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月 付岱山
摘? 要:伴隨著我國數字化經濟時代的來臨,貨幣的形式也面臨著巨大的變化,數字貨幣的引進和發展是貨幣形態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信息技術在促進貨幣的形態和方式演變過程中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時,也帶來了貨幣概念上的諸多錯誤和歧義,本文深入地探討了數字貨幣的基本內涵,并對電子貨幣、虛擬貨幣、加密貨幣、法定數字貨幣、私人的數字貨幣等基本概念作了解釋,并對私人數字貨幣和法定數字貨幣進行比較。最后說明了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所面臨的一些機遇和挑戰。
關鍵詞:數字貨幣;法定數字貨幣;私人數字貨幣;數字人民幣引言
本文就數字貨幣的基本內涵問題進行了討論、對我國私人部門發行的數字貨幣與法定數字貨幣之間的差異進行了比較,并對我國數字人民幣的發行與流通所面臨的歷史性機遇與挑戰等方面的問題作了闡述和分析。本文的主要創新觀點體現在: 第一,理清了數字貨幣的基本內涵; 第二,對法定數字貨幣和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做了全面的比較; 第三,就我國數字人民幣的發行和流通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做了全方位的闡述。
一、數字貨幣概念的討論
1983 年,Chaum 最先提出了數字貨幣這個概念[2]。數字貨幣是一種新型貨幣,在狹義上講,數字貨幣就是泛指各種虛擬電子商務數字貨幣,例如在消費時利用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平臺支付時所使用的電子貨幣,以及在網上購物時使用的電子銀行卡或者線下刷卡方式進行直接消費時所使用的各種虛擬電子數字貨幣;而廣義的數字貨幣既包括上述的電子貨幣又包括利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數字加密而開發產生的貨幣,例如比特幣、法定數字貨幣等[3]。
本文將數字貨幣概括為以下幾點:
(一)電子貨幣、虛擬貨幣、加密貨幣、私人數字貨幣與法定數字貨幣
1.電子貨幣
電子貨幣是以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為手段,通過計算機網絡系統以電子信息傳遞形式實現流通和支付功能的貨幣。電子貨幣主要是指銀行部門的存款貨幣、銀行卡(理財卡、借記卡、信用卡等)、微信以及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服務等工具。電子貨幣通常以法定貨幣來進行清算結算,需中心化的機構完成交易,由確切的機構和個人保障運轉[4]。
2.虛擬貨幣
虛擬貨幣出現于1980年以后,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和興起,用戶逐漸開始利用虛擬貨幣進行虛擬商品交易,例如虛擬Q幣、社交網絡上的積分、游戲幣等。這些虛擬貨幣一般是由國家私營部門負責進行管理并發放。我國目前法律規定用戶可以利用網絡平臺購買這些各種類型的虛擬貨幣,但是這些虛擬貨幣只能在某些專門的交易平臺內進行交易流通,用戶也不能用各類虛擬貨幣產品兌換人民幣。
3.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是基于傳統密碼學和 P2P 網絡技術,使用密碼學原理由計算機通過應用程序設計制造而產生。比特幣在2009年成為第一個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
4.私人數字貨幣
2008年中本聰發明了比特幣,它就是一種私人數字貨幣,私人數字貨幣通常是指私人部門所發行的數字貨幣,例如比特幣、瑞波幣、萊特幣、以太坊等數字貨幣。
5.法定數字貨幣
法定數字貨幣又稱央行自己自主發行的一種數字金融貨幣,同樣具有傳統貨幣的一般職能,通俗來說就是貨幣的數字化形式,法定數字貨幣以區塊鏈、分布式賬本技術為手段,以國家法定信用為支撐,因此與其他數字貨幣相比,法定數字貨幣更為安全穩定。2020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的試點工作領導會議已經首次明確提出了需要在部分試點地方或者試點城市繼續進行法定數字貨幣的試點工作。
二、私人數字貨幣與法定數字貨幣比較
法定數字貨幣與私人數字貨幣的差異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信用來源方面
法定數字貨幣以國家信用為擔保,具有較好的信用來源和信用基礎,但私人數字貨幣是以非法定信用,如企業信用、市場信用、個人信用等作為基礎,國家信用與非法定信用相比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持久性[5]。
(二)幣值穩定方面
法定數字貨幣的幣值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因為法定數字貨幣是具有法償性的,更重要的是,有國家背書,而私人數字貨幣由于缺乏國家法定信用為擔保,表現為貨幣幣值波動劇烈,加上可能存在私人投機行為等,幣值表現出明顯的不穩定性。
(三)監管程度方面
相對于私人數字貨幣而言,政府在發行與流通法定數字貨幣時的監管力度較高,因為法定數字貨幣以國家信用作為基礎,政府要想有效地維護國家的貨幣信用,就要加強對法定數字貨幣的監管,包括在發行方面與流通方面的監管,防止各種發行與流通環節可能存在的不確定性風險。
