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玉
摘 要 在城市不同行業產業結構、生產工藝加速發展的情況下,單位面積內的建筑數量、公共設施數量,以及參與產業生產的設備數量也不斷增多,這極大增加了日常經營中的火災風險,也為消防人員的救援帶來了較大難度,消防人員個人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成為滅火救援過程中關注的主要問題。本文從滅火救援中消防員面臨的安全隱患出發,探討加強消防員安全救援、人身保護的對策,來為消防人員的滅火救援工作提供相應借鑒。
關鍵詞 滅火救援 消防員 安全保護對策
中圖分類號:D03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745(2021)02-0063-02
消防人員在火災發生后,擔負著撲滅大火、人員應急救援的職責,但由于該職業本身的危險系數較高,因而常常出現消防員被燒傷、犧牲的狀況。為有效防范、避免這一情況的出現,要從滅火救援存在的安全隱患,以及消防救援活動本身的問題著手,制定滅火救援的安全管理制度,使消防員掌握安全防護技術、人身保護策略,從而最大程度規避潛在風險帶來的人身安全狀況。
1 目前消防人員參與滅火救援的安全現狀
近年來隨著野外或城市區域火災的頻發,消防人員在火災等救援搶險過程中受傷、犧牲或殉職的事件增多。根據公安部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自2010年以來全國在犧牲救火搶險一線的消防人員高達300余人,其中僅2003年衡陽大火、2015年天津爆炸、四川涼山森林火災等幾次事故,就已經出現單次事故犧牲消防人員20名、30名甚至上百名的情況,而每年在參與滅火救援事故中受傷、致殘的消防人員,也高達400名之多。
例如2003湖南橫州大廈火災,在消防員完成火災撲滅救援工作后,大廈坍塌導致20名消防官兵壯烈犧牲。2015年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中,搶險救援犧牲的消防人員高達近百名,其中公安消防人員24名、天津港消防人員75名,同時事故造成798人受傷,304幢建筑物、12428輛商品汽車和7533個集裝箱受損。而在2019年3·30四川木里縣森林火災中,有27名消防員在火災救援中犧牲,年齡最大的為38歲、年齡最小的僅18歲。這一系列消防人員犧牲事件的發生,在令廣大社會群眾痛惜的同時,也反映出消防員安全防護對策的不完善。
2 滅火搶險救援中導致消防員傷亡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滅火救援的現場環境的復雜多變
通常火災險情發生的區域,往往不會固定在城市的某一轄區內,而是隨機發生在城市、鄉村甚至野外,消防人員所面臨的火災環境很陌生,不能及時對周圍的交通線路、水源分布等情況作出掌握。由于救援現場位置的不確定性,消防員一般需要深入到建筑樓體、工廠、公共場所等的內部,對正在燃燒的物體進行火情控制、撲滅。
但救援現場周圍并不是一片空地,而是很大程度上存在著一系列的易燃、易爆物品,這些物品在火災環境下,會釋放毒氣、二次燃燒或發聲爆炸。同時外部風向的迅速變化、火勢的蔓延等的復雜環境,也會大大增加火災救援的難度、不穩定性,消防員在火情撲滅、人員救援中也會措手不及,以致于發聲難以控制的安全隱患。[1]
2.2 消防指戰員臨場指揮經驗的欠缺
消防指戰員是負責消防隊伍滅火搶險指揮、管理的人員,主要工作任務包括制定行動計劃、下達作戰命令、保障消防人員安全等。但由于不同區域消防指戰員,所受到理論教育、專業實踐指導的差異,在面對不同火災火情的環境下,其擬定的滅火救援計劃、人員工作分配規劃,往往存在著與現場火災不相匹配的情況。
特別在現場出現緊急火情的時候,部分消防指戰員并沒有全面、充分的了解現場火情,而更多的是安排消防人員沖鋒向前,秉持著不怕犧牲、頑強作戰的精神,對現有的火情進行撲滅,忽視了火災發生的區域、建筑結構,以及在風向變化下的火情蔓延狀況。因此,一旦消防人員貿然進入起火區域,就有可能由于火災險情的無規律蔓延,以及普通消防人員對周邊環境的不了解,而造成自身轉移、撤退等的危機問題,消防人員受傷、犧牲的風險也不斷增加,這表明在消防指戰員火災現場的救援指揮、控制工作,仍舊有待加強與完善。
2.3 消防員火情偵察、防護意識的薄弱
消防人員在滅火救援時的火情偵察,對其后續的火情撲滅、人員救援工作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但當下部分消防員缺乏火情偵察的意識,只是簡單的查看不同區域的火源燃燒情況,然后就快速投入到火災現場的救援中。這種滅火救援方案雖然更加快速有效,但過于應付了事的火情偵察,會導致消防人員進入火災現場后的危機狀況,同時某些消防員的自我防護意識薄弱,在事故現場急于滅火和救人,也使得自身的人身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2.4 消防員安全防護措施的不到位
