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融資租賃中出租人救濟制度的優化

2021-07-01 15:58:26李芷君
江漢論壇 2021年6期

摘要:當融資租賃承租人違約時,現有制度難以確保出租人利益,亟待優化。一是要對承租人根本違約認定標準優化,即承租人擅自處分租賃物使租金債權無法實現時,或是欠付租金超過合理期限、比例或金額過大且經催告后。二是要對出租人救濟的雙重路徑及其內容優化,出租人取回權的法律屬性應為合同解除后溯及力和所有權權能的結合體,當違約金指向的是合同解除后的損失時,出租人不能再請求損害賠償,租賃物殘值數額應結合已履行租金時長與租金總期限來確定。三是根據融資租賃的融資屬性、出租人所有權的擔保屬性、融資租賃合同不可解約性和一事不再理原則,將出租人違約救濟程序建構為:當承租人構成根本違約,出租人請求租金加速到期時,承租人可提供擔保替代履行;出租人通過訴訟請求租金加速到期,法院作出裁判后進入執行環節;在執行未果時,出租人不可再訴請法院解除合同。

關鍵詞:融資租賃;根本違約;租金加速到期;合同解除;取回權

中圖分類號:D923.6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854X(2021)06-0130-07

一、問題的提出

融資租賃發軔于美國,兼具貿易、融資和擔保等特點,自進入我國以來即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是當前不可或缺的經濟模式。融資租賃由租賃人占有和使用租賃物,在融資租賃關系實際履行過程中,出租人處于弱勢地位,這就需要對出租人予以特別保護。就保護路徑而言,在承租人違約時,出租人利益保護問題主要借助取回權、加速到期等違約救濟方式。這在我國立法中主要規定如下:《民法典》第752條規定承租人被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未支付租金構成違約;第758條規定,一定條件下承租人享有租賃物價值部分返還權,以緩解承租人與出租人間的權利失衡。《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融資租賃司法解釋”)第5條規定了出租人享有法定解除權的情形;第10條規定,出租人享有租金加速到期請求權和租賃物取回權,但出租人在尋求救濟時僅能選其一;第11條規定出租人解除合同,收回租賃物后,可以請求承租人賠償相應損失。但上述規定有待商榷:第一,承租人經催告后,合理期限“一刀切”式的判斷標準是否合理?第二,出租人享有法定解除權的情形是否都契合融資租賃實質內涵?第三,租金加速到期是否存在替代模式,應否考慮承租人的期限利益?第四,出租人取回權是一項權利,還是基于所有權而產生的權能,取回權與租金加速到期之間的排斥選擇機制是否合理?

二、承租人根本違約認定標準的優化

依據《民法典》第752條規定,承租人遲延支付租金,經出租人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支付租金的視為違約。該條文中“催告程序”和“合理期限”的設置賦予了承租人緩沖時間,但該條作為違約條款規定太過于抽象,需要與《民法典》第753條、“融資租賃司法解釋”第5條配合適用。

(一)承租人私自處分租賃物情形的限縮解釋

《民法典》第753條規定,承租人未經出租人同意,采用轉讓、出租、抵押、質押等方式處分租賃物時,出租人可以請求法院解除合同。從條文內容看,只要承租人擅自處分租賃物,出租人即可行使法定解除權。法定解除權是單方性的,即賦予一方主體請求打破合同合意的權利(即形成權)。為避免權利濫用,應對其進行嚴格限制,僅適用于以下情形: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拒絕履行主要債務;遲延履行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其他致使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的情形。①

在融資租賃中,出租人是租賃物的所有權人,但租賃物多為動產,其權利狀況缺乏公示模式。而承租人享有租賃物的占有、使用、收益權限,對租賃物有更強的掌控力。承租人擅自處分租賃物,基于善意取得等制度,可能會導致物的所有權發生轉移,而租賃物所有權對租金債權具有擔保功能,所有權轉移會消除擔保功能,使租金債權處于無擔保的狀態,因而需賦予出租人法定解除權以保護其權利。②

