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紫砂? 29cm×28cm? 2009年
作品古樸典雅,節奏跳躍錯落有致。潘若駿用自制的鎢鋼刀,別于宜興傳統“雙刀保底”技法,以刀代筆,單刀直入,在壺身銘蘇軾茶詩《西江月》。潘若駿與東坡神交,在享用龍焙絕品的甘醇后,在壺蓋銘:“博雅俗 鑄古今”。字體古樸靈動,自然流暢,饒有天趣。這是立體化的再創作,其表現形式、內容、意境、追求切壺切茶切型,器型蘊意鐫刻融為一體,彰顯“壺隨字貴,字隨壺傳”。博古壺詩文雅字,將素器屬性延伸,生活用品變珍貴藝術品,其故事也是一段今古傳奇。
山木居
潘若駿畢業于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系中國書法藝術專業,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2008年,潘若駿毛筆變刀筆,在紫砂泥坯上開始新的嘗試。2009年,“山木居”正式在宜興陶都陶瓷城掛牌,恩師歐陽中石先生為其題寫牌匾“山木居”。此后,潘若駿從宜興紫砂入手,先后刻寫了欽州坭興陶、龍泉青瓷、云南建水陶、景德鎮瓷器、榮昌陶、德化瓷、邛窯、滎經黑砂陶等數千件紫砂陶瓷藝術作品,開創了民俗生活器皿變高雅藝術珍品之先河,為民俗文化遺產的新生填補空白。2012年2月,“山木居”遷居天津濱海新區;2014年8月, “山木居”遷居四川樂山,一畝三分地上有二百多平米的展室陳列近千件作品,可供藝術愛好者參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