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冬梅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腎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治療方式之一,通過將體內血液引流至體外,經由透析器,血液與含機體濃度相似的電解質溶液,進行物質交換。臨床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發生低血壓的風險較高。如果相應的風險沒有得到處理解決,會對患者血液透析質量造成很大影響,出現嚴重并發癥,威脅患者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因此,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相關性低血壓防治、護理工作,使患者可以順利且高質量的進行血液透析,有效挽救生命。本文進行血液透析相關性低血壓研究期間,通過調查走訪,了解了該種低血壓情況防治、護理的重要性及方式方法,希望通過該方法治療,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發生低血壓的風險。
1血液透析相關性低血壓防治護理重要性
血液透析患者進行疾病治療過程中容易發生低血壓并發癥,發生率超過20%。如果患者血壓水平長時間較低,對于患者血液透析效果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所以需要對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壓并發癥進行有效的防治處理,使得患者血液透析效果好,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2血液透析相關性低血壓如何防治及護理
2.1 加強患者血壓監測
由于低血壓對于血液透析患者疾病治療產生的不良影響,那么為了有效地避免患者出現低血壓及發生低血壓時可進行較好的控制,則需要醫護人員對血液透析患者身體體征進行嚴密的觀察,重點對于血壓指標水平進行監測,一旦發現患者血壓出現異常,可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干預處理,以免低血壓對患者后續的血液透析正常開展產生不良影響。主要是在血液透析前后全過程進行監測,每 h監測1次,待患者透析結束后,對于患者進行每3 h 1次的血壓檢測。如果發現患者血壓低于標準范圍且患者出現了低血壓的相關癥狀,說明透析患者出現了低血壓,需要及時處理。
2.2 低血壓處理
確定血液透析患者出現低血壓后,醫護人員可指導患者保持平臥位,頭部維持在低位,血流量調低,超濾速度也隨之放緩。如果患者低血壓較嚴重,那么需要暫停超濾處理;醫護人員可使用生理鹽水+葡萄糖注射液混合液,劑量分別控制為100 ml以上、不超過200 ml,給予患者靜脈滴注,改善低血壓癥狀,還需要進行白蛋白、血漿輸注、吸氧等處理。若血液透析患者發生心源性低血壓、感染性休克,需要臨床醫生聯合使用血壓升高藥物、強心劑。此外,患者出現低血壓且躺在病床時,需要休息半 h左右,之后才可以起床活動,注意起床過程中動作幅度不能太大,緩慢起床,如果患者起床期間仍然感覺頭暈目眩、惡心嘔吐等低血壓癥狀,那么要求患者繼續在醫院進行觀察治療,防止后續的血液透析難以良好開展。
2.3 優化完善血液透析治療方案
血液透析患者需要臨床醫生結合患者身體條件與血液透析過程中低血壓并發癥發生發展實際情況,對于血液透析治療方案內容做適當的調節,使治療方案符合患者相應治療需要,最終患者經過血液透析治療可以改善病情。從血液透析低血壓并發癥有效防治護理角度出發進行的透析治療方案內容調整,包括下列內容:如果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發生低血壓頻率非常高或者有著極高的風險發生低血壓,那么臨床醫生要對患者血液透析次數加強控制,單次進行血液透析時間顯著減少,并對超濾脫水做合理調節,患者透析前2 h的脫水量相對較多,一般為總脫水量的1/2或者2/3。患者進行血液透析1 h之前,進行單超濾處理,以便對血液當中的水分進行快速清除,確保后續進行血液透析時患者血壓較為穩定,降低血液透析并發癥。還需要對透析液溫度加強控制,常規情況下溫度處于35.5℃以上、不超過36℃較合理。
綜上所述,血液透析相關性低血壓對于腎衰竭患者危害較大,使得患者血液透析結果不理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醫護人員應對血液透析期間相關性低血壓的有關內容進行全面分析研究,以此做好防治護理工作,降低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發生低血壓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