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淼
本篇論文首先闡述數據、數據完整性、數據的生命周期的概念,讓大家有一個認知;然后再闡述采取怎樣的手段能遵循數據完整性的“ALCOA”原則;最后闡述采取哪些對策能來保證數據完整性的實施。
1.數據完整性的概念
數據完整性要求數據的完整、一致和準確。
1.1數據
數據是指在GXP活動期間記錄的并允許充分和完全的再現和評估GXP活動的,所有原始記錄和原始記錄經核證無誤的副本,包括源數據和元數據,以及這一數據的所有的后續轉換和報告。數據應在活動時按照固定方式準確記錄。數據可能包含在紙質記錄(例如工作表和工作日志)、 電子記錄和審計追蹤、 照片、縮微膠卷或縮微膠片、音頻或視頻文件或藉以記錄 GXP 活動有關信息的任何其它媒體。
1.2數據完整性
數據完整性是指貫穿整個數據生命周期的數據采集是完整的、一致的和準確的程度。所收集的數據應該是可歸屬的,清晰的,同步記錄的,原始的或真實副本,并且準確的。保障數據可靠性需要適當的質量和風險管理系統,包括遵守合理的科學原則和良好文件規范。
1.3數據的生命周期
數據→生成記錄→處理→報告核查→決策→保留→檢索→銷毀
據完整性可能在數據生命周期的任何階段都會受到影響,通過風險識別和控制措施應對生命周期內各個階段的數據管理,從而實現良好的數據管理效果。
2.數據完整性應遵循的原則
“ALCOA”原則
A——Attributable 可溯源
L——Legible 清晰
C——Contemporaneous 同步
O——Original or ture copy 原件或真實副本
A——Accurate 準確
2.1 “A”可追溯至數據由誰生成
通過記錄可以追溯:誰填寫的記錄,什么時間填寫的,填寫地點在哪里
2.1.1紙質記錄實現追溯的手段
填寫記錄人員和復核、批準人員必須手寫簽名,同時填寫日期;
記錄中必須寫清使用的哪臺設備、儀器或設備的編碼。
2.1.2電子記錄實現追溯的手段
審計追蹤系統可以追蹤到唯一的登陸用戶對數據的各種操作行為;
操作人員可以實現電子簽名。
2.2“L”清晰并持久
保證記錄上字跡清晰,字跡不會隨時間的推移而模糊,書寫符合邏輯性
用永久不褪色的墨水書寫記錄;
用單劃線劃掉要修改的記錄,注明修改原因,簽名、簽日期;
不得用修正液、鉛筆、橡皮等對記錄進行涂改;
2.3“C”同步
GMP動作發生3-5分鐘內必須完成記錄
誰做隨記;
記錄時間和日期;
記錄數據的動作要和所記錄的事件同步發生或其之后的3-5分鐘。
2.4“O”初始(或正確的副本)
無論是紙質記錄還是電子記錄始終保持產生的數據是原始狀態
數據需經過審核確認;
電子數據一般是在生成的同時進行備份,必須保存經驗證過的正確副本;
數據是紙質的還是電子的第一手數據,確保是未經修改的。
2.5“A”準確、真實
無論是紙質記錄還是電子記錄始終要采取措施來保證原始數據是準確、真實的
通過:校驗、確認、驗證、維護……來實現;
所有結果必須有人進行復核,關鍵數據可以雙人復核;
電子數據增加審計追蹤軟件等;
記錄的遺漏、更改、刪除、銷毀等按相關流程進行相應的操作。
3.數據完整性實施對策
3.1完善數據與記錄管理基礎
記錄中必須記錄原材料、中間體、成品批號;
生產現場要有標識:物料卡、標簽、狀態標識牌、設備標識牌、合格證、COA等;
現場的操作規程必須是受控、有效的文件;
質量、生產、校驗等臺賬、日志系統的建立;
3.2執行記錄管理規程
設計、填寫批生產記錄、批檢驗記錄、其他輔助相關記錄;
制定工藝控制點和工藝控制范圍;
空白記錄和已完成的記錄由專人負責,定期檢查;
按照記錄管理規程的要求完成記錄的填寫、更改、復核、貯存。
3.3完善記錄要求
在記錄中一定要記錄:時間、地點、操作人、操作過程、操作結果;
關鍵操作過程的確認:雙人復核;
關鍵操作過程的審核、批準、執行后的確認;
記錄可以對生產操作活動進行追溯。
3.4建立計算機化管理系統
電子記錄:是指任何文本、圖表、數據、聲音、圖示的或他的以電子形式表現的信息混合,它的建立、修改、維護、歸檔、檢索或分發是由計算機系統完成的。
電子簽名:是指一種由一個人執行、采用或批準成為與其個人的手寫簽名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的計算機數據的任意符號或一系列符號的編譯。
3.4.1計算機化系統的要求
系統的功能性:滿足產品工藝控制、質量檢測的適合性、準確性;
系統的保密安全性經過驗證;
信息的追溯性:信息輸入、無效信息識別、信息更改控制、備份都是按系統設定的程序進行控制的;
計算機的審計追蹤系統:是系統里從登陸、設置參數、運行樣品、計算結果、備份等活動的所有動作的留痕記錄。
3.4.2計算機化系統運行中的注意事項
經過驗證投入使用的計算機化系統不可重裝系統、格式化、殺毒、清空回收站;
經過驗證投入使用的計算機化系統不可外接U盤、光盤、移動硬盤、外網等,防止病毒入侵導致系統癱瘓;
計算機化系統在運行過程中突然停電,要建立必要的應急措施:如備用線路,USP電源,主動保存等;
經過驗證投入使用的計算機化系統一定要按不同級別的權限設置來控制“刪除與重命名”的權限;
禁止在操作中途更換操作員。
3.5良好的員工GMP意識與行為
記錄的填寫要正確、及時!
記錄一定要體現出誰?怎么做?什么時間?
記錄一定是完整的、原始的!
杜絕不好的記錄習慣:涂改、記錄填寫不完整或不準確等;
杜絕其它使數據完整性缺失的操作。
通過本論文的學習,我們可知,數據完整性的管理不是一個新生事物或有太大的管理難度,而是一直貫穿整個GMP的基礎管理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