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亮

摘 要: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孫中山德育思想的精髓要義涵蓋“以民為先”的愛國主義教育、“天下為公”的理想信念教育、“法治為本”的法紀教育、“博愛為源”的人格教育等多個方面。通過組建三師融合實踐教學團隊、融入德育思想優化課程內容、探索“游故居、學稅費”情景教學方法等路徑,嘗試將孫中山德育思想融入高職稅收專業教學,以期幫助我們進行稅收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
關鍵詞:孫中山德育思想;高職稅收專業教學;融合路徑;
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他領導的辛亥革命震驚世界,引領中國進步的浩蕩潮流。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在于他領導了辛亥革命,更在于他為后世留下了培養國家觀念、民族意識、天下為公、德法并舉的德育思想。綜觀孫中山的德育思想,從德育的理論基礎到教育內容和體系,孫中山獨到而精辟的論述甚多。傳承和弘揚孫中山德育思想,對課程思政與專業教學改革創新,培養具有愛國心、民族魂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積極意義。
一、孫中山德育思想的精髓要義
(一)“以民為先”的愛國主義教育
孫中山認為教師若沒有樹立正確的培養目標,就難以使學生樹立明確的學習目的。因此強調德育培養首重愛國,強調培養國民意識,主要包括國家觀念和民族意識,應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重視“民族、民權、民生”,把國家民族利益放在首位,為國家、社會、眾人服務。孫中山認為培養國家觀念是凝聚國民的奮發向上、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一個國家的人民“其愛國心強者,其國必強,反之則弱[1]”。
(二)“天下為公”的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鈣”,孫中山十分重視國民的理想教育,強調“要有國民的大志氣,幫助國家變成富強”。認為只有喚起四萬萬同胞,開啟民智,才能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他對青年學生的教育尤為重視,告誡青年學生要有遠大理想,要胸懷祖國和人民,強調“萬不可想要達到什么地位,必須要想做成一件什么事。因為地位是關系于個人。達到了什么地位,只能為個人謀幸福。事業是關系于群眾的,做成了什么事,便能為大家謀幸福。近代人類的思想,是注重謀大家的幸福。”[2]
(三)“法治為本”的法紀教育
法紀教育是孫中山德育思想的基礎,孫中山在法紀教育中,堅持法律至上的法治理念,認為“今日辦法只有以人就法,不可以法就人”,并明確指出:“國中無論何人及何種勢力,均應納服于法律之下,不應在法律之外稍有活動。”[3]
(四)“博愛為源”的人格教育
孫中山重視國民的人格教育,在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特定的歷史背景下,重拾國民尊嚴是人格教育的迫切要務,但孫中山以長遠眼光和對未來國家發展方向深思熟慮,提出了道德人格教育,做到博愛,樂于奉獻,己立立人,己達達人。重視人格教育,強調教育的價值理性,把勤儉節約、好讀書、求真理、惜生態等人格教育放在育人的核心地位。
二、“孫中山德育思想”融入高職稅收專業教學的路徑選擇
(一)組建三師融合實踐教學團隊
以往稅收專業課程備課,多以專任教師團隊,或專業帶頭人加專任教師的模式。在本次融合路徑研究與實踐中,采用“思政教師+專業教師+稅務師聯合備課上課”。充分發揮思政教師政治素質過硬、政治敏感性更強,專任教師專業知識結構完整,邏輯清晰。稅務工作者業務能力精湛、工作案例更與時俱進的優勢,共同凝練“孫中山德育思想”的精華,提煉出“孫中山德育思想”元素以及與稅收專業課程的融入點,研究制訂教學內容、教學設計與教學方法。利用生動的、學生身邊的案例和素材,將稅收專業知識和價值引領、人格塑造均勻揉搓,用“二次起酵”的方式彰顯“孫中山德育思想”與高職稅收專業教學融合的立德樹人之功效。
(二)挖掘和融入德育思想元素,優化課程內容
在課程內容上,以“孫中山德育思想”推動課堂教學。在稅費知識的講授的同時,注重孫中山德育思想與高職稅收專業教學融合,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按照稅收專業課程的教學內涵邏輯,挖掘出的“愛國主義”、“法紀教育”、培養“國民意識(國家觀念、民族意識)”等思政元素,寓孫中山德育思想于稅收知識點之中,達到如鹽入水之改革效果(見表 1)。
(三)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育教學方法與手段
在教學手段上,以情景教學“游孫中山故居”為主線,采用情景再現、頭腦風暴等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將灌輸變為對話。用旅游吸引學生,通過各個展廳的不斷推進和切換,既導游學生到孫中山故居,又將孫中山德育思想自然地加入稅費課堂。例如在參觀孫中山起居室時,教師分享孫中山勤儉節約,生活簡樸的故事。旅游到書房,學生看到最多的是書籍,據宋夫人回憶,孫中山對為辛亥革命積攢的每一分都甚為珍惜,除了書籍,家中甚少添置物件,不忍亂花人民邁向民主、自由的每一分經費。通過課堂(旅游)的推進,既從手機綜藝、動漫中“拯救”最后一排低頭族,又用新的方式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優秀傳統文化(見表 2)。
三、結束語
孫中山德育思想與高職稅收專業教學融合的路徑研究與實踐,嘗試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孫中山德育思想,使稅收專業課程飽含中國情、充滿中國味。通過組建三師融合實踐教學團隊、融入德育思想優化課程內容、探索“游故居、學稅費”情景教學方法等路徑,以期幫助我們進行稅收專業教育教學改革創新。
參考文獻
[1]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山研究室合編.《孫中山全集》第六卷,北京:中華書局,2006:23.
[2]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中山大學歷史系孫中山研究室合編.《孫中山全集》第八卷,北京:中華書局,2006:536.
[3]胡波.孫中山言萃[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5:74.
基金項目:廣東省高等職業院校財經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研究成果(CJ20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