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霞
摘 要: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經濟環境的變化更加復雜,極大地影響著企業的發展。研發、創新的投入和成果會增強企業的企業的競爭能力。近年來中美之間貿易摩擦逐漸加劇與升級,并且主要焦點集中在高新技術領域。外部環境變化使中國企業加大了研發支出,這些對企業的財務績效帶來了深刻的影響。本文研究基于貿易摩擦背景下的研發支出對企業財務績效的影響,希望本文的研究對貿易摩擦背景下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發展、績效提升具有一定的意義
關鍵詞:研發支出;財務績效;貿易摩擦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特征明顯,貿易摩擦頻頻發生,全球經濟環境產生了巨大的改變,市場競爭越加激烈。我國政府明確要求企業創新發展戰略必須進一步推進,高新技術產業激勵政策也需要一步步發展落實。根據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統計資料,我國對科技創新項目的研發資金投入正在保持持續大幅度增長,就全球在創新和研發方面的總投資而言,中國目前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然而,當前中國高科技產業內部的創新與發展仍面臨著許多問題。
如果研究貿易爭端的經驗和教訓,就不難發現其根源上的矛盾在于中國和美國在國際方面的戰略差異和爭端,今后的爭端也會一直存在,甚至可能會越來越復雜。國家層面上經濟主導地位的爭奪不會消失,高科技領域是核心資源區域,哪個國家在博弈中占有優勢就可以掌握經濟的話語權和主動性。根據這回的貿易沖突路徑來看,美國發起貿易爭端的理由繁多,比較核心的點在于美國習慣于用貿易爭端壓制中國發展,基本是借助美國在科學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和資源以及對美國高科技領域的支持和維護。目前,中國自己的高科技領域也在不斷成長,未來的發展前途光明,減緩貿易沖突的問題和矛盾是高新技術行業必須關注的課題。
一、前期相關研究回顧
本文通過大量的文獻資料梳理,發現前期研究大都針對于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成本投入和財務績效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二者之間的實證研究,尚未就其相關性問題得出一致的結論,出現了二者的正相關、負相關、非線性、存在以及不確定的滯后性等不同類型的研究成果。關于貿易摩擦的研究,我國學者普遍認為在這次貿易摩擦中,美方顯然打算精確地瞄準我國的高科技產業,同時我方也暴露出核心技術的短板。此外,在短期內,貿易摩擦的增加將對我國高新技術企業的當前發展和經營環境造成及其不利的影響;但是,從長遠來看,貿易緊張局勢可能導致企業提高警惕,迫使我國的高科技公司大力更新其研發技能并改善其財務狀況。
關于研發投入對企業財務績效的研究積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研發創新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提高國力的重要支撐,也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在當期績效影響因素方面,2000年海外有專家選擇了技術性投資和銷售性投資兩個指標,研究了美國一些制造型企業的研發投入和企業績效之間的相互影響關系,研究表明對研發的投資可以改善公司的財務績效。程宏偉等(2006)對96家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研發行業科技公司項目進行了資金回歸管理分析,發現這家高科技產業公司的研發創新資金投入會對科技企業的經營財務和市場經營管理績效提升產生積極的正向推動作用。淳正杰(2014)以四川省的上市高新技術企業為研究對象,實證發現研發投入顯著提高了企業績效,且由于公司規模和類型的不同,其影響也不同。另外還有海外專家在2017年曾經以全球外包知識共享為背景,實證分析了223家荷蘭的上市制造業企業,認為上市制造業公司面臨的高認知和監管障礙,將導致研發創新活動在全球外包與財務績效之間起負向調節的作用。陳素琴(2018)實證研究了2013-2015年高新技術類上市公司的數據,認為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資會對當年的財務業績產生負面影響。
在中長期績效影響主要因素的分析方面,2012年有專家以部分中小型投資企業長期投資者收益作為長期實證分析研究的主要對象,認為中小型投資企業在實現R&D長期投資績效方面與滯前當期、滯后一期平均營業額之間往往有著明顯的正相關比值關系。張儉(2014)利用上市公司數據進行了一項研究,認為企業的研發投入與當期及滯后一期、滯后二期績效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性。還有專家認為,研發投入強度雖然可以大幅提高企業的主營業務和利潤率,但是研發創新仍然是一個長期的行為,需要幾年的努力才能將其最終引入市場并且在財務上能夠可行,然而在這個滯后的發展過程中,盈利的效果正在逐步降低。2017年有研究文章以多家在中國大陸A股證券交易注冊上市的中國制造業企業為主要課題研究重點對象,研究結果認為,中國制造業技術企業的研發技術投入與其長期財務經營績效之間往往存在顯著的正方位相關性,且研究滯后期為兩年。
二、研發費用對財務績效的影響分析
高新技術企業大致涵蓋了在我國除港澳臺地區的注冊成立超過一年,同時可以在指定行業內不斷創新開拓,產生科學技技術方面的貢獻,推出技術類型的自主知識產權,同時在此知識產權方面運營的企業,是能夠把知識和技術合并起來運用的經濟體。
高新技術企業的創新開拓基本借助對研發的經費支持和實驗來開展,必須給予相應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并且,借助技術優化、革新和改良來完成對科研結果的提升并運用到新產品的制造中。假如新產品可以被市場和顧客所喜愛,那企業的計劃成功,會獲得理想的收益。并且,企業還必須不斷開發新產品、新技術,給市場中的產品升級換代,加大企業的競爭實力,才能夠保有目前的行業地位,優化企業的財務水平和經濟收益。
