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川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四醫院感染科,廣西 桂林,541002)
肝纖維化是多種慢性肝病損傷修復過程的結果,是慢性肝病進展的結果,最終可發展為肝硬化,肝纖維化早中期是治療的黃金時期,這時期的診斷和治療是阻斷甚至逆轉纖維化的關鍵,準確了解肝纖維化程度對疾病的治療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1]。肝臟活體組織檢查是診斷肝纖維化的“金標準”,標本不易獲得,且纖維化在肝內分布不均勻及標本和觀察者之間的差異易造成診斷誤差。肝腎影像學檢查有CT、超聲及磁共振成像(MRI),CT檢查與MIR檢查費用較高,且具有放射性,臨床使用受到限制,超聲檢查的方式較容易且價格相對便宜,成為肝臟疾病影像學檢查的主要方式。有研究證實,FibroScan對原發性肝硬化等慢性肝病肝纖維化(PBC)具有很好的診斷意義[2]。FibroScan是新型的診斷方式,但臨床應用范圍與超聲檢查相比較差,超聲檢查對于早期診斷肝纖維化程度的診斷缺少客觀的診斷指標。本文分析超聲檢查與FibroScan檢測診斷肝纖維化的關聯性,分析如下。
回顧性分析選擇2015年10月-2019年10月某醫院慢性HCV感染患者(A組)75例、慢性HBV感染183例(B組)及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42例(C組),A組男女比35:40,年齡20~55歲,平均(35.12±5.63)歲;B組男女比83:100,年齡20~55歲,平均(35.62±5.24)歲;C組男女比20:22,年齡20~55歲,平均(36.36±5.12)歲。三組基本資料無差異,P>0.05。
(1)FibroScan用于檢測肝纖維化硬度值,檢測的機器由法國Echosens研發的定向瞬時彈性成像系統,探頭型號為中等型號,頻率為≥3MHZ,檢測方法:操作者站在患者右側,將探頭涂上耦合劑,放在右側腋中線的第7、8、9肋間隙位置,將探頭放在肋間隙的中間位置,正對肝實質處,將探頭遠離肝臟邊緣位置,將探頭與皮膚保持垂直,稍微加壓,后一直按發射鍵進行檢測,要求成功檢測次數為10次,選擇中間數作為最終的檢測結果。(2)超聲影像學檢查,采取LOGIQ E9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選擇腹部凸陣探頭,頻率控制在4MHZ左右,在肝活組織檢查前后3d內,空腹時間>8h對患者各項指標進行檢測,檢查時指導患者行平臥位,檢測肝臟的多個切面圖像,獲得滿意的超聲圖像,將肝實質回聲、各切面肝臟表面被膜的光滑程度及肝臟邊緣形態等進行觀察。
(1)腹部B超檢查結果,包括肝左葉厚度、肝右葉厚度、脾長、脾厚、門靜脈內徑及脾靜脈內徑。(2)分析FS值(肝臟彈性值)及FS值等級與各指標的相關性。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χ±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多組間對比采用方差分析,以F值計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S值與超聲各指標采用Spearman相關性分析。
腹部B超檢查結果顯示,A組、B組與C組的腹部B超檢查的各項指標無差異,P>0.05,見表1。

表1 腹部B超檢查結果
將FS值與超聲各指標實施Spearman相關性的分析,結果得知,FS值與各指標呈正相關,P<0.05,見表2。

表2 FS值及FS值等級結果
目前,對于慢性肝病肝纖維化、肝硬度的確診依賴于肝組織病理學檢查,因為存在不同部位取樣的差異性,而影像學檢查方法如CT、B超等對早期肝纖維化缺乏敏感性,因此尋找準確、方便及非創傷性的診斷方式具有重要意義。FS的核心技術是瞬時彈性波,這種波在肝臟中的傳播速度與肝臟硬度成正比,因此可通過測量肝臟的硬度反應肝臟纖維化程度,可部分代替肝活檢[3-4]。臨床用于診斷肝臟疾病的首選診斷方式為超聲檢查,劉文怡[5]等對慢性HBV攜帶患者的超聲檢查評分及肝組織的病理診斷進行比對,結果發現超聲檢查的評分和病理檢查之間存在較好的相關性,超聲評分的提高,肝纖維化程度會隨之加重,認為超聲檢查可在對慢性肝炎纖維化程度的評價中。
本研究對FS值與超聲診斷的6項指標,發現FS值與肝左葉厚度、肝右葉厚度、脾長、脾厚、門靜脈內徑及脾靜脈內徑呈正相關,P<0.05。Fibroscan檢測比超聲檢查更為簡單,是一種有效的肝纖維化的檢測方式,具有無創、客觀及快速的特點。但該檢測方式的準確性受到膽汁淤積及肝組織炎癥壞死等因素的影響,存在肥胖、大量腹水及右上腹疤痕等情況則會對測量結果產生影響。但上述因素不會對超聲檢查造成影響,因此,在臨床工作中,應將Fibroscan及超聲檢測的結果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才能更好的對肝纖維化的程度進行準確評估[6-7]。
綜上所述,FS值與FS值等級與肝左葉厚度、肝右葉厚度、脾長、脾厚、門靜脈內徑及脾靜脈內徑呈正相關性,超聲診斷與Fibroscan檢測方式之間存在良好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