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萍
摘 要:現代教育背景下,以信息化教育理念為指導開展信息化的教學活動,是幼兒教師順利推進教學活動的有效舉措。幼兒的年齡小,認知經驗與認知能力有限,喜歡直觀、形象的事物,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創設優良的教學環境,有利于增強幼兒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與有效性。為此本文探討了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運用現狀與應用策略。
關鍵詞:幼兒園;教學活動;信息技術;教學路徑
部分幼兒園并未有效融合信息技術,表現出先進技術使用效率不高、課程覆蓋不全、使用策略不完整等問題,尚未達到信息技術助力教學的標準。多數情況下,在幼教課程中融合的信息技術,表現出課程形式呆板、缺失課程創意,難以發揮信息技術助力教學的功能。
1 信息技術教學在幼兒園課堂中的現狀
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在幼兒園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幼兒和教師應該共同努力,更新思想,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時代發展過程當中的新產物。但現在許多幼兒園中教師的年齡也比較大,很難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也很難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開展信息技術教學,甚至在操作上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對于教師和幼兒來說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幼兒園教師在平時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時,要根據時代的發展和變化以及對教師的要求,學習先進的新知識,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盡量利用有趣的方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2 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融合信息技術的有效路徑
2.1 教學活動簡約性設計
在幼教體系中使用信息技術,應去繁化簡,剔除無用信息,加強教學引導。在學前階段,幼教工作以啟蒙為主,教師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合理選擇教材內容,加強教學策略創新,以簡約設計思想確保幼教質量。
以《過馬路》活動為例。(1)圖解。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為幼兒展現交通燈的圖片,講解車道、人行道的標識,便于幼兒學習與掌握。在使用信息技術展示素材時,以簡約化視角突出交通燈、人行道路標的圖文樣式,確保幼兒形成深刻記憶。(2)案例分析。在圖片展示與講解后,教師使用視頻軟件播放過馬路的視頻,帶領幼兒判斷正誤,塑造幼兒正確過馬路的思想。視頻中,小紅未看交通燈,無法安全通行。教師以此向幼兒提問,引發幼兒思考,給出幼兒多個通行方案,讓幼兒選擇正確通行方案,即小紅同學應在人行道標志處綠燈時通行,確保安全。(3)借助信息技術的圖片展示與視頻播放功能,從標識學習、安全通行兩個方向,促使幼兒掌握安全通行方法,達成啟蒙教學目標。
2.2 融合信息技術的情境創設教學路徑
在信息化的教學背景下進行情境創設,也是非常重要的新型教學方式,而且在教學領域的運用效益比較可觀。幼兒園教師可在信息技術輔助的前提下,結合教學活動的具體內容,為學生創設合適的、生動的教學情境。例如,“禮儀教育”的目標是讓學生能恰當使用“對不起、沒關系”的禮貌用語,教師可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放映動畫:有一天空氣很好,小貓和小狗一起在草里玩耍,活蹦亂跳的小貓不小心碰了小狗一下,小貓連忙說:“對不起,對不起!”,這時小狗搖搖頭說:“沒關系,沒關系,”最終它們成了好朋友。這時教師提問:“小貓對小狗說了什么?那小貓為什么要這么對小狗說?小狗又對小貓回答了什么?”而后找幾名幼兒上臺進行角色表演,讓幼兒表演碰到別人應該怎么說,并且如何進行回應。幼兒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通過看故事——答問題——情景表演的方式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幼兒都能積極參與角色扮演中,不僅能傳授幼兒禮儀教育的相關知識,還能讓幼兒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由此可見,巧妙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直觀性更強,效果也十分理想。在充滿趣意味的教學活動中,幼兒的身心都可獲得良好的發展。
2.3 家校合作
信息技術的幼教融合縮短了教師與幼兒之間的距離,同時增強了教師與家長的交流便利性。在家校合作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借助線上平臺,如微信群、QQ群等,分享幼兒作品,便于家長積極掌握幼兒的學習動態,加強家校合作的緊密性。
以《做客》活動為例。此課程旨在引導幼兒學習禮儀思想、養成禮貌行為。(1)視頻演示。在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播放課程視頻。借助信息技術,還原生活場景,增強幼兒的理解能力。視頻中展示了小貓、小狗的互動過程,包括坐沙發、端水、聊天等內容,融合了多種禮貌用語。(2)禮儀總結。結合視頻內容,教師讓幼兒總結待客禮儀行為,如進門用語、送客用語等。(3)分組表演。在幼兒總結完成時,教師讓幼兒以小組形式,自主表演,錄成視頻,分享在交流群中,由家長、教師共同給出評價,給出幼兒禮儀行為的改進建議,鼓勵幼兒學習禮儀文化。在幼兒錄制視頻時,教師可適當給出提示,讓幼兒自由發揮,以視頻《做客》為基礎,激發幼兒的創新思想,延伸信息技術的助學功能。
2.4 融合信息技術的互動教學路徑
基于幼兒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的特征,在教學活動中巧妙應用信息技術能充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幼兒園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結合教學內容,制作一些有針對性的多媒體課件,將一些對幼兒來說抽象難懂的知識點轉變為生動形象的動畫、圖片等,讓幼兒更加容易理解,同時,這能有效調動幼兒聽、說、讀、寫等能力,擴展幼兒知識視野,激發幼兒對外界事物探索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自然界中的動物》有關的知識時,幼兒已經對生活中常見的動物有了簡單的認知,但可能沒有真正接觸過,也沒有深入了解。這時,教師通過信息技術制作一些動物的動畫與幼兒產生互動,比如,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出老虎、猴子、大象等動物,通過對話的形式與幼兒產生互動交流,讓幼兒從對話中了解到更多關于動物的常識。最后,教師可以布置一些連線題,如猴子愛吃哪種食物,兔子的性格是什么樣的等,讓幼兒進行連線,提升他們的認知能力和思維邏輯。
3 結束語
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在幼兒園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求幼兒和教師積極配合,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技能。傳統的教學方式與信息技術教學方式相比,還是有很多不足的,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式的許多不足以及在發展過程中的許多缺點。信息技術教學方式具有很多新穎的特點,可以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比傳統教學方式更多的樂趣和知識??傊?,利用信息技術的方式教學,對于幼兒來說具有多重好處。
參考文獻:
[1]蔣科敏.信息技術與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的融合初探[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204.
[2]陸鈺潔.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的運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0(2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