從融資租賃的產生與發展看,融資租賃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隨著融資方的介入,“賣方—買方”的模式發展為“賣方—買方—融資方”三角結構,轉變為“你租我才買,我買你必租”的經營樣態。③ 此時,出租人簽訂融資租賃合同的目的,不是獲得租賃物所有權而是獲取租金,出租人保留所有權則是為保障租金債權的實現。融資租賃中租賃物的主要價值是為滿足承租人的特定生產需要,很多時候租賃物市場變現能力較差,對出租人而言經濟價值較小。④從司法實踐看,租金價款的總額往往會高于租賃物價款的總額,租賃物本金即融資額,相差的價款是出租人所欲獲得的利潤⑤,可見融資租賃的重點在融資而非租賃,對出租人而言獲取出租債權才是目的,而掌握所有權則是保障租金債權實現的手段。

本文認為,承租人擅自處分租賃物并不能直接等同于根本違約,進而構成出租人法定解除權的行使要件。(1)其他擔保可以替代租賃物所有權的擔保功能。⑥ 承租人私自處分租賃物,并非一定會對出租人債權造成實質影響。尤其是在承租人提供相應擔保時,擅自處分租賃物并不必然導致租金債權無法實現,此時并不構成根本違約。(2)合同解除不利于對承租人利益的保護。在約定租賃物歸屬于承租人時,在承租人支付了絕大多數租金的情形下,如若賦予出租人合同解除權,準其解除合同并收回租賃物,則會導致承租人最終無法獲取租賃物的期待利益。而對出租人而言,在此種情形下其獲取租金的合同目的則未必無法實現。(3)租賃物的處分可以增加資產的流動性,有助于資產的充分利用。如若承租人可以提供相應擔保,在其生產淡季或營業困難等情形下,可以通過出租租賃物獲取一定收益,亦可以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基于此,為平衡出租人與承租人利益,應對該款進行限縮解釋:承租人擅自處分租賃物,造成租金債權無法實現的情形,出租人可以行使法定解除權。

(二)刪除合同約定解除權條款

“融資租賃司法解釋”第5條第1款規定,承租人遲延交付租金滿足合同約定解除要件時,經催告后出租人可以行使解除權。該款是關于融資租賃雙方當事人約定解除權的規定,將之放置于法定解除規范體系,不利于合同當事人的權益保護。

首先,“融資租賃司法解釋”第5條第3款規定的內容為:承租人違約,造成合同目的無法實現的其他情形。該條是兜底條款,前兩款應符合第3款的立法意旨。因此,該條第1款、第2款的適用要同時滿足“違約”和“合同目的無法實現”雙重要件。且從第1款規范內容看,承租人觸發合同解除條款,還需經出租人催告,才能解除合同。但在實踐中,約定解除的要件可能存在不符合“合同目的無法實現”和約定不經催告即可解除合同的情形,而此情形難以被解釋為第5條第1款。

其次,以法定解除權替代約定解除權充斥著“法律的父愛主義”,有違“合同自由”這一私法原則。法律對合同自由的干預,應以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為目的,且干預程度應受比例原則的約束。⑦ 該款作為融資租賃雙方自由商定的內容,只要雙方達成合意即產生對合同當事人的約束力,當合同一方當事人行為觸發合同解除條款,守約方即可要求解除合同,而無需由法律予以肯定。從條文內容看,出租人的合同解除權除雙方約定條件外,還需經出租人的催告程序。但在合同雙方約定不經催告即可解除合同的情形時,應否依據法律強制要求出租人經催告才能解除合同,需要探討。如在一則判例中,法官認為,承租人行為雖達成了合同約定解除的條件,但未經法定的催告程序,出租人不能解除合同⑧;而在另一則判例中,法官則認為,因雙方約定未及時交付租金即可解除合同,故可不經過催告而解除合同。⑨ 上述沖突的焦點在于催告程序是否屬于可通過合意排除適用的法律規定?

