測時間為24h,共進行50次監測。利用公式(5)計算出誤碼率參數為1.26、1.64,經系統監測該電力通信平均誤碼率為5.15%,系統的誤碼率閾值設定為6.5%,系統監測情況如下表所示。
實驗以響應時間為檢驗兩種系統的指標,以通信監測儀采集到第一個通信數據為開始時間,以系統輸出監測結果為結束時間,利用OJHY軟件分別分析出,兩個系統監測10次、20次、30次、40次、50次、60次時平均響應時間,具體數值如下表所示。
從表2中數據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設計系統平均響應時間比較短,最短為0.005s,基本為實時監測,這是因為設計系統采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對通信狀態進行智能化分析,簡化了電網通信狀態計算流程,從而使系統監測響應時間更短一些。而傳統系統響應時間比較長,做大響應時間為5.264s,遠遠大于設計系統,因此實驗結果證明了,在響應性能方面設計系統優于傳統系統,能夠實現電力通信實時監測。
4結束語
此次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設計一套新的電力通信實時監測系統,實現了對傳統系統硬件與軟件方面的優化與創新,并且提高了系統的監測響應性能,有助于提高電力通信安全性與可靠性,能夠為電力通信故障維護提供可靠的數據依據。
參考文獻
[1]湯龍龍,方鐘,龐鑠,等.一種基于物聯網分布式光纜在線監測裝置在電力通信上的應用[J].通訊世界,2020,27(01):239-240.
[2]李葵,吳非,王韜,等.基于物聯網的電力通信機房可視化系統[J].自動化與儀表,2020,35(09):97-100.
[3]王偉屹,趙曄.卡爾曼濾波算法下電力通信自動化監測系統設計[J].西安工程大學學報,2021,35(05):50-55.
[4]李文佳,金燊.區域通信網光纜智能分配監測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長江信息通信,2021,34(05):159-161.
[5]張博凡,施禹.電力通信光纜在線監測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電力安全技術,2020,22(10):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