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亮
摘 要:近年來,隨著電廠生產水平的日益提升,對實踐中的運行效率及管理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踐中為了保持電廠良好的生產狀況,逐步實現其生產效益最大化目標,則需要加強集控運行與機組協調控制方式使用,擴大這種控制方式在電廠中的應用范圍。基于此,本文就電廠集控運行與機組協調控制應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電廠;集控運行;機組協調控制
引言
在電廠運行過程中,集控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夠及時發現機組與車間生產的變化,并獲得具有實際意義的數據,為領導決策提供有力依據。在改革開放后,國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用電總量隨之增加,提高電廠生產效率與安全性顯得十分必要。對此,應做好集控運行工作,促進機組協調控制水平提升,推動電廠穩定快速發展。
1電廠集控運行系統概述
現階段,我國的火力發電廠發電機組已經基本實現了集控運行控制目標,所采取的控制模式主要包括綜合控制方式、分級式控制方式以及分散式控制方式三種。其中綜合性控制方式在應用過程中主要是以通信系統為基礎,加強其與集控系統的結合性而產生的全新控制模式。在綜合控制模式運行過程中,數據傳輸效率比較高,并且準確度能夠得到保證,能夠大大提升系統和機組的運行效率。分級式控制模式指的是在機組運行過程中,每一個系統中建立一個管理層,不同系統內的管理層具有相互獨立性以及相互聯系性,可以對整個火力發電廠的機組進行控制。分散式控制方式,很容易受系統運行的影響而出現故障,并且分散式控制方式一旦出現故障,會對整個機組的運行產生極大影響,降低機組運行效率。
2電廠協調控制的必要性
在電廠運行中,通過協調控制系統的應用可促進機組各項參數平衡,使節能效果得以充分發揮,對風力、燃料等高效利用,負荷響應功能得到全面提升。在協調控制系統應用中,可將鍋爐與汽輪機看成是統一整體,二者相結合共同協調運行,整個系統采用自動化運行模式,可有效規避人工運行的弊端,使工作效率得以提升,操作更具精準性。同時,運行參數的變化較小。在機組中各部分均保持相對穩定狀態,當鍋爐、汽輪機中的局部位置出現異常時,系統將自動切換到基礎調節模式,即BF或者TF方式,避免故障范圍擴大,此舉可為維修人員迅速尋找故障提供更多便利。通過負荷變化率的應用,使機組負荷得到靈活調控,有效避免因負荷更迭更快導致熱應力偏高現象,延長機組使用壽命;該系統的監控性能較為強大,對機組安全運行有諸多裨益。
3電廠集控運行與機組協調控制措施
3.1注重硬件方面的合理配置
針對電廠機組進行協調控制,為了顯著提高控制水平,需要對控制系統的功能進行不斷優化,尤其是注重硬件方面的合理配置。主要表現為:(1)選擇性能更加可靠的網絡模塊,確保能夠滿足調節控制過程中,現場調節、系統分析、檢測等方面的實際需求進行現場調節,主要作用為負責變速器傳輸信號的接收工作,將這些信號按照事先設定好的計算方式進行計算,將結果傳輸到現場的分析設備;在整個控制系統中,檢測模塊是重要的處理設備,能夠有效提高信息傳遞和接收之間的安全性;系統分析模塊主要用于和服務器之間進行通信,在通信過程中為工作人員提供了一定的便利。(2)加強內置系統的設計。針對機組協調控制系統進行設計時,在完善方案的時候,需要工作人員加大對鍋爐模塊、整體控制模塊等不同模塊的配合使用,確保電廠機組時刻處于穩定的運行狀態。
3.2注重軟件方面的有效配置
該結構主要分為客戶端與服務端兩項內容,通過二者協調配合,豐富管理內容,減少系統運行成本。服務端由兩臺服務器構成,可實現相互間的信息傳輸與通訊。這樣做的優勢在于當一臺服務器出現故障時,可及時將任務切換到另一臺設備上,確保系統始終連續穩定的工作。操作員系統的作用在于向服務器發布信息,充分發揮工作站的處理能力,加速數據整合,在分析后傳回服務器,使整體系統在有序的環境下運行。在功能系統中,機組協調可與集控系統相結合,針對系統運行狀態實時監控,并獲取最新信息,有助于系統各項功能劃分;電廠中的各模塊下分為許多小模塊,應做好各模塊的協調工作,促進系統高效運行。
3.3注重與實際相結合,合理提升機組性能和效率
針對鍋爐汽輪機進行運行管理,可以按照目前汽輪機運行的實際狀況,進行科學合理的升級,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同時降低鍋爐汽輪機的運行成本。舉例來說,鍋爐汽輪機的凝汽器是保證機械設備正常運轉的前提,可以對現有的凝汽器進行真空裝改造,加大對凝汽器的監視力度,這樣才能夠有效提高汽輪機大修的概率,進一步提升鍋爐汽輪機的運行效率,真正實現節能降耗的目的。還可以對汽輪機的汽封系統進行改進。汽封系統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蒸氣沿主線外泄,防止蒸氣進入軸承座,導致油中帶水影響油的質量,進一步影響周圍環境和相關設備,所以對氣封系統進行升級改造也能夠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3.4多管齊下,完善生產控制方式
在現代化電力生產中,應將系統與控制方式相結合,選出最佳控制方式,促進控制效率提升,具體如下。(1)生產過程控制。通過協調控制系統的構建與應用,可提高電廠生產過程的控制效率,進而改善電廠生產狀態,避免安全事故發生。對此,電廠在生產中應滿足控制工作的各項要求。具體措施為:一方面,在集控運行與協調控制的基礎上開展作業,使各項生產問題得到有效處理,生產過程得到高效控制;另一方面,在協調系統支持下,有助于提高生產階段信息采集與利用效率,使生產過程控制情況得以改善,促進控制成果落實。(2)生產設備保護。在生產階段,緊急保護系統的功能在于保護機組與操作者的安全,降低生產風險。對此,應根據功能特殊性,與集控和協調控制搭配使用,使生產設備得到有效保護。具體措施為:在集控運行模式下,當設備出現故障時,應及時閉合協調控制系統,避免故障蔓延,滿足設備保護要求;通過集控與協調系統的應用,了解設備運行狀態,使設備保護更具針對性。(3)控制方式優化。在新形勢下,為了提高生產狀況,使生產計劃控制方式更加有效,電廠應注重控制方式的更新換代。具體措施為:重視監督控制工作的開展,增加技術含量,盡可能的滿足生產計劃安全要求;根據生產實踐要求,不斷優化控制方式,增強機組穩定性,使電廠控制工作效率達到預期目標,實現生產計劃深入實施。
結語
在火力發電廠不斷發展過程中,加強集控運行與機組協調控制系統的充分應用,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提高發電廠機組的運行效率和安全性,并且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火力發電廠機組的節能環保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火力發電廠集控運行過程中,需要對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和分析,同時加強硬件和軟件配置設計工作,重視集控運行與機組協調控制系統在火電廠中的應用效果,才能夠保證火力發電廠集控系統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
參考文獻
[1]焦漢森.電廠集控運行與機組協調控制應用研究[J].信息周刊,2020(10):62.
[2]劉杰.論電廠集控運行與機組協調控制應用[J].數字化用戶,2020(11):202.
[3]張成巧.論電廠集控運行與機組協調控制應用[J].中國高新區,2021(13):10-11.
[4]張成巧.論電廠集控運行與機組協調控制應用[J].中國高新區,2021,(13):10-11.
[5]周燕輝.電廠集控運行與機組協調控制應用研究[J].河南科技,2020,(23):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