隨著時代發展,合同自由原則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但對意思自治的限制應極為謹慎。僅在合同嚴重的負外部性、壟斷問題及其他市場失靈問題、消費者等信息地位不平等情形下⑩,意思自治才應受到相應限制。而融資租賃合同多數情況下是商事合同,且基于融資租賃的特征,承租人處于優勢地位。此種情形下,法律如果不尊重合同自由而堅守催告程序,會增加出租人利益保護難度。即便融資租賃當事人之間不約定催告等程序,也不會導致社會公共利益受損,因為此種約定也不是基于出租人壟斷地位和信息優勢,誘騙和強迫承租人簽訂的。由此可見,強制要求任何融資租賃合同都應該遵循催告程序,則存在過分干預合同自由之嫌疑,并不合理。為保障合同自由,應刪除該款規定,讓屬于合同自治的內容交由當事人自由決定。

(三)未付租金達到一定條件標準的彈性化

從“融資租賃司法解釋”第5條第2款內容看,合理期限主要從時間要素(兩期)和租金比例要素(百分之五十)兩個角度進行考量,未區分融資租賃的具體情形,而直接對合理期限量化。從立法內容看,“融資租賃司法解釋”第5條第2款違背了《民法典》第752條賦予法官自由裁量權的立法目的,而且“一刀切式”的立法模式亦過于武斷。在司法實踐中,存在租金額十萬元以內,按照月支付租金的情形;存在租金百萬元,按照季度收取租金的情形;亦有租金過億元,以年為期間收取租金的情形。 租賃時長亦存在3年、5年、10年等不同狀況。當租金支付的期間較長,如期間間隔為1年時,若過于執著于兩期,則只有在承租人遲付租金兩年后才能解除,實有不妥。為避免因恪守“融資租賃司法解釋”第5條第2款,導致實踐中出租人保護不力的情形,需要基于社會上融資租賃的實際運行狀況,對其進行重構。

如果僅考慮遲延交付租金時間的長短,而不考慮出租人因承租人遲延交付租金而遭受損失的程度,實為不妥。如前所言,在實踐中租金過億,且租金支付期限未達1年的情形,恪守2年的期限,無疑會使出租人承受更高的風險,遭受大額的租金損失。為避免這一情況,在司法實踐中判定承租人遲延時間是否合理,應兼顧遲延時間以及遲延交付租金金額的多寡。職是之故,宜將該款具體日期的立法模式修訂為明確列舉考量要素的立法模式,以應對不同的情形。該款可優化為承租人欠付租金超過合理期限、合理租金比例、合理金額的,經出租人催告后,出租人享有解除權。其中合理期限的判定要參照融資租賃合同總時長和租金支付分期數,此即是對現有立法中“二期”表述的優化,有助于應對租金支付分期數較短或較長的實際狀況。合理租金比例是對現有立法中“總租金的百分之五十”的優化表述,主要是為了解決未繳納租金比重較大的情形,即承租人部分繳納租金而使未繳納總額難以達到“百分之五十”的情形。其判定亦受到合理期限和合理金額的影響,但三者側重點不同。合理期限強調違約的時間長短,合理租金比例主要關注違約的金額占總租金金額的多寡,而合理金額主要是為了應對租金總額較大而租金支付期間間隔較大的情形。

三、出租人救濟的雙重路徑及其內容優化

根據《民法典》第752條規定可知,承租人遲延繳付租金,經催告仍未支付租金,出租人可以要求租金加速到期。“融資租賃司法解釋”第10條至第12條對《民法典》第752條進行了細化:承租人應向出租人賠償逾期利息及違約金,出租人存在租金加速到期與租賃物取回權兩條救濟路徑。

(一)租金加速到期的制度優化

租金加速到期是以維持合同有效性為前提的救濟模式。在實踐中,融資租賃的租金加速到期主要在租金數額的確定和承租人履行模式兩方面存在爭議,需要予以重視。

1. 加速到期救濟路徑的正當性

如果承租人行為觸發《民法典》第752條和“融資租賃司法解釋”第5條所規定的法定解除要件,出租人享有租金加速到期請求權。但有觀點認為,融資租賃承租人違約后,要求承租人在給付義務到期前履行租金債權,放棄期間利益并不公允。

