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勇,邵宗光,荊興亞,江平
(徐州阿馬凱液壓技術有限公司,江蘇 徐州 221004)
閥芯,作為重要的液壓零件,毛刺的去除是加工工藝中的重要一步。目前,對于機加工毛刺,常見的去毛刺工藝包括手工去毛刺、高壓水去毛刺、熱能去毛刺、磨粒流去毛刺、電解去毛刺、化學去毛刺等[1]。
不同的去毛刺方法,特點和適用范圍也有所區別。在閥芯整個加工工藝流程中,各工序產生的毛刺特點不同,去毛刺的要求亦不同,系統考慮閥芯去毛刺問題,設計不同的去毛刺工藝,對于經濟、高效地保證去毛刺質量尤為重要。
由于工件材料的機械性能對毛刺的產生及毛刺形態有很大影響[2],對于工件不同工序產生的毛刺,應安排不同去毛刺工藝。
因此,考慮毛刺特征和不同去毛刺工藝特點,經過多輪實際驗證,閥芯加工工藝流程可設計為:機加工→毛刷輪粗去毛刺→手工去刺→清洗→表面處理→粗磨外圓→尼龍輪精去毛刺→精磨→清洗。下面重點介紹幾種去毛刺工藝。
在閥芯加工過程中,外圓車削、銑削、鉆孔等機加工作業和外圓粗、精磨削作業,都會產生毛刺。對于機加工作業過程中產生的內孔過渡處的飛邊、毛刺,常借助手工工具進行去除;對于機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外圓處飛邊、毛刺,可采用安裝鋼絲輪的通過式去毛刺設備進行粗去毛刺;對于磨削過程中產生的毛刺,可在精磨前,采用安裝尼龍輪的通過式去毛刺設備進行精去毛刺。
在機加工過程中,工件未經表面處理,表面硬度較低,塑形較強,由于材料的塑形變形,在剪切斷面處會形成飛邊毛刺、擠壓毛刺等,尤其在閥芯節流槽直角邊緣及槽內圓孔集中了較大尺寸的毛刺。
為提升閥芯去毛刺的效率,對于外圓處產生的機加工毛刺,可采用通過式去毛刺設備,該設備采用無心磨床結構形式,不同之處在于,將砂輪改為鋼絲去毛刺輪。可快速去除外圓毛刺。該設備可配置上下料裝置,實現加工自動化,極大提升加工效率,降低加工成本。

圖1 通過式去毛刺設備布局圖

圖2 通過式去毛刺設備去毛刺部分和鋼絲輪示意圖
由于不同的鋼絲線徑、鋼絲長度和密度,去毛刺的效果也會不同,線徑越大,剛性越強,去毛刺作用越強,去毛刺后表面越粗糙,線徑過大,容易產生劃傷。鋼絲長度越短,剛性越強,去毛刺作用越強,但使用壽命越短。鋼絲密度越大,去毛刺作用越強,但密度太大,會對節流槽側邊的毛刺去除效果產生不利影響。經實際驗證,采用鋼絲線徑0.15mm、鋼絲長度40mm、密度2000根/cm2的鋼絲輪,去除外圓處產生的機加工毛刺效果較好。

圖3 閥芯外圓處毛刺

圖4 閥芯外圓去除毛刺后效果
由于鋼絲輪去毛刺對于外圓處毛刺的去除效果較好,對于內孔處的毛刺,一般采用手工去除的方式更為經濟、有效。常用的手工去毛刺工具包括高速鋼鉆頭、刮刀、銼刀等,同時可采用氣動或電動工具,提升手工去毛刺效率。手工去毛刺實際效果受操作者熟練程度影響很大,對于手工去毛刺方法、去除范圍,去除程度,應根據毛刺狀態和去毛刺要求,制作具體的標準和規范。

圖5 手工去毛刺工具
如閥芯工藝流程所示,閥芯經表面處理后,需進行粗磨外圓和精磨外圓加工,閥芯表面處理后表面硬度可達52-58HRC,粗磨產生的毛刺較小,經顯微觀察測量,粗磨后的閥芯毛刺尺寸約為20μm~50μm。

圖6 毛刺微觀圖像
對于這類毛刺,手工去除較為困難,且效果難以保證。經實際驗證,采用通過式去毛刺設備,效果較好。此處去毛刺設備,同樣為無心磨床結構,砂輪改為尼龍輪。尼龍輪目數越小,硬度越高,去毛刺作用越強,去毛刺后表面越粗糙,邊緣形成的圓角越大。經實際驗證,尼龍輪目數一般采用240#,硬度為7P。
為更好的保證去毛刺效果,尼龍輪為5片組合,每片之間設置一定間隔,起到容納鐵屑的作用,可以避免在去毛刺過程中劃傷表面。尼龍輪去毛刺工序產生的圓角,對于避免在液壓閥使用過程中的閥芯劃傷、卡滯,提升閥芯的使用壽命,亦有助益。

圖7 通過式去毛刺設備去毛刺部分和尼龍輪示意圖
由于閥芯對于尺寸精度和圓柱度要求較高,一般為2μm。精磨工序作為決定尺寸精度和形狀精度的最終工序,加工余量較小;而尼龍輪去毛刺工序可產生約0.05mm的圓角,可有效防止精磨工序毛刺的產生,因此,一般精磨工序之后不再安排單獨的去毛刺工序。

圖8 車削形成的尖角(×500)

圖9 去毛刺形成的圓角(×500)
工程機械液壓閥芯的加工質量,是影響液壓閥性能和使用壽命的關鍵因素,閥芯對尺寸精度、形狀精度和粗糙度有著極高的要求,同樣,毛刺的控制和去除直接影響閥芯質量,是保證閥芯在液壓閥壽命周期使用性能和壽命的關鍵。通常我們對閥芯加工精度尤為重視,對于毛刺的控制,一定程度有所忽略。因此系統研究閥芯不同工序毛刺狀態,并有針對性設計去毛刺工序,對于提升液壓閥的質量和使用壽命,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