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蕊 孟珂

“十三五”以來,陜西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持續加強民生保障,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2016年至2019年,陜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8874元增加到24666元。2020年前三季度,陜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5.7%,高于全國平均增速。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陜西56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2015年底至2019年底累計減貧211.54萬人。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7692元提高到2019年的11412元。
就業規模持續擴大。2016年至2019年,全省城鎮年均新增就業45萬人以上。2020年1
1月至9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1.2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82.1%。
?;尽⒍档拙€、廣覆蓋的民生保障網進一步織密扎牢。陜西省全民參保計劃扎實推進,符合條件貧困人員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截至2020年9月底,陜西省保障城鄉低保對象59.9萬戶134.9萬人,保障農村特困人員12.53萬人。
走出一座大山需要多少年?
秦巴山深處的寧強縣巴山鎮石壩子村,王永定祖祖輩輩在這里生活。
可這一次,王永定不僅走出了大山,還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2020年10月15日,作為全國貧困群眾就業創業脫貧典型代表,他在人社部、國務院扶貧辦主辦的“勞動最光榮脫貧靠奮斗”——2020年就業扶貧論壇上作了交流發言。
山里娃王永定的故事,映照著過去和現在、貧窮與富足、困頓與希望。
從一名貧困群眾到3800萬三秦兒女,從一個小山村到三秦大地,從2016年到2020年,5年時間,這些日新月異的變化見證著陜西省委、省政府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有力舉措,勾勒出陜西不斷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的幸福圖景,串聯起三秦兒女勇敢追夢、創造美好生活的奮斗足跡。
就在5年前,王永定還生活在貧困的陰霾之下——創業失敗,負債累累,父母患病長期用藥,孩子上學也是不小的花費,一家人日子過得恓惶。
家人需要照顧,怎么才能在家門口干出一番事業、活出個人樣?王永定苦苦思索時,當地政府部門將扶貧政策送上了門。
借著技能培訓、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訓、創業擔保貸款等支持,王永定和妻子將眼光瞄準秦巴山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養中蜂、種食用菌。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越來越多的山貨從他們的家庭農場俏銷全國,他們也漸漸告別貧困,還帶動了100多戶貧困戶脫貧。
貧困,是“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中最突出的短板。陜西是全國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省份之一。2015年底,陜西還有229.88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從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到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從推進“3+X”產業扶貧工程,到深化蘇陜扶貧協作;從制定應對疫情“八條措施”,到建立防返貧致貧監測預警和幫扶機制……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陜西將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37358名駐村干部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
目前,陜西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2019年底,陜西貧困人口減少到18.34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75%。
用深厚的為民情懷和堅定的責任擔當,陜西省委、省政府筑起貧困群眾奔向小康的幸福之路。
2020年10月19日,陜建集團建起了直播間。
這場直播不是為了賣貨,而是招人。
跟隨主播的腳步,手機屏幕前的求職者不僅能聽到公司和崗位的介紹,還能直觀地看到工作環境、工作狀態,了解正在施工的重點項目。
“愛了愛了”“簡歷已投”……直播帶崗活動的頁面,被這樣的評論刷屏?;顒咏Y束后3小時,陜建集團已收到1300多份簡歷。
當直播漸漸改變人們的消費方式、生活方式,西安市人社局聯合多家用人單位嘗試通過直播帶崗促進人崗對接,更為疫情防控時期的不見面招聘提供更多可能。
一頭連著家庭生計,一頭連著經濟大勢,就業是社會穩定的“壓艙石”,也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十三五”期間,陜西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就業形勢保持穩定。
5年來,就業規模持續擴大。2016年至2019年,全省城鎮年均新增就業45萬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每年保持在620萬人以上。2020年1月至9月,全省城鎮新增就業31.2萬人,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82.1%。
5年來,就業服務趨向精準。借助就業創業服務中心、就業見習崗位,高校畢業生加快實現從校園到職場的過渡;依托新社區工廠、就業扶貧基地以及“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等活動,農民工在家門口走上干事創業的舞臺;借助省退役軍人教育培訓聯盟、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基地等平臺,退役軍人在新天地續寫榮光。
5年來,就業質量穩步提升,就業方式更加多元。陜西省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提升勞動者素質,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截至2020年9月底已有98.13萬人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陜西省還通過發展新就業形態、實施服務管理零收費等舉措,激活靈活就業市場,不斷拓展就業空間。
無論“六穩”還是“六?!?,就業均居首位。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陜西久久為功。
最近,家住西安曲江新區太陽食品集團生活小區的寇玉連格外高興,因為小區的電梯已經開工建設了。
一部電梯,對于75歲的寇玉連而言是長久以來的期盼。
寇玉連和老伴兒在這個小區生活了18年,上樓下樓已經成了住在6樓的老兩口生活里最大的難題。
隨著西安市推進老舊小區改造步伐的加快,老兩口的幸福感在家門口升級。
從一家人的安居到千家萬戶的冷暖,“十三五”時期,陜西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
5年來,教育公平的陽光普照城鄉,更多人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全省普惠性幼兒園占比超過80%,“家門口入園”逐步變成現實;義務教育有保障目標基本實現,全省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除身體原因外無失學輟學情況;職業教育體系逐步完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立交橋”更加暢通。
5年來,?;?、兜底線、廣覆蓋的民生保障網進一步織密扎牢,養老更安心、看病更省心、兜底更有力。我省全民參保計劃扎實推進,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十六連漲”。遭遇突發性、臨時性、緊迫性基本生活困難的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和個人全部被納入臨時救助范圍。疫情肆虐之下,從嬰兒到老人,每一個人的生命、價值和尊嚴得到悉心呵護。
5年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在基層社區不斷涌現,更多人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收獲平安幸福。陜西堅持黨建引領,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變革理念、技術賦能,多元化解矛盾糾紛,高效滿足群眾訴求,依托網格化管理打響疫情防控人民戰爭。2020年上半年,全省群眾對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滿意度達95.24%;1月至9月,刑事立案、治安案件同比分別下降4.1%、4.7%。
所有的出發點,是民生。所有的落腳點,也是民生。
以人民為中心,保民生、惠民生?!叭嗣瘛倍?,既串起“十三五”時期陜西前行的脈絡,又為“十四五”時期陜西發展指明方向。
帶著三秦兒女的希望和夢想,陜西向著幸福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