租金加速到期制度的正當性主要有三個方面:(1)該制度普遍適用于民商法領域。加速到期在民商法領域十分常見,以保護特定商業模式中的弱勢群體利益為主要制度目的。依據《民法典》“融資租賃司法解釋”等規定,承租人的根本違約是觸發加速到期的前提要件。 (2)有利于保護出租人利益。在承租人根本違約時,出租人難以收回租金,而且因為租賃物很多時候都是按照承租人生產要求,依照特定數據進行制造,其市場變現能力較差,很難真正起到擔保作用。租金加速到期并非是對契約嚴守原則的違反,而是對誠實信用原則的遵守。 此外,依據租金加速到期的法律屬性,這項違約救濟路徑實則是賦予出租人將未屆期租金變成已屆期租金的形成權,有利于實現租金債權。 (3)承租人利益并未受到實質損害。依據《民法典》規定,租金加速到期是與解除合同、收回租賃物、賠償損失相對應的責任承擔形式。如果出租人不采取租金加速到期的救濟路徑,而行使法定解除權,在合同解除后,承租人亦會喪失租賃物的使用價值。

2. 加速到期租金的數額確定

承租人提前支付未到期的剩余租金,會損失這部分租金自我保留時產生的孳息,特別是在租金數額較大和租期較長時,會產生巨大的法定利息。在正常履行狀態下,該部分利益應由承租人享有。在此意義上,承租人提前支付租金,剝奪其租金利益則具有懲罰屬性。而民法以損害填補為原則,一般情形下不應負載懲罰功能,否則就會造成被懲罰方過多賠償,而守約方則可以獲得超額補償。基于這一法理,加速到期部分的租金利息應否在租金內予以扣除,不無疑問。

依據懲罰性賠償的一般原理,其實質上是在公、私二分的法律格局下,通過私法機制執行原本應由公法擔當的具有懲戒、威懾功能的懲罰制度。 但如前述所言,私法強調損害填補原則,應避免在責任配置時出現受害者因受損而獲利的情形。從我國立法實際狀況看,懲罰制度多適用于侵權法和知識產權法領域,而在合同法領域一般無適用空間。雖然隨著時代發展懲罰性賠償制度已在特定情形下適用于合同法領域,但其適用范圍受到了嚴格限制,僅適用于違約人與第三人串通、損害公益和第三人利益等惡意違約的情形。 而融資租賃承租人違約并不屬于惡意違約,并無對其進行“準公法”懲罰的必要。由此,未到期租金所應產生的孳息應從提前支付的租金中予以扣除。

在實踐中,出租人訴請租金加速到期時,存在從原定價款中扣除法定利息或扣除實際利息兩種可供選擇的途徑。 法定利息主要是指依照法律規定當然產生的利息,其金額計算的依據是法定利率,即中央銀行確定的官定利率。此處利息實際上就是融資租賃合同“約定的利息”,主要是指出租人購買租賃物貨款的增值部分。基于融資租賃的法律結構特性,承租人目的在于融資,租賃物所有權目的在于擔保,出租人購買租賃物的貨款就類似于借貸,其所收取的租金就類似于借貸金額加利息的總額,超出貨款的部分就是實際利息。

本文認為,在確定加速到期數額時,宜采用從原定價款中扣除法定利息的方式,而不應扣除實際利息。在融資租賃合同履行的過程中,出租人支付貨款、交付租賃物后,其享有的租金是固有利益。即便基于融資租賃合同特性,實際利益類同于約定利息;但如前述所言,在融資租賃合同中,出租人處于弱勢地位,應傾向于優先保護出租人利益。而且租賃物多是按照承租人要求采購,具有特定的產品數據,也難以在市場中變現。此外,融資租賃租金是雙方約定的固有收益,一般都高于法定利息,否則承租人可能因為違約而獲取額外利益,因為其不違約需要支付全額租金,而違約時則可以獲取實際利益高于法定孳息的部分收益。基于此,在租金加速到期時,應扣除相應法定利息,利息計算的基礎數據應為未繳納租金的數額,利率為法定利率,而不用扣除實際利益。