滅火救援現場中存在著一系列的突發危險因素,這些因素并不會全部呈現在消防員的眼前,甚至有大部分危險因素潛藏在暗處,嚴重威脅著現場消防人員的生命安全。但與此同時,對消防員安全防護的實施措施,包括可穿戴防護裝備、環境要素監測裝備,卻不一定在發生火災危機的情況下分配到位。通常大多數消防隊伍只發放戰斗服、頭盔、消防手套、消防頭燈、戰斗靴、救生繩、呼救器等救援裝配,但缺少消防腰斧、空氣呼吸器、防爆燈、耐火繩等安全防護裝備,且部分配件存在丟失或損壞的問題,造成裝備本身的安全防護性能大大降低。
3 滅火搶險救援中對消防員的安全保護策略研究
3.1 由消防指戰員制定科學的滅火救援規劃
火災事故救援并不是簡單的滅火工作,而是要針對當下突發的火情狀況,考慮周圍空間環境、人員救援、自然因素等多方面內容,由消防指戰員為主體,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滅火救援規劃,用于指導城市、野外的火災救援現場,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參與救火的消防人員安全。[2]
首先要根據火災現場發回的反饋信息,在趕去救援的路上火災發生后,對建筑結構、火災火情進行風險評估,預估火災現場存在的潛在風險,向不同消防人員分配具體的隱患排查、火源撲滅任務。之后,在現場火災狀況的救援中,對于較高層建筑的火災火情,要明確火災發生的具體樓層,再判斷火災現場的離地高度、火源區域的結構,制定有關火源撲滅、人員救援、逃生通道布置的行動措施。最后,安排消防人員進入火災現場救援,包括遠距離噴水、近距離火源撲滅、人員搶救等,火勢稍小后重新調整救火方案,以保證滅火救援目標的達成。
3.2 加強對消防員火情偵察、安全防護培訓
為充分保證消防員在滅火救援中的避險、人身安全性,不同區域消防支隊要不定時,對現有的消防人員展開火情偵察、人身安全防護的專業培訓,使其在搶險救援的過程中,能夠增強自身的火源判斷能力、自我保護意識。其一,進行消防員觀察現場火災火情的培訓,根據城市、野外或建筑結構的地形特征,判斷火勢的發展情況、蔓延方向,并將客觀準確的火情信息,經由對講機、呼救器發回至地面控制中心。其二,注重對消防員人身防護意識的教育,包括佩戴防護面罩、消防手套、消防頭燈、救生繩、呼救器等裝備,定期檢查人身防護裝備的損壞情況,增強消防員使用、維護安全裝備的防護意識。[3]
3.3 做好滅火救援的隱患排查、應急預案實施
在消防員參與滅火搶險救援的過程中,部分救援人員要針對火源險情、電力險情、建筑結構險情等,加強不同環境風險的迅速排查,以保證一系列火情搶險工作的順利執行。例如剛進入火情建筑結構內部的第一時間,消防員就要統一關閉電力設備的總閘,監督、檢查附近電線是否存在漏電、連線的問題,為后續的現場滅火、人員救援工作提供支持。隨后要求消防員全身穿戴絕緣衣、絕緣鞋等,進入火災現場開展滅火救援。[4]
之后,面對不斷變化與蔓延的火災險情,積極制定完善的火災撲滅方案、救援處置預案,制定和熟悉力度,包括火源周圍化學危險品轉移、人員轉移預案,以及被困消防員營救、消防人員輪換作戰方案,并將其落實到城市建筑物、野外重要火源位置的實戰之中。例如對于高層建筑大樓的火災情況,需在內外部火勢基本控制后,安排一批消防人員進入樓內接應,負責與正在作戰的消防員對接、救援普通民眾。而在火災險情迅速蔓延與擴大的情況下,要指導內部消防人員迅速、有序撤離,采取曲線救援方案在外部噴水,來最大程度上減少消防員、被困人員的傷亡狀況。
4 結語
面對城市內部產業項目的不斷增多,如何在火災事故頻發環境下,提供更專業的救援裝備、滅火方法及現場指揮方案,成為防火救援關注的主要方向。因此,消防大隊、消防指戰員及消防人員等主體,要根據滅火救援現場的火情狀況、安全隱患,制定完善的火情偵察、作戰指揮與安全防護策略,使消防員在搶險的過程中,做好自身人身安全防護、救援保護,以保證火情搶險、救援工作實施的科學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禚曉飛.消防滅火救援安全現狀及對策探討[J].消防界(電子版),2020(14):56.
[2] 金靜,李洋,劉靜琪.基于“互聯網+”的全民消防滅火救援機制構建[J].安全與環境工程,2019(05):139-142,149.
[3] 黎向紅.精準施策靶向發力真抓實防務求實效——慶陽市消防救援支隊冬春火災防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J].消防界(電子版),2020(09):42-44.
[4] 秦圣義.芻議滅火救援中消防員傷亡原因與預防舉措[J].今日消防,2020(06):48-49.
(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