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寶鎮
摘? 要:航空企業借助精益管理的思想在標準化生產管理工作中需要依托完善的精益管理體系,企業應當積極創建精益生產部門,引入更多的精益工程師、標準化工程師來開展企業內部的標準化生產管理工作,同時明確精益生產管理的重心和方向,制定嚴格的KPI考核,確保企業內部的生產管理工作能夠穩定高效地實施。
關鍵詞:航空企業;精益生產;標準化
一、航空企業生產管理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航空企業生產管理現狀分析
而航空企業最大的客戶是軍隊,在此類生產管理機制下導致企業對現有的產品市場定位不清晰、不明確。航空企業所生產的產品具備相應的專業性,同時其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相對較小,導致企業在生產管理過程中缺乏基本的競爭意識。企業內部陳舊落后的管理機制極大地制約了航空企業在當今數字化、信息化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的發展。
當前航空企業需要認知到市場運作的新形勢,盡可能從思想觀念上轉變原有的工作開展形式,結合實際行動,依托全新的管控模式,在安全管理以及生產管控過程中借助精益生產理念,對現有的企業經營運作方式進行革新優化。當前航空企業在生產管理工作中借助精益生產理念能夠極大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同時在生產管理工作中實施標準化管理也能夠充分降低企業所投入的各項成本,企業應當將精益卓越的思想在生產管理環節進行有效滲透使用,確保企業內部從上至下能夠形成高質量、高效率的生產管理意識。
(二)航空企業在生產運營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航空企業所生產出的產品型號相對較多,雖然大部分航空企業主要供應軍隊的需求,但是其中也不乏存在民用類的商品,因此航空企業在生產管理工作中存在軍民品混合生產的狀況,導致現場生產管理工作相對較為復雜。在生產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企業在安全管理以及現場生產管控工作中缺乏優質的技術人才以及高技能的操作人才。現階段在生產運營工作中航空企業缺乏專項管理人才以及復合型管理人才,以至于現場管理工作如數控操作以及工藝編程還無法與實際的生產管理進行有效融合。此外,企業內部各層級、各單位還存在溝通不及時、交流效率低下的問題,操作人員對設備技術掌握度不高,以至于生產管理工作無法穩定、高效地進行。
其次,航空企業對先進設備的使用效率相對較低,大部分產品的研發時間相對較短,其中所涉及到的夾具、刀具的加工使用還存在相應的局限性,同時由于個別裝備的空間布局不合理,以至于在生產管理工作中零件加工周轉的路線相對較長,造成大量的搬運浪費。
而在工藝方法以及工藝文件的制作方面也存在相應的問題,具體來說,在現場生產管理工作中,工程人員只對相應的作業標準進行了規定,但是卻沒有在作業指導書上細化操作步驟以及生產管理要素,工藝文件的制定還缺乏嚴密性,以至于現場操作人員在參照指導書實施操作管理的過程中還存在相應的認知誤解。從而使得生產加工出的產品質量無法保持穩定,同一條生產線相同工序的加工產品存在較大的質量差異。同時,由于部分操作人員在工作管理過程中不夠嚴謹,不夠細致,在諸如質檢以及現場巡檢工作中存在違反紀律或工作落實不到位的現象。
此外,在現場生產管理工作中,航空企業的現場5s管理工作也存在相應的混亂,如材料堆放混亂、工具分類不清晰、員工未按照標準化的流程來開展現場安全管理以及生產管控。同時,由于部分高精尖儀器設備未得到有效的養護管理,至于設備在實際的生產管理工作中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二、航空企業精益生產管理環節作業標準化的應用
(一)完善運營管理體系,創建精益生產制造管理系統
通常情況下,航空企業的經營生產管理工作需要由企業內部的工業工程師來引領,工業工程師需要在生產管理工作中構建完善的精益制造管理體系,而精益生產管理體系所涉及到的內容相對較多,其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流程上的生產管理,而另一類則是在工位工序以及操作加工過程中的生產管理,對于前者而言,工業工程師需要在工作管理過程中采取頂層設計策略,對流水線進行統籌規劃,對現場生產管理要素進行分析探討,合理提出生產管理需求。企業在生產管理過程中需要積極創建相應的工業工程部,為其配備專項管理人才,確保其在工作管理過程中能夠對現場的人、機、料、法、環進行集約化、集成化管控,在現有的管理框架下對各類資源進行最大化使用,以此來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
在此過程中,工業工程師需要結合價值流分析,借助精益思想作為指導在生產制造活動中結合多種管理手段,如可視化、標準化管理方式,對企業內部的各項生產管理工作進行全新定義以及標準化管理,在標準化管理思想的指引下,完成對生產流程的全面管控,借助先進的管控工具、管理思想,確保現場經營生產管理工作具備明確的重心和方向,實現企業開源節流,提高生產品質和效益。
此外,企業還需要在標準化管理工作中明確各項KPI,對標準化生產中所涉及到的物料、UPPH、線平衡、良率進行嚴格管控,構建完善的績效評估體系,以此來確保標準化生產管理系統能夠充分發揮現場管理作用。
(二)構建標準化的作業指導體系,明確各項管理要素
企業在實施精益生產管理環節結合標準化作業所涉及到的管控內容相對較多,而標準化作業在航空企業經營生產管理工作中需要從流程管理以及現場生產管理出發,在流程管理方面,企業應當圍繞著生產效率以及產品生產良率來進行。在前期的生產管理規劃工作中,精益生產管理人員還需要實施相應的客戶報價,明確新工藝、新產品的生產管理需求,對其中所需要使用到的各類要素進行嚴格制定,確保在后續產品生產的過程中能夠保質保量完成相應的生產制造活動。
比如,精益生產管理人員需要對新工藝、新產品以及過往的產品在后續量產階段的實際工時進行評測,以此來對相關生產線的線平衡、人員飽和率進行評估,最終實現對設備以及人力的有效節約和管控。而在對標準作業指導書進行制定的過程中,航空企業應當盡可能細化各項作業要素,明確相關工序的操作重點和要點,確保現場生產人員能夠參照作業指導書來完成生產管控,而精益工程師也需要在此過程中進行不斷地巡線指導、答疑解惑。同時,為了確保相應的生產良率能夠得到有效提升,精益工程師在前期的管理工作中還需要將相關重心放置在人員教育培訓方面,側重提高現場生產人員對標準作業書的理解認知程度,確保其能夠嚴格按照相關工序指導要求來開展生產工作。
(三)實施現場管理
在現場管理方面所涉及的內容不能僅停留在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方面,航空企業在精益生產管理工作中還需要融入諸如6s、7s等標準化管理模式,對其中所涉及到的安全、保密進行嚴格管控。在現場管理工作中,精益生產管理人員還需要明確各項管控要素,對原材料的堆放以及生產物料的搬運進行合理規劃,減少原材料在生產加工過程中搬運成本以及過度加工成本,減少修正浪費,同時現場管理人員也需要在工作管理過程中做到三即三現,確保生產線出現事故之后能夠第一時間到達現場來處理相關問題。同時,精益生產管理人員在航空企業標準化作業管理過程中也需要與其他機構、部門的工程師進行交流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三、結束語
總之,航空企業在精益生產管理環節,應當對現場的人、機、料、法、環進行嚴格管控,精益生產工程師也需要結合統籌管理的思想,在標準化作業過程中實現與各單位、各機構以及現場生產管理人員的有效交流溝通,提高標準化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王凱. 航空企業精益生產管理環節作業標準化的運用探究[J].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20, 23(8):2.
[2]張俊岐. 基于精益生產的航空制造企業生產管理研究[J]. 市場周刊·理論版, 202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