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日前對新冠疫情下,各國和地區的航班、交通、零售等多個行業的數據進行追蹤統計,列出全球各地已恢復至新冠疫情前正常生活的“正常狀態指數”。
《經濟學人》3日發布調查結果稱,中國香港“正常狀態指數”領先,為96.3,排在之后的為新西蘭(87.8)、巴基斯坦(84.4)、尼日利亞(84.1)、烏克蘭(83.6)、羅馬尼亞(82.1)、丹麥(81.3)等。中國和美國不相上下,分別為72.9和72.8,歐盟為71。
報道稱,新冠疫情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改變不勝枚舉,為衡量這些影響是否已經有所減退,《經濟學人》設計了“正常狀態指數”。該指數包括三大領域、八項指標。第一大領域為“交通與旅行”,由公共交通利用率、交通量、國內外航班運行次數等指標構成。第二大領域為“業余與娛樂”,分為在家之外度過的時間、電影票房收入、體育賽事上座率等。第三大領域為“工作與消費”,主要由寫字樓空置率、線下零售場所消費頻率等組成。
為便于比較,假設新冠疫情前的正常水平為100,分析得出目前全球已恢復至66%,意味著超過一半由新冠疫情帶來的干擾已經被逆轉。此次統計涵蓋全球50個最大的經濟體,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人口占全球總人口的76%,經濟規模占全球經濟總量的90%。
具體來看,在家之外度過的時間已經恢復至疫情前的95%,受影響相對較小。零售場所訪問量、辦公樓使用率、公共交通利用率和交通量分別回升至疫情前的91%、80%、80%和72%,恢復速度較快。但航班運行、電影院和體育賽事上座率僅恢復至疫情前的29%、23%和17%,完全恢復仍遙遙無期。
其他恢復日常生活較快的國家還有韓國、墨西哥、土耳其、羅馬尼亞等,南非、智利、印度、印尼、中國臺灣等恢復速度較慢。▲
(馬瀟)
環球時報2021-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