3. 其他擔保對租金加速到期的替代

在市場經濟中,承租人多因缺乏流動資金,才采取融資租賃方式購買設備以滿足生產需要。在融資租賃商業模式中,出租人僅享有有限的所有權,且因租賃物本身的特殊性所導致的變現困難,以致出租人在租金債權保全方面處于弱勢地位。即便如此,也不能僅考慮出租人利益保護而忽視承租人的實際經營狀況。從承租人的經營狀況看,承租人本來就缺乏足夠的流動資金,若在其遲延交付租金時,再要求承租人提前支付全部租金,無疑會增加承租人的經營風險。

對此,應肯定其他擔保形式對租金加速到期的替代,其可行性主要有:(1)操作上的可行性。承租人采用融資租賃的融資模式,僅能說明其缺乏流動資金,并不代表承租人沒有可供抵押的固定資產。而且從融資租賃屬性看,出租人保留租賃物所有權的目的是為了保障租金債權,屬于融資加擔保的組合形式。 (2)價值上的可行性。如果承租人能夠提供其他擔保,一方面對出租人而言,可以保障出租人租金債權的實現;另一方面對承租人而言,承租人提供其他擔保之后,可以減少承租人再次拆借資金的成本,助力其發展。(3)規范上的可行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第6條規定,一方已經履行完合同義務,但另一方已經具備預期違約之可能,守約方可要求違約方提前支付未到期價款,但違約方提供擔保的情形除外。因為在融資租賃合同實際履行的過程中,出租方一般會先履行完合同義務。雖然預期違約的風險弱于根本違約,但從擔保的功能角度看,其皆是對風險的抵御。無論風險強弱,通過擔保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該風險。基于此,融資租賃承租人可通過提供相應擔保以消除風險,對抗出租人加速到期之訴求,以平衡保障兩者之權益。

(二)取回權救濟規則的優化

根據《民法典》第752條、“融資租賃司法解釋”第11條規定可知,出租人在解除合同后,可以取回租賃物并要求承租人賠償損失。因融資租賃出租人享有租賃物所有權,當承租人行為觸發雙方約定和法定的解除條件時,出租人可以取回租賃物,此即取回權。 《民法典》第758條規定,在約定租賃期結束后租賃物歸承租人所有時,出租人收回租賃物后,承租人享有租賃物部分返還請求權。由此,合同解除、取回租賃物、損害賠償、承租人部分返還請求權共同構成了出租人取回權救濟規則。

1. 取回權性質的界定

關于取回權的性質,學界目前存在三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取回權應是返還原物請求權;另一種觀點認為,取回權應定性為債權請求權;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應將取回權定位為類似于抵押權的權利。 本文認為,上述觀點皆有不妥。

從融資租賃的法律結構看,出租人享有租賃物的所有權,可排除他人不當干涉。所有權是一種典型的支配權,出租人作為租賃物的所有權人有權按照自己的意思進行支配,與承租人簽訂融資租賃合同,轉移部分所有權益以換取租金,在合同生效期間,基于允諾禁反言原則,出租人不能要求恢復所有權的圓滿狀態。而當合同被解除后,承租人對租賃物占有的合法依據消除,此時為無權占有。出租人可以要求承租人返還原物,排除他人的無權占有。從此角度看,出租人享有的是返還原物請求權,但此觀點忽視了對合同解除后溯及力的考量。

《民法典》第235條明確將返還原物作為物權的保護方式。從規范內容看,返還原物請求權之要件不考慮物權占有的原因和占有人的主觀要件。 基于返還原物請求權的法律屬性,將其要件明確為“侵占”這一構成要件即已足矣。 所謂侵占是指無權占有人偷走或扣留占有而拒不返還的狀態,合同到期或者解除后一方拒不返還合同標的物是其典型情形。而取回權附著于融資租賃合同的解除,合同解除后,承租人的無權占有屬于原本有合法原因而嗣后缺乏的情形。此時承租人雖屬于無權占有,但承租人并不契合拒不歸還的侵占之情形,所以不宜將取回權定性為返還原物請求權。