(四)跨國結算支付方面
要想發展成為一種全球跨境支付、結算、投資與儲備貨幣,必須要求它具有充分的流動性、廣泛的接受程度以及幣值的高度穩定性,私人數字貨幣由于缺乏法定國家信用作為擔保,其幣值呈現出波動性和不穩定性,因此法定數字貨幣相對來說更容易成為全球跨境支付、結算、投資與儲備貨幣。
法定數字貨幣與私人數字貨幣雖然都以區塊鏈及高速的互聯網為主要技術基礎,但也存在顯著的區別,根本原因就是法定數字貨幣以國家信用作為來源和基礎,而私人數字貨幣的信用基礎不足,容易引起投機與波動性風險,法定數字貨幣的信用和幣值相對來說較為穩定,更容易成為官方儲備貨幣。
三、數字人民幣發行與流通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一)我國央行推行法定數字貨幣的機遇
數字人民幣與傳統法定貨幣相比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機遇:
1.數字人民幣成本較低:
傳統硬幣以及現鈔的制造和運輸環節較為復雜,而且傳統貨幣的保存、真假識別以及銷毀等眾多環節都需要花費較高的成本[6]。而數字人民幣運營平臺的構建雖然初期需要較高成本投入,但之后成本將逐步遞減甚至接近于零[7]。
2.數字人民幣便于監管:
數字人民幣替代現鈔更加便于監管,原因在于數字人民幣的每一筆交易都被認為是不能偽造并且是可以追溯的,在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就可以及時準確地掌握每一筆數字人民幣在市場上的交易情況和交易信息,從而有利于減少現鈔的違規風險行為。
3.在支付過程中數字人民幣更加安全有效:
傳統法定貨幣例如紙幣、硬幣等由于具有特殊的物理形態,不易攜帶與運輸,因此當面臨遠程及大量的支付服務需求時,這類貨幣往往無法滿足。而數字人民幣能夠促進支付更加安全、便捷、有效率、保護隱私。
(二)我國央行推行數字人民幣的挑戰
雖然我國在對數字貨幣領域的基礎、技術、應用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并且其在實踐中已處于世界領先的水平,但是目前數字人民幣的應用和加速發展仍然面臨著國內、國外、技術層面的各種挑戰。
1.法律及金融監管的挑戰
現階段我國關于數字貨幣的法律和金融監管主要重點是以嚴厲打擊非法洗錢、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以及維護金融市場交易秩序作為法治出發點,加上金融法律的制定存在滯后性的問題,目前我國還沒有制定針對數字貨幣方面的相關專業自律法規。
2.數字貨幣廣泛流通的挑戰
由于當前我國各個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等特點,對于央行來說廣泛推行數字人民幣將會是一項巨大、費力、耗時的任務,其對于流通環節的改造有待進一步完善。
3.區塊鏈底層技術不成熟的挑戰
央行法定數字貨幣從技術根源上來講,是基于區塊鏈技術以及數字加密等多種技術創建的,因此區塊鏈底層技術和電子加密技術的不成熟將對未來數字化的人民幣市場帶來嚴重的威脅。雖然區塊鏈的安全性較高,但在現實中,由于區塊鏈網絡中各個核心節點的安全數據保護功能等級參差不齊,網絡攻擊者幾乎可以直接實施超大范圍網絡攻擊,從而直接破壞其自身原本的分布式網絡設計,一旦完全能夠掌握51%的網絡計算安全能力就幾乎可以直接使此次攻擊成功,帶給了所有用戶的是一種幾乎不可無法挽回的巨大經濟損失。
四、研究結論
貨幣作為經濟社會活動正常運轉的一個重要性和基礎性經濟變量,數字化、公共化和智能化都應該是其未來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CBDC 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出更是指日可待,其中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網絡技術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就數字貨幣概念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對私人數字貨幣與法定數字貨幣進行了比較,并對數字人民幣發行與流通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問題做出闡述分析。我國現階段的法定數字貨幣發行與流通面臨著以下機遇:第一,數字人民幣的成本優勢。第二,數字人民幣的監管優勢。第三,數字人民幣的安全及效率優勢。同樣也面臨著以下挑戰:第一,相關法律及金融監管方面的挑戰。第二,數字貨幣廣泛流通的挑戰。第三,區塊鏈底層技術不成熟的挑戰。
參考文獻:
[1] 穆杰.央行推行法定數字貨幣DCEP的機遇、挑戰及展望[J].經濟學家,2020(03):95-105.
[2] 方顯倉,黃思宇.數字貨幣與中國貨幣政策轉型[J].學術論壇,2020,43(02):91-101.
[3] 方顯倉,黃思宇.數字貨幣與中國貨幣政策轉型[J].學術論壇,2020,43(02):91-101.
[4]狄剛.數字貨幣辨析[J]中國金融,2018.
作者簡介:廖月(1997.2-),女,漢族,遼寧朝陽人,沈陽工業大學金融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業務與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