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 要:近幾年隨著行為金融學的興起,文化這類非經濟因素對個體經濟決策的影響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使用2009-2020年中國所有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研究高管間“校友關系”對公司風險的影響。結果發現,高管間“校友關系”對企業風險水平有顯著正影響。
關鍵詞:高管;裙帶關系;校友關系;公司風險
1.緒論
1.1 研究背景
目前,上市公司高管之間的社會關系問題已經獲得大家高度重視,作為當今社會 “裙帶關系”重要構成之一“的校友關系”,它的影響不容忽視。
“校友關系”同時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概括為以下特征:首先,校友有著相似的經歷和回憶;其次,我國大部分高校都設有校友會,加強了校友之間的關系認同 [1]。 “校友關系”在現代社會非常重要,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資本,因而楊勇等(2014)將“校友關系”稱為“具有多重社會價值的現代人類第四種關系”[2]。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希望得到高管間“校友關系”對公司風險的影響,豐富相關領域的文獻資料,也希望本實驗所得結論可以引起投資者等對于公司治理內部因素的重視。
2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相關理論
2.1 公司風險相關研究
較高的風險在帶來高收益的同時,也相對更容易引發企業危機。王丹(2011)研究提出代理成本是為約束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利益沖突所付出的代價 [3]。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有:徐玉琳(2011)研究指出企業較高的財務杠桿降低了償債能力,增加了公司風險[4]。Zeckhauser(1990)指出大股東控制權越高,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降低企業風險[5]。
2.2 “校友關系”相關研究
目前與“校友關系”相關的研究有:郭長娟等(2018)研究認為由于校友身份的認同感,這使得公司決策時會不僅會考慮自身利益問題,還會兼顧其他人利益 [11]。彭慧(2019)同樣表明高管間的校友關系降低了委托代理成本,此外還可以提高投資效率[12]。
3樣本數據收集與研究設計
3.1 樣本選擇
本文以2009-2020年A股上市公司為樣本,剔除ST和金融企業。
3.2 模型構建
SRit 是第i只股票的每月收益率,WRt 是每月總市值加權平均市場收益率。SRit取年度標準差即Std_daret,殘差項uit取年度標準差Std_u。
3.3.2 解釋變量
本文定義%_XiaoYou為高管間存在校友關系的人數除以高管的總人數。
3.3.3 控制變量
本文構建是否為家族企業為啞變量。公司固定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公司規模以及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為控制變量。
4.實證分析
4.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根據社會認同理論可知,有著共同教育環境以及相似教育經歷的校友們會互相把對方歸類為自己的“內群人員”,有著更加深厚的情感和認同[8],高管在進行決策時會同時兼顧大家的利益,減少信息不對稱的發生,降低委托代理成本,董事會會削弱對于CEO的監管,更容易認同他的決定,CEO更加積極的投資以及進行其他的經營活動,從而提高了公司的風險。所以我們提出:
假設 H1:高管間“校友關系”比例越高,公司風險越高。
4.2 樣本回歸結果
4.2.1 對股票月報酬率標準差分析
根據上表,%_XiaoYou的P值為0.0003,表示高管間“校友關系”對公司風險具有顯著影響,系數為正值,說明高管間“校友關系”比例越高,風險越大,假設H1成立。
4.2.2 對特有股票收益率標準差分析
5結論及建議
通過對全部樣本的回歸分析,本文發現高管之間的“校友關系”比例越高,公司的風險水平會越高。原因是由于高管間存在的“校友關系”不僅降低了委托代理成本,還降低了信息不對稱的程度,因此在企業決策時通常傾向于采取更加積極的投資行為以及兼并活動。
建議:對于監管部門來說,應該充分重視高管間“校友關系”等因素對于公司治理的影響。對于股東而言,應關注高管團隊之間的社會關系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防止因為公司資不抵債以及破產的可能。
參考文獻
[1]羅志敏,李易飛.大學-校友關系發展的歷史變遷[J].現代大學教育,2018(05):20-29.
[2]楊勇,張麗英.人際關系的第四緣——學緣關系[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0(05):61-64.
[3]王丹.公司治理委托—代理成本的最優化研究[J].當代經濟,2011(11):52-53.
[4]徐玉琳.公司財務風險及其防范[J].企業導報,2011(09):166-167.
[5]Zeckhauser.Ownership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Taiwan[J].The Journal of Global Business Issues,1990(2):75-80.
[6]郭長娟,匡紫航,王學斌.高管校友關系與公司委托代理成本[J].南方金融,2018(09):16-23.
[7]彭慧.高管之間的校友關系對投資效率的影響研究[J].遼寧經濟,2019(08):70-71.
[8]申宇,趙玲,吳風云.創新的母校印記:基于校友圈與專利申請的證據[J].中國工業經濟,2017(08):15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