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林
摘 要:電梯檢驗檢測改革正在部分地區試行,本文通過對這一政策的背景概述,詳解并分析了檢驗與檢測的異同之處,另外從檢測質量的保障、人員素質的提升、數據平臺的對接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提出了試行時的注意要點。
關鍵字:電梯檢驗檢測;改革試行
隨著電梯數量的增多,其質量安全也逐步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近年來,我國開始逐步進行電梯檢驗檢測改革,選取一部分城市作為試點,將原本單純依靠體制內公益事業單位進行的電梯年檢業務,試行為社會力量電梯檢測和公益單位電梯檢驗間隔開展。改革帶來的社會意義影響深遠,但也會因此產生新的問題和矛盾。恰逢筆者所在的太原市剛剛被列入試點城市且已公布了試行方案,現將改革帶來的變化進行闡述,并對可能帶來的問題和需要防范的注意要點進行分析和討論。
1 改革背景概述
2020年4月6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下發《國市監特設〔2020〕56號》文件,要求科學調整電梯檢驗、檢測方式。其目的是為了提升工作效能,優化配置檢驗檢測資源,充分發揮檢測工作的技術診斷作用和檢驗工作技術監督作用,維護群眾利益。具體方式為將原來一年一檢的模式更新為使用1至6年的電梯,每3年檢測2次、檢驗1次;使用6至15年的電梯,每2年檢測1次、檢驗1次;使用15年及以上的電梯,每1年檢測1次、檢驗1次。電梯檢測具有市場屬性,可以是符合條件的使用單位自行檢測,也可以是符合條件的維保單位對所維保電梯的全面檢測,還可以是由社會力量成立的經核準的電梯檢測公司的委托檢測,收費標準自行協商;而電梯檢驗具有公益屬性,依然由當地各級人民政府成立的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承擔,收費標準按照行政規定執行。
2 檢驗檢測異同分析
在總體要求上,電梯檢測與檢驗所采用的標準依據、適用的被檢梯種以及施檢人員的資質要求是一致的。同時,現場檢測和檢驗所需的環境條件、資料要求、儀器設備要求、安全要求以及中止檢測/檢驗的條件等也是基本相同的。而鑒于電梯檢測與檢驗的含義與目的不同,電梯檢測是對電梯的全面體檢,以確保電梯的安全運行,而電梯檢驗則是對電梯關鍵性能的查驗,更多在于技術監督的作用,故電梯檢測與檢驗有諸多不同之處,主要有如下幾點:
(1)施檢時間不同
電梯檢驗遵循新梯周期長,老梯周期短的原則,而電梯檢測主要發生在不進行電梯檢驗的年度,是對電梯檢驗周期拉長的必要補充。在進行電梯檢驗時,應先確認電梯是否按期完成了相應的檢測工作。
(2)施檢項目不同
電梯檢測項目除了對資料審查方面進行了弱化之外,其余基本是參照現行檢規中的定檢項目,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適當調整增刪,在施行時能夠與現行技術要求平穩銜接。而電梯檢驗項目只保留了直接影響乘客安全以及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變化的重點項目,項目數量大幅減少到一半以下,并靈活加入了根據歷年檢驗數據分析和實踐經驗而設計的抽檢項目,更加凸顯了技術監督性。
(3)檢測/檢驗結果處理方式不同
檢測與檢驗工作均需要根據現場作出包含電梯參數、使用信息、檢測儀器、不符合描述、日期與簽字等書面記錄,不同的是,檢測完畢后形成的《電梯檢測報告》是對電梯整體安全狀況的詳細評價,只進行結果匯總,并應對安全性能低于現行安全技術規范的項目進行重點提示與說明。檢測報告不給出合格與否的結論,不符合項亦不需要進行復檢,而是據此形成《電梯檢測情況告知書》,通過在電梯使用區域公示的方式,督促使用單位對其中的不符合項目進行整改并公示;相比之下,檢驗完畢后形成的《電梯檢驗報告》將根據結果匯總情況形成合格與否的結論,通過對使用單位開具《電梯定期檢驗意見通知書》來說明不符合項目情況,使用單位須及時整改并反饋回檢驗機構,檢驗機構根據情況完成檢驗報告或實施復檢。不合格的檢驗結論具有一定的強制整改性,電梯只有取得合格的檢驗報告方能延續《特種設備使用標志》的有效期。
3 試行注意要點
(1)檢測質量的保障
由于電梯檢測屬于市場行為,有產生低價低質、檢測走過場走形式、最終轉為惡性競爭的隱患。為保障檢測質量,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著手,其一是檢測留痕,利用頭戴式或胸戴式記錄儀完整記錄檢測的全部過程,通過錄像可追溯到具體被檢電梯的每一個檢測項目,方便供電梯使用方及監管機構查驗;其二是監督抽查常態化,檢測完畢后限期上傳檢測報告至監管大數據平臺,監管機構可委派第三方進行抽查檢后質量,對比驗證檢測報告的準確度與完整度,同時建立適當的懲處制度。
(2)人員素質的提升
盡管檢驗人員與檢測人員考取的是同一種資質,但在實際工作中,對于檢測人員的要求明顯更高。電梯檢驗至少由兩名以上檢驗人員開展,同時維保單位人員必須給與配合,且配合人員數量一般不少于檢驗人員;而電梯檢測允許一人進行,無需維保人員進行配合,在面對各式各樣、新舊各異的電梯品牌型號時,電梯檢測人員在進行許多項目的檢測時,需要自己去翻看查找電氣圖紙、安裝說明、使用保養維護手冊等資料,這對檢測人員的專業素養提出了較大的考驗,如在檢測過程中由于業務不精而導致電梯損害,將會引發更大的矛盾與糾紛。所以,檢測人員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的提升培訓是極其重要的。
(3)數據平臺的對接
在未引入電梯檢測之前,電梯的檢驗通常是由一家機構逐年進行,其檢驗信息較容易實現數據管理和分析。然而,電梯的檢測可以委托給不同的檢測公司,如何對電梯檢測信息進行統一匯總管理,防止出現電梯漏檢、超期、只檢測不檢驗、違規使用等現象,監管機構應設定統一的平臺接口,以方便各檢測、檢驗機構進行數據上傳。只有把所有的檢測、檢驗數據均上傳對接至統一的數據平臺,才能使檢驗檢測改革試行暢通,使用戶更明確所使用的電梯應在當年進行檢測還是檢驗,提高主體責任意識。同時,該數據平臺也可以作為監管機構的電梯安全雙重預防實施的監控平臺。
結語
電梯檢驗檢測改革已經到了試行深水區,通過對照檢驗與檢測的側重點,及時發現試行中出現的矛盾與問題,對于下一步國家電梯安全總體策略具有重大的參考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