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財務標準化建設是提高財務管理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徑,為確保企業在激烈行業競爭中維持優勢,需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建設財務標準化體系。基于此,本文首先簡單闡述了企業實現財務標準化建設的意義,進一步提出企業實現財務標準化建設的具體路徑,以期搭建行之有效的企業財務標準化體系,使財務管理工作能夠高效高質進行。
關鍵詞:企業;財務管理;標準化建設
引言:企業財務管理的本質在于統籌資金與資產,并處理與資金與資產相關的財務關系,力圖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在企業長期發展建設中,財務管理始終占據重要地位,財務標準化是一種精細化、規范化的管理模式,以企業會計準則為依據,對企業財務工作進行約束與指導,以此優化企業財務資源配置,提高財務工作質量與效率,繼而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一、企業實現財務標準化建設的意義
財務標準化建設能夠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財務標準化建設期間,需確定財務管理規范性文件,如企業會計準則等,并將規范性文件條例內容貫徹落實到財務工作的各個環節中。企業財務管理工作可決定資金應用方向,通過財務資源科學配置控制成本,并可通過繪制現金流量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等的會計賬表,將企業資金結構清晰直觀地展現出來[1]。對于企業而言,財務代表家底,只有在摸清家底的情況下,方可制定出符合企業戰略需求的決策。近年來,企業財務管理工作逐漸與業務職能工作相結合,通過業財融合增強財務管理質量,在此過程中,為避免引起財務數據混亂,必須搭建財務標準化體系,做好現金流管理及風險防控,規避風險,控制收支,并進一步明確企業在不同節點的資金、資產信息,以此保障財務工作有序推進,在企業內部營造穩定和諧的財務管理氛圍。
二、企業實現財務標準化建設的具體路徑
(一)強化資金管控
穩定可靠的資金流動是確保企業持續發展的基本條件,一旦企業資金流斷裂,將會引發財務風險,降低企業收益,故在財務標準化建設過程中,應強化資金管控。以收支清晰、審批嚴格、高效率、快周轉為標準進行資金管理,并從信用控制、預測體系、資本融資體系、安全體系四個方面建設企業財務資金標準化體系,落實收支兩條線、不相容崗位分離基本財務理念,做好現金監盤、印鑒分開等關鍵性工作,同時制定內部稽核制度與授權審批制度,以此規范財務資金管理工作,并提升企業資金安全性2[]。
對于控股企業,還可建立內部銀行或總部結算中心,對企業內部資金進行結算與配置,統一管理對外資金往來業務,并對融資信貸相關工作進行嚴格管控。從內部銀行或總部結算中心角度搭建財務資金標準化體系時,應從多方面入手:第一,賬戶管理。對企業銀行資金賬戶統一管理,內部銀行或總部結算中心相關人員需做好賬戶審核及備案管理工作,并對企業銀行資金賬戶進行嚴格監督。第二,內部結算。結算企業內部的資金往來業務,及時核算各項收支活動,通過內部結算工作活化企業資金,防止在途資金占用的情況,同時還可通過及時內部結算工作明確企業紀律,杜絕內部資金拖欠問題。第三,資金配置。統籌整理企業資金數據,根據企業戰略規劃配置資金,通過資金統一調度,促進資金高效流轉。第四,融資信貸。在“資金有償占用”指導原則下搭建企業信貸機制,借助利息杠桿調節作用提升企業資金使用效益,促進內部資金融通,以此減少對外借款的情況[3]。總部結算中心與內部銀行標準化體系的建設方向包括并不限于上述四個方面,還可從監督控制、信息反饋角度入手,通過標準化調節手段做好企業資金優化配置,以此保障財務資金標準化體系的完整性。
(二)規范財務流程
企業財務標準化建設過程中應注意規范財務核算流程,對財務核算信息進行統一,要求財務部門統一設置會計科目及財務報告標準,明確財務賬簿管理參數,并以崗位權限為依據制定標準化操作流程,例如:企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相關崗位,需統一財務核算口徑。任何企業財務工作的推進均離不開財務人員,對財務流程進行規范時,要求財務人員能夠嚴格依據財務規則進行自動化核算工作,同時現階段企業財務工作逐漸進入信息化改革階段,此時還需要求財務人員掌握財務信息系統操作技能,并制定相應的財務信息系統操作標準,以此確保財務工作能夠在標準化狀態下持續推進。
