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梁 周江華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四醫院,廣西 桂林,541002)
粘連性腸梗阻的發生與腹部手術關系密切,在病因影響下導致腹腔內腸管出現粘連,引起腸內容物通過障礙,發病后典型癥狀以排便障礙、惡心、腹脹、腹痛、嘔吐等多見,臨床提出手術是最有效的治療措施[1-2]。廣泛性粘連性腸梗阻是常見的術后并發癥類型,發病率占各類腸梗阻的45%,發病原因較多,其中腹部手術是最主要的病因,疾病經診斷后給予內科保守治療效果不甚明顯,多需要外科手術治療,而選擇適宜的手術方式會直接影響術后康復效果與術后腸梗阻復發風險[3-4]。文章納入我院收治的86例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作為研究樣本,評價腸排列術與常規腸粘連松解術治療效果,現作以下論述:
時間: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間;研究對象:86例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患者;分組:隨機數字表法分為A組(腸排列術)與B組(常規腸粘連松解術)各43例,A組中男女比例為28/15,年齡平均為(43.8±5.1)歲,發病原因:腸扭轉術后15例、消化道穿孔術后13例、胃大部切除術12例、其他3例。B組中男女比例為30/13,年齡平均為(44.5±5.0)歲,發病原因:腸扭轉術后13例、消化道穿孔術后14例、胃大部切除術13例、其他3例。研究已上報本單位倫理委員會并獲得批準,以上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A組給予腸排列術治療,均選擇全身麻醉方式,開腹探查判斷梗阻部位,尋找靠近梗阻部位近端小腸,并對粘連部位進行減壓處理,對粘連腸管游離處理,分離全部小腸。外排列術:采取折疊排列方法,排列范圍指屈氏韌帶下30cm-回盲部50cm間小腸,確保每列長度為20-30cm,相鄰系膜使用可吸收線縫合固定,針距為5-6cm,操作結束后反復使用中分子右旋糖酐沖洗腹腔并保留。內排列術:在屈氏韌帶下15cm處放置氣囊雙腔內固定管道,縫合固定處理,再拖拉氣囊至回腸末端,縫合空腸起始端,固定在左上腹壁。
B組給予常規腸粘連松解術治療,采取全麻方式,選擇合適部位做一切口,打開腹腔后尋找癟縮腸管、膨脹腸管交匯處,確定梗阻部位,判斷血液循環狀態,及時松解梗阻粘連帶,切除壞死腸管。
記錄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
這次研究中各項與所選取病人相關的數據都導入到 SPSS 19.0中進行處理,計數資料則使用百分數的形式來表示。數據資料用卡方分布來檢驗,P<0.05,證明具有明顯差異性,符合統計學要求。
A組手術時間(79.20±15.62)min、術中出血量(171.39±20.10)ml、術后首次排氣時間(1.75±0.30)h、住院時間(5.86±0.40)d,B組手術時間(97.32±20.40)min、術中出血量(170.08±21.04)ml、術后首次排氣時間(3.36±0.20)h、住院時間(8.10±1.00)d,A組手術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B組,(t=4.625、29.281、13.638,P<0.05);兩組術中出血量比較無統計學意義,(t=0.295,P=0.769)。
A組并發癥發生率低,P<0.05;見表1。

表1 比較并發癥情況(n=43,例)
手術是一種創傷性治療手段,可達到治愈的目的但同時也伴隨風險,如術中操作不當會相應增加并發癥風險,影響術后康復,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同時不同疾病具有多樣化、個體化的致病因素,一旦外科術后出現廣泛性粘連性腸梗阻則難以評估療效及預后[5]。
腸道粘連發生的原因與機體對手術創傷、異物產生的防御反應有關,一旦發生腸粘連會導致腸梗阻,粘連性腸梗阻會直接影響腸道蠕動速度,影響腸道功能,目前臨床治療手段包括手術與非手術2類,傳統松解術可有效解除癥狀,會增加術后復發、并發癥風險;而非手術治療僅可減輕癥狀,無法完全治愈[6-7]。如本次研究結果顯示,A組手術時間(79.20±15.62)min、術中出血量(171.39±20.10)ml、術后首次排氣時間(1.75±0.30)h、住院時間(5.86±0.40)d,B組手術時間(97.32±20.40)min、術中出血量(170.08±21.04)ml、術后首次排氣時間(3.36±0.20)h、住院時間(8.10±1.00)d,A組手術時間、術后首次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B組,(t=4.625、29.281、13.638,P<0.05);兩組術中出血量比較無統計學意義,(t=0.295,P=0.769)。A組并發癥發生率2.33%,低于B組16.28%,P<0.05;分析原因發現,A組給予腸排列術治療,腸排列術的優勢包括適用范圍廣,可有效解除廣泛粘連與腹腔污染情況,保護腸壁,預防腸管血液循環,降低腸絞窄風險,通過排列呈階梯狀,可促進排列腸管靠近解剖位置,預防腸管扭曲,可確保腸內容物進行遠端運送,保護小腸功能;術后早期給予患者腸內營養支持,可降低腸黏膜萎縮,預防腸源性感染發生;術后采取引流袋可降低腸壓,避免并發癥發生[8]。結合文章研究結果來看,腸內排列術治療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效果明顯,但采用術式治療時還需要注意如下方面,如醫師進行置管操作時需保持輕柔動作,注意保護腸壁黏膜,避免再次出血;術者完成手術后需要及時進行腹腔清洗治療,避免腸間感染;在手術治療過程中注意保護腸管,避免鈍性、銳性分離治療時損傷腸管,可按需切除分離難度較大的腸管;術者將M-A管插入體內時,需尋找正確方向,同時穩定縫合腸壁與腹膜,降低腸梗阻情況發生[9]。
綜上所述,廣泛粘連性腸梗阻應用腸排列術治療效果樂觀、術后恢復快、并發癥風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