取回權不具有對世性并不能表明其必然是債權,而且取回權如何運行是基于出租人對所有權處分的意思表示,并非是出租人創造出的新物權。融資租賃合同的履行需要出租人向承租人轉讓其對融資租賃物的占有,在合同有效期間承租人為合法占有,而合同解除后,承租人再占有租賃物即無合法依據。可見,取回權并非基于合同而產生,而是因合同解除而產生。將取回權定位為債權請求權并不合適,其應為物權衍生出的權利,本質為對承租人占有租賃物狀態的恢復。此外,我國立法明確肯定在雙方約定不明時,出租人享有租賃物所有權,在雙方未約定租賃期間屆至租賃物給承租人所有時,不會出現將出租人認定為出售人的情形。 在我國融資租賃交易中,出租人保持所有權的目的是為了擔保租金債權。因我國秉持出租人所有權人身份,于所有權外分離出獨立的取回權以達到擔保租金債權的目的,故將取回權認定為類似于抵押權的權利也不合適。

合同解除后會產生恢復原狀的溯及力,此時因合同自始無效,雙方當事人應將法律關系恢復到合同簽訂之前的狀態。在一方基于合同占有他人物時,應當返還原物。但對融資租賃合同等繼續性合同而言,其內部核心要素是融資租賃關系,作為一種租賃使用之狀態,合同解除后無法恢復至合同簽訂之前的狀態。融資租賃合同包含有復雜的法律關系,是一個復雜的合同,除“租賃-使用”關系外,還有動產的轉移占有之行為,此亦為融資租賃合同重要要素。在合同解除后對動產取回而言,他人占有之狀態可以恢復至合同簽訂之前的狀態,此即合同解除溯及力對此部分融資租賃合同要素的影響。當融資租賃合同解除后,基于《民法典》第566條規定,針對融資租賃合同中“租賃物轉移占有之要素”,承租人負有恢復原狀之義務。出租人基于享有所有權之權能,享有對租賃物的支配權,自然可取回租賃物。由此可見,《民法典》第752條中所謂的取回權,實際上是合同解除后對動產轉移占有之合同條款的溯及力和所有權的處分權能的結合體,當出租人取回租賃物而承租人拒不返還時,才產生返還原物請求權。

2. 取回租賃物后賠償范圍的確定

“融資租賃司法解釋”第10條規定承租人遲延履行債務,出租人可以依照約定內容,要求承租人支付遲延價款利息和違約金;第11條規定,出租人可以收回租賃物并要求承租人賠償因其違約而造成的損失。賠償范圍為承租人欠付租金及其他費用與租賃物價值的差額。如若雙方約定租賃物歸出租人所有,則損害范圍還應包括租賃物殘值。但出租人在解除合同后,“融資租賃司法解釋”并未明確可否同時要求承租人承擔違約金、遲付價款的利息和賠償損失。合同中的違約金、損害賠償條款屬于合同清算條款,合同解除后不影響此類條款的效力,當事人可以依據這些條款處置后續事宜。 當合同解除后,出租人依據違約金條款要求承租人支付違約金,可能存在違約金和賠償損失并用的結果,但兩者并用是否屬于雙重賠付?

德國的違約金制度具備督促履約和損害賠償雙重功能。隨著德國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形成了違約金和損害賠償概括計算條款并存的格局,其中違約金的產生不以損害存在為前提。 如果違約金與損害賠償指向不同的利益,即違約金為懲罰性違約金,則兩者可以并行;如果違約金屬于賠償屬性,則兩者無并存之可能。賠償性違約金是合同雙方對因違約而導致損害金額的預先確定,之后即便損害未達到此數,出于對意思自治的尊重,違約金請求權應優先于損害賠償請求權。 具體到融資租賃合同中,該損害賠償是補償出租人在承租人根本違約時所遭受的損失。如果違約金指向的是合同解除后的損失則兩者無法并存,且違約金賠償具有有限適用性,當其高于當事人的實際損失時,可以進行適當調整;如果違約金指向的是督促承租人每一期準時履約等目的時,則兩者可以并行,但不與損害賠償并行的違約金,與損害賠償之間也并非完全排斥的關系,出租人可以要求依據損害賠償的具體金額調整違約金數額。