然而,因為高科技企業基本依靠制造和產出具有較多附加價值的機器和服務,所以在研發創新的道路上離不開資源和資金的支持,包括研發原料的成本、科研工作者的酬勞和研發機器成本和后續維護費用等。目前的階段,此類開支都不能資本化,不能從企業收益中減去。較高的開銷會致使企業的收益出現較大的縮水,有可能出現虧損問題,對企業的財務數據不利。但是,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階段基本不短,超過一年的項目比比皆是。研發剛開始的時候,投入的資金回籠較慢,從剛開始的資金進入到產生研究成果,再將新產品投入市場售賣,最后獲得資金回籠,這個過程也許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所以,企業不斷借助技術研發和優化的手段,在之后的發展道路上形成良好的趨勢,對企業之后的利潤和收益有著潛在的提升效果,能夠幫助企業的資金和資源得到更優化的利用,也可以幫助企業樹立更好的聲譽,加強投資者的信心。
三、貿易爭端對研發和財務業績的影響分析
近年來中美之間的科技貿易爭端逐漸頻繁。2017年中旬,美國開展了針對中國的“301調查”,成為此次中美貿易戰開始的信號。同時,也證明了貿易爭端必然會對國內經濟綜合運作和企業的創新升級造成障礙,尤其是對于貿易保護以及高科技等領域的管控上。美國對其本土高科技技術和資源進行保密,同時也不讓我國的高科技技術和資源對外進行交流發展,對于我國吸收、學習海外技術產生了不小的阻力。貿易爭端將進出口貿易的開支拉高了很多,讓價值的流通縮水,同時也不利于勞動力的分配和發揮。同時,美國針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定下了高額稅費標準,讓我國高科技領域的企業在開發研究和銷售出口等方面都面臨很大眼里,不僅研發開銷大漲,同時也讓財務回報縮水不少。
雖然貿易爭端在一定時期內會對我國的企業不利,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國內的高新技術行業也掀起了一股自主發展、努力研發的風氣,對于我國的創新道路有著不小的積極影響。并且,我國具備優秀的產業根基,能夠在較快的時間內對貿易爭端做出回應措施,更積極地進行研發創新,在今后的時期內持續推動國內有關領域的創新能力。所以,貿易爭端也能夠幫助國內企業更清醒地認識到自主研發的作用,在壓力下成長、創新。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企業能夠重視創新和自主研發,對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有好處,不管是生產水平、產品質量還是社會風氣,都會越來越好。
堅持自我創新、不斷突破瓶頸,將重要關鍵的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在貿易爭端中生存、獲勝的關鍵。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在學者們關于研發投入對企業財務績效產生重要影響的一些相關問題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從我國高新科技企業這一貿易摩擦中受到重點影響的產業領域著手,探討了研發投入對高新科技企業財務管理績效的重要性影響。本文認為,高科技企業的創新研發,基本都需要大額的資金支持,對于企業當下的財務狀況會產生影響。所以,一旦要開始研發創新,企業一定要事先分析好相應問題和對策,了解清楚目前的投資無法在一定時期內資金回籠。并且,企業要掌握了解研發項目的后果和問題,做好風險預防和應對工作,確保資金健康流動。
因此本文建議:
1、企業注重長遠利益,保障技術創新持續性
技術創新是一個連續且漫長的過程。一方面,企業需要有計劃地合理配置人力資源,以確保技術創新投入的穩定和可持續性,并進一步提高其技術和研發的效率,以此增強企業的市場價值和財務價值,緊接著企業就會將技術創新產品的市場化過程中帶來的一些銷售收益部分投入至下一輪的技術研發活動中,從而形成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推動企業財務績效穩步增長。另一方面,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可以適當降低對當期經營收益的關注,將高潛力的研發項目列為優先發展項目,并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斷地積累技術創新能力與綜合技術水平,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走得更遠。
2、政府財稅政策支持,可以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在發展的早期階段,高新技術企業通常是由于缺乏資金而無法成功啟動研發過程。因此,政府向高科技公司提供的某些財政補貼或稅收優惠,可以減輕公司的負擔,并激勵他們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特別是在貿易摩擦背景下,政府部門對企業進行關鍵技術的創新的重大鼓勵,可以使企業更加有積極性。可以設立專門的研究基金,鼓勵具有戰略意義的新興行業(例如芯片)進行研發,以形成其產品的核心技術,并成為在市場上獲得超額利潤的主要競爭力。
3、正確認識貿易摩擦,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中美之間的貿易在全球貿易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貿易摩擦持續升級,帶來震動和恐慌不可避免。但實際上影響一個國家發展的,國際環境是外因,以產業競爭為代表的國家核心競爭力才是內因。我們應該正確認識和妥善應對貿易摩擦下的挑戰與機遇,在國際上,我們應在與美國博弈的過程中軟硬兼施,在維護我國的合法權益前提下減少摩擦、促進國際貿易環境的和諧;在國內,我們必須努力將外部壓力轉變成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創新發展的強大內生動力,并努力在重要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營造鼓勵創新的良好發展環境。
參考文獻:
[1]程宏偉,張永海,常勇.公司R&D投入與業績相關性的實證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06,(03)
[2]淳正杰.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來自四川省上市高新技術企業的經驗證據[J].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4(33)
[3]陳素琴.研發投入與企業財務績效的相關性——基于高新技術企業的分析[J].開發研究, 2018(03)
[4]張儉,張玲紅.研發投入對企業績效的影響——來自2009-2011年中國上市公司的實證證據[J].科學決策,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