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農村地區全面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結合農村地區發展的實際,大力探究農業經濟發展可持續之路,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農業經濟良性有序發展。新的發展階段,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農村地區的發展提供了諸多的機遇。在政策、技術、理念等方面,農村地區發展都可以全面進行創新探索,但是也要看到,目前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不少的問題,依然面臨諸多的困境和挑戰,只有勇于突破瓶頸,才能更好地為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支持。加強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農業經濟發展機遇和對策探究,對于推動農業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經濟
1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意義
推行鄉村振興戰略,是國家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優化鄉村發展環境,提升農民生活品質的重要抓手,也是更好地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路徑。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大環境下全面謀求農業經濟發展的新路徑新方法,這樣可以更好地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動力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一步釋放了農業生產發展活力,為農村地區發展帶來了諸多的政策機遇,同時也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諸多的政策支持。通過全面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積極探究適合農村地區發展的管理政策和機制,這樣可以更好地挖掘農村地區的資源,進一步拓寬農業經濟發展路徑和通道,以此更好地提升農業經濟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
2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視域下農業經濟管理面臨的機遇與困境
2.1 發展機遇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帶來了一系列新的惠農政策,農業經濟發展也面臨更多的發展優勢和發展環境的支持。一方面,將進一步推動農業生產機械化和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切實從農業生產的角度完善了相關的政策,為農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持;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推行,將有利于進一步推動農業生產力進一步解放,不斷提高農業生產水平,進一步推動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發展進程,以此更好地融入更多的先進技術和發展理念,進一步優化農業生產方式,提升農業經濟發展速度。另一方面,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可以更好地聚焦農業經濟建設和農村現代化發展目標,進一步探究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新路徑和新模式,有利于進一步引導農業生產者整合當地的資源,切實釋放生產活力。此外,通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一步圍繞農業經濟發展找出目前在制約農業經濟發展方面可能存在的一些因素,以此更好地加強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理念的推廣,圍繞農業產業化建設、農業經濟轉型、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提升等方面形成更多的典型經驗和特色優勢,不斷提升農業經濟規模化和集約化發展水平,也有利于進一步壯大農業經濟發展規模和實力,推動鄉鎮地區實現更可持續的發展。
2.2 發展困境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為農業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機遇支持的同時,也要認識到,目前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依然還面臨不少的困境,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2.1 農業現代化理念有待進一步創新
通過全面加強農業經濟管理,結合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考慮地區的實際,進一步完善相關的發展機制,全面推動農業經濟管理現代化建設,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有序的發展。但是目前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農業機械化和現代化發展進程推進比較緩慢,相關部門也沒有充分圍繞農業機械化、現代化推廣等方面完善相關的管理體系,農民對其缺乏足夠的重視,加上機械本身投入較大,很多農業機械推廣者自身也沒有認識到加強技術管理理念創新和體制推廣的重要意義,導致在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推進過程中問題較多,進度緩慢。
2.2.2 產業結構需要進一步調整
推動農業經濟發展,需要結合新形勢下的發展變化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這樣才能更好地謀求長遠的發展。但是目前在農業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很多區域依然在產業結構模式等方面缺乏深度的創新探索,沒有從全面加強資源統籌與整合的視角進一步完善相關的管理體系,農業機械推廣缺乏有效的力度,在農田和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也沒有形成完善的推進機制,不利于農業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資源的深度整合利用。
3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成效的對策
3.1 深化農業經濟改革,強化政策扶持
要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一步推動農村綜合改革有序推進,要不斷總結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改革等方面的經驗,進一步圍繞農村土地資源利用、農業機械化生產、農業現代化技術普及等方面,探究適合農村地區發展的科學之路,政府相關部門要圍繞農村地區發展以及農業現代化和機械化應用推廣等方面完善相關的宣傳政策和保障體系,從而切實為農業經濟改革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撐。
3.2 加強經濟轉型路徑創新探索
一方面,要圍繞農業經濟發展,科學謀劃發展規劃。要和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相協同,加強地區資源的深度挖掘,找出目前制約基層農業經濟發展的一些因素和風險,引進更多的優質資源,完善地方政府扶持機制,為更多有實力的組織到農村發展提供幫助。同時要學習借鑒外部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管理模式,在產業一體化發展、特色資源深度開發、社會保障與服務體系建設以及市場監管等方面進一步推行市場化改革,給予更多的群體自主權,完善激勵體系,推動更多的資源得到開發應用。另一方面,要全面強化信息化建設。充分借助現代智能互聯網技術,進一步探索“互聯網+智慧農業”發展的系統化路徑,在智能農業物聯網建設、農業環境監測、聯動控制與溯源系統開發等方面尋求更多的專業力量支持,切實推動農業生產資源最大化開發和最優化組合利用。
3.3 強化生產隊伍培育
要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等方面的政策,從完善農業經濟發展體系、推動農業經濟轉型和深化改革的視角出發,進一步強化資源聯動、優勢集結,完善當地人才引進和培育機制,為廣大農民建設者提供更多展示技能和素質的舞臺,通過傳幫帶、多元化培訓等方式,為廣大農民提供更多的技術指導和優質服務。加強城鄉資源統籌分配,優化資源協同共享機制,對不同地區給予不同的政策支持和稅收減免,推動周邊資源全面共享和持續開發應用,打造產業一體化發展格局,為農村地區隊伍建設和鄉村振興等提供更多的機遇和資源。
4 結語
總之,鄉村振興視域下全面強化農業經濟管理,大力扶持農業經濟發展,要認識到目前經濟發展轉型遇到的困境,抓住機遇,完善發展規劃,統籌資源管理,強化政策扶持和資源特色化開發,切實推動農業經濟實現穩定有序發展,并創造更多的優勢。
參考文獻
[1] 李明峰.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30):16-17.
[2] 張臘梅.我國農業經濟轉型發展面臨的機遇及途徑[J].鄉村科技,2020,11(22):51-52.
[3] 何照穩.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和對策[J].鄉村科技,2019(5):8-9.
[4] 許必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對策[J].農村實用技術,2020(1):45-46.
作者簡介:張婷婷(1988.08--)女,內蒙古鄂托克前旗人,本科,中級經濟師,主要從事:農業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