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杰
摘? 要:目前,為加速推進種植業優質、高效、快速、可持續發展。應實施培肥技術,進而有效增強土壤肥力,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業增效。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有機農業種植土壤的培肥技術對策,并提出關于培肥技術的優勢,以供參考。
關鍵詞:有機;農業種植;土壤;培肥技術;綠色化肥
引言:現階段,我國各地高標準農田配套實施項目免費向村民逐戶發放有機肥,在大力推廣培育培肥技術時,可使得土壤生態系統得到平衡。在我國新農業發展中,與常規農業相比,其有機農業生產能夠培肥土壤,降低養分淋溶,提高養分、能量的利用率。其培肥技術,具有良好的農業保護功能。
1、在有機農業種植中實施土壤培肥技術的重要性分析
目前,我國農業水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不斷提高,出現了很多新的種植技術,這些種植技術有效發揮了綠色生態理念,并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下完成生產過程綠色無污染,確保人們的飲食健康。其有機農業種植土壤的培肥技術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促進當地農民增收致富。例如,在不使用人工合成化肥進行施肥時,可為農作物生長奠定出良好的基礎,在結合土壤培肥技術后,可有效改善農作物周邊生長環境,并防治病蟲害發生,解決傳統施肥存在的弊端。例如,土壤培肥可針對性地補充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補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補多少,滿足各種養分平衡供應。實現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減少用量、提高產量,改善品質、節省勞力和節支增收的目的。針對此,應切實在有機農業種植中利用土壤培肥技術,發揮土壤培肥優勢,進而不斷改善當地不良的土壤情況,并提高農作物產量與質量[1]。
2、關于有機農業種植中土壤培肥的類別分析
2.1動植物性有機肥
動植物性有機肥不同于傳統的綠色化肥,其動植物性有機肥可能來源于動物也可能來源于植物,主要是補充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所缺乏的碳含量。在選擇動植物性有機肥時,也能發揮土壤理化性能,其動植物性有機肥成本較低,是目前大力推廣的培肥類型。例如,動植物性有機肥,在經過高溫工藝發酵無害化后,消除了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富含大量有機物質,包括:多種有機酸、肽類以及包括氮、磷、鉀在內的豐富的營養元素,是一種對于作物和土壤有益的綠色肥料。這幾年土壤問題頻發,國家開始大力提倡當地實施動植物性有機肥[2]。
2.2礦物質肥
礦物質肥是指肥料中富含很多礦物質,并且可以補充土壤中的礦物質,提高土壤肥力。在有效改善土壤結構時,礦物質肥應發揮其作用,滿足農作物中確實的礦物質。但在實際使用中,應結合作物要求對礦物質肥進行選擇。例如,硝硫基肥料屬于三元復合肥,屬于高氮高鉀型復合肥,含有磷元素等其他礦物質,養分更全面。硫酸鉀屬于鉀肥,只含有鉀元素和硫元素,一般都需要添加氮肥和磷肥才能滿足作物的正常需求。
2.3蚯蚓
從生物學角度進行分析,其蚯蚓屬于活體肥料。在土壤中蚯蚓的存活可將土壤有機肥料進行分解,進而讓農作物充分吸收養分。在蚯蚓死后,自身還可以被農作物所吸收,以此蚯蚓在培肥技術中利用價值較大。當地可利用用牛糞養蚯蚓,不僅會帶來不菲的收益,而且牛糞得到有效處理。形成了牛糞在蚯蚓的作用下轉化為生態肥料,生態肥料還田可培肥地力的生態鏈。蚯蚓是名副其實的大胃王,一畝地蚯蚓一年消耗的牛糞可以達到120到150噸,26畝地可以消耗牛糞4000噸左右。以此也達到了農業循環的系統,讓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不施化肥、不打農藥,使用蚯蚓有機肥培肥土壤。
2.4綠色化肥