根據《民法典》第758條規定,約定租賃物在合同屆至后歸承租人所有,在承租人已支付大部分租金時,合同解除后,若被收回的租賃物的價值超過承租人所欠租金及其他費用,承租人可以要求出租人部分返還。對承租人的返還請求權,有觀點認為返還的標的是已付的租金還是租賃物并未明確,且該條與《民法典》第746條、第757條存在沖突:如若返還的是已付租金,第746條卻規定雙方約定租金具有優先性,一經履行不可返還;如若是租賃物,依據《民法典》第757條,租賃物歸屬條款具有優先性,當事人有約定的,從其約定并不存在顯失公平情形,約定應屬有效。

合同解除后除結算和清算條款外其他內容已無法律效力,雙方關于租賃期結束后租賃物歸承租人所有和租金等約定,自始無效,兩者并不存在約定優先適用的問題。《民法典》第758條中規定的承租人欠付的租金應指依據原合同所有應付而未付的租金。在承租人已經支付了大多數租金的情形下,因雙方約定合同屆至后租賃物歸其所有,承租人享有獲得租賃物殘值的可期待利益。而當合同解除后出租人取回租賃物時,承租人原本應享有的利益被剝奪,可能導致雙方權益失衡。據此,承租人應享有部分返還請求權,該返還部分的數額對應的是租賃到期后租賃物的殘值。

四、雙重路徑間的次序選擇關系及其司法實現

根據《民法典》第752條規定,當出租人尋求救濟時,其可以任意選擇租金加速到期與租賃物取回權。從融資租賃之經濟屬性看,出租人保留所有權的目的在于保證租金債權的實現。依據擔保的一般法理,擔保行為發揮的是補充責任功能。考慮到出租人所有權的租金擔保功能,以及基于擔保法理,應將之置于租金請求權之后。而且一般情形下,融資租賃合同具備不可解約性,這是因為出租人的目的是融資于承租人,而非融物于承租人。為保障出租人利益,承租人不可中途解約。為保障融資租賃合同的穩定,尊重其融資屬性,避免影響承租人生產經營,出租人的解除權也應受到相應限制。融資租賃之租金多高于租賃物之價值,取回租賃物并非一定有利于出租人。當出租人的租金債權面臨風險時,出租人應首先選擇租金加速到期請求權,此后方能選擇解除合同,進而取回租賃物,將兩者定位次序選擇關系。 但是將兩者定位為次序選擇關系后,如何在訴訟中獲得實現?在訴訟領域,當事人如若第一次訴訟僅能以租金加速到期作為訴求,在承租人無法履行的情況下,再以合同解除作為訴求,是否有違“一事不再理原則”?

“一事不再理原則”可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進行判定。主觀方面要求當事人的同一性,客觀方面要求訴訟標的具有同一性。《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3款規定,后訴與前訴訴訟標的相同,或者后訴會造成對前訴的否認時,兩訴訟為重復訴訟。如果出租人先請求支付全部租金,法院作出了支持判決,而后承租人不能履行生效判決,出租人再訴請解除合同以收回租賃物,后訴支持合同解除的判決實則是否認了前訴支付租金的判決,構成重復起訴,兩條救濟路徑在主觀方面和客觀方面都具有同一性。

為避免此種情形,我們需要對融資租賃合同次序救濟路徑進行重構。如前所述,當出租人要求承租人提前支付全部租金時,承租人可以通過提供擔保的方式,對抗出租人租金加速到期之請求。基于“一事不再理原則”和承租人可提供擔保來對抗合同解除權的考量,出租人的救濟路徑應明確為:第一,承租人構成根本違約,出租人可以請求租金加速到期,但此時承租人可通過提供擔保形式作為替代履行;第二,通過訴訟請求租金加速到期后,經法院裁判進入執行環節,如若承租人無財產執行即進入破產環節,此時不可請求解除合同;第三,在破產環節,因出租人享有租賃物所有權,即應享有破產取回權,此可起到合同解除后取回租賃物同樣的法律后果。私下協商租金加速到期無果后,出租人可要求法院解除合同收回租賃物。

注釋:

① 侯德斌、于海斌編:《債法總論》,吉林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139頁。

②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二庭編著:《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融資租賃合同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6年版,第192-202頁。