(三)統一財務信息
企業內部財務信息應在標準化建設期間得到統一規范,第一,要求會計核算制度統一,以會計核算政策為標準,統一固定資產類別、業務單位、會計科目、物資編碼、材料類別、商品編碼等財務相關信息的標準。第二,統一財務模板,如財務收據模板等,實現印制收據統一的同時,還需要求做好收據編碼工作,在此形勢下,企業內部收據均需采用統一印制的收據模板,且收據申請均需做好登記工作。統一印制的收據模板可根據企業特色進行單獨設計,并設置防偽標簽,用于避免收據冒用情況。第三,統一企業財務制度,以強有力的管理制度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約束與指導,以此減少風險發生概率。財務制度的統一主要是為避免口徑差異給財務工作帶來干擾,防止財務制度流于形式,以此確保財務管理工作可規范性落實。在企業財務制度統一建設期間,不可仿照其他企業財務制度,杜絕照抄照搬,應立足于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并于財務制度制定后不斷更新調整,以此確保財務制度始終符合企業需求。財務管理制度影響較大,必須予以足夠重視,要求財務制度與企業戰略發展相協調,當企業內部財務環境或外部政策環境發生變化時,應動態化進行制度調整與完善。第四,統一企業財務風險收益工作標準,要求財務風險收益相關工作貫徹落實到企業所有經濟活動中,以此為切入點促進業財融合。風險收益相關財務人員應根據經濟活動信息及歷史經驗,分析潛在風險,制定風險預防規避方案,并對經濟活動收益進行預測,以此確保企業經濟活動可有序推進,減少財務風險概率,使企業各項財務工作均可標準化落實。
(四)搭建評價體系
為確保企業財務標準化體系建設質量,使各項財務標準化措施均可有效落實,可搭建評價體系,根據財務標準化內部確定評價指標,將其作為財務部門績效考核的一部分,用于督促并指導財務工作。財務標準化評價指標可從下三個方面制定:(1)財務人員工作行為。主要評價對象為財務人員,評價財務人員標準化措施的落實情況,按照財務標準化內部逐條設定,以此督促財務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執行標準化操作,繼而增強企業財務管理效能,提高財務工作價值。(2)財務管理措施效能。對于非人為執行的財務標準化措施進行評定,如會計科目、收據模板、財務制度的統一,結合日常工作體驗,由相關財務人員及管理人員評定上述財務信息的統一效果,針對待提升之處進行改進優化,為財務標準化建設工作提供良好依據。(3)對企業財務內控情況進行評價,從資金、預算、收支、稅收等方面進行嚴格管控,并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以評價體系為手段了解企業財務內控情況,以此推動企業財務標準化體系的建設。
結束語:綜上所述,實現財務標準化是保障企業穩定經營發展的必然性工作,在建設財務標準化體系過程中,應立足于實際做好資金管理,建立內部銀行或總部結算中心,實現企業資金統籌管理,對財務流程進行規范,并統一企業財務信息,使企業財務業務工作能夠按照標準化流程規范推進,此外,為保障財務工作質量,還可搭建評價體系,用于考核財務工作,以此維持財務標準化體系的地位。
參考文獻:
[1]陸志娟.企業財務管理標準化建設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9(02):99-100.
[2]吳輝.國有控股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改革研究[J].納稅,2021,24:75-76.
[3]嚴寶琴.混合所有制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21,30:60-62.
作者簡介:朱永華(1979-),女,本科,會計師,從事財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