首先,在農作物生長中一般的作物本屬于植物,其利用植物來制作肥料后,可不斷補充自身的養分。其次,在利用不同的植物制作成綠色化肥后,可切實提高土壤肥沃程度。如,常見的紫云蘭可以制作成綠肥,其普通豆科或非豆科的植物也可用來改善土壤。與此同時,蔬菜生產中會產生大量的秸稈,如果把它們直接廢棄于農田,會造成環境污染。把這些秸稈發酵腐熟制作成農家有機肥,重新施用到蔬菜地中,則可以把蔬菜秸稈所含的養分和有機質歸還于土壤,既有利于培肥土壤,又能為下茬作物提供礦質營養,是一條把污染源轉化為資源的有效途徑[3]。
3、有機農業種植土壤的培肥技術實施對策分析
3.1結合當地土壤特性進行培肥,確保培肥方式的合理性
首先,在有機農業種植土壤培肥技術中,應結合當地土壤特性實施培肥技術,應確保在種植區建深翻處理,以此使土壤得到充分的氧氣產生透氣效果。在確保當地土壤可以滿足排水與給水需求后,應利用相關設備與器材進行土壤性質化驗,并制定出早期的土壤培肥計劃為后續生物培肥、輪作提供實施基礎。其次,應確保培肥方式的合理利用效果。應根據土壤培肥種類進行合理的選擇,應結合當地農業種植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進而有效發揮培肥技術。例如,應重點考慮到作物的生育特性、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情況等并按照肥料的種類進行合理分配。應根據農作物實際的變化與需求,在不同時間進行土壤培肥,并充分結合作物器官變化。如,根莖、塊莖膨大期、開花結果期等進行適當的追肥,其追肥應具備科學性、合理性,不得盲目進行追肥,避免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4]。
3.2秸稈與沼氣的利用
首先,在有機農業種植中,利用秸稈與沼氣可有效改善當地農作物生長環境,其秸稈與沼氣有效避免了在肥料中出現有害物質,促進當地農作物提質增收的良好效果[5]。其次,秸稈與沼氣可切實提高土壤中的養分含量,并作為基礎肥源。在結合當地農作物生長實際情況時,應采取因地適宜的辦法進行不同的土壤培肥處理,進而確保水分含量、施肥含量符合農作物不同的生長特性。例如,當地應依托秸稈綜合利用、化肥減量增效、耕地土壤改良與培肥項目,積極探索農機秸稈粉碎利用技術,充分利用本地區秸稈資源。并以秸稈粉碎還田+綠肥種植循環培肥利用示范區,輻射帶動周邊城區。以此切實提升土壤肥力、提高作物產量、杜絕秸稈焚燒三大目標,有效促進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6]。
結束語:綜上所述,目前,應大力推進培肥技術,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質量。其當地土壤肥料工作站技術人員,應積極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開展秸稈科學還田等技術內容,以此爭取通過培肥技術促進當地農村增收致富的良好效果,減少人工合成肥帶來的污染問題,減少種植成本,不斷提高當地農民經濟收益,解決當地勞動力流失的現象。
參考文獻:
[1]哈斯高娃,李丹丹,李國翔. 關于農業種植土壤的有機培肥技術研究[J]. 種子科技,2019,37(7):124.
[2]周楷玲,陳緒文,龔偉,等. 核桃林下復合種植對土壤培肥效果的影響[J].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2019,37(6):807-813.
[3]張廷光,譚永泉,陸廷文. 種植綠肥土壤的肥料效應研究進展[J]. 農技服務,2019,36(6):27-28,31.
[4]胡宇氡,李治軍,汪朝震. 綠色環保型有機土壤栽培新技術推廣應用特點[J]. 鄉村科技,2019(14):109-110.
[5]曲成闖,陳效民,張志龍,等. 施用生物有機肥對黃瓜連作土壤有機碳庫和酶活性的持續影響[J]. 應用生態學報,2019,30(9):3147-3154.
[6]唐繼偉,徐久凱,溫延臣,等. 長期單施有機肥和化肥對土壤養分和小麥產量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19,25(11):1827-1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