③ 李漫云、楊波:《融資租賃學》,山西經濟出版社2017年版,第4頁。

④⑥ 王葉剛:《融資租賃承租人擅自處分租賃物時出租人法定解除權反思》,《法學》2016年第8期。

⑤ 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2015)滬一中民六(商)終字第654號民事判決書。

⑦ 黃紹坤:《場外配資合同效力認定的反思與重構》,《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21年第1期。

⑧ 海南省海口市中級人民法院(2012)海中法民二終字第78號民事判決書。

⑨ 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人民法院(2013)惠民二初字第28號民事判決書。

⑩ [英]P·S·阿蒂亞:《論合同自由的衰落(1870—1970)》,范雪飛譯,《法治研究》2018年第4期。

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2016)滬0101民初字第31616號民事判決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2017)最高法民終字第213號民事判決書。

惠某公司訴南昌公司融資租賃合同糾紛案,【法寶引證碼】CLI.C.8919898。

最高人民法院(1998)經終字第251號民事判決書。

最高人民法院(2000)經終字第200號民事判決書。

天津海事法院(2015)津海法商初字第814號民事判決書。

韓世遠:《合同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第565頁。

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2013)津高民四終字第16號民事判決書等。

蔣大興:《論股東出資義務之“加速到期”——認可“非破產加速”之功能價值》,《社會科學》2019年第2期。

李建星:《法定加速到期的教義學構造》,《法商研究》2019年第1期。

朱廣新:《懲罰性賠償制度的演進與適用》,《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第3期。

肖爽:《論懲罰性賠償在合同糾紛處理中的適用》,《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8年第4期。

李魯陽主編:《融資租賃若干問題研究和借鑒》,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年版,第39—40頁。

高圣平、樂沸濤:《融資租賃登記與取回權》,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年版,第210頁。

史樹林、樂沸濤:《融資租賃制度概論》,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第157頁。

郝秀輝、張納川:《論航空器融資租賃出租人的違約取回權》,《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

羅凱:《試析我國現行法律下融資租賃取回權的性質》,《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8年第2期。

朱虎:《物權請求權的獨立與合并——以返還原物請求權為中心》,《環球法律評論》2013年第6期。

王洪亮:《原物返還請求權構成解釋論》,《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

[美]大衛·G·愛潑斯坦、史蒂夫·H·尼格勒斯、危姆斯·J·懷特:《美國破產法》,韓長印等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29頁。

陳小君主編:《合同法學》第4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162頁。

姚明斌:《違約金的類型構造》,《法學研究》2015年第4期。

周江洪:《合同解除與違約金責任之辨》,《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第3期。

曾大鵬:《融資租賃法制創新的體系化思考》,《法學》2014年第9期。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闡釋疑難問題與案例指導》編寫組編:《最高人民法院專家法官闡釋疑難問題與案例指導:融資租賃合同卷》,中國法制出版社2016年版,第244頁。

胡曉媛:《融資租賃出租人風險承擔及其控制》,《法學》2011年第1期。

作者簡介:李芷君,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漢,430074。

(責任編輯 ?程 ?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国产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国产精品19p| 久久美女精品| 另类欧美日韩|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日韩黄色在线| 国产好痛疼轻点好爽的视频| 日本a∨在线观看| 真实国产乱子伦高清|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网| 2021国产精品自拍|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99热免费在线|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精品xx|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成年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 欧美有码在线观看| 91精选国产大片| 亚洲三级影院|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99久久婷婷国产综合精|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91精品小视频|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傲雪网|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色亚洲成人|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成人午夜在线播放|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欧美日韩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欧美精品成人|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免费|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在线免费观看a视频| 亚洲91精品视频|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不卡在线看| 夜夜拍夜夜爽| 97国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在线看| 99视频在线看| 91尤物国产尤物福利在线|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91偷拍一区|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久草美女视频| 午夜精品区| 国产丰满成熟女性性满足视频| 久久久亚洲色|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 9999在线视频| 久久免费成人| 超碰91免费人妻|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波多野不卡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黄色在线不卡| 亚洲欧美人成人让影院|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AV天堂资源福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