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燕
(平樂縣二塘鎮中心衛生院,廣西 桂林,542403)
隨著我國社會老年化步伐的發展,老年住院患者人數也越來越多,由于其機體功能減退、視力下降以及伴有各類合并性基礎疾病,極易發生墜床/跌倒事件,且老年患者年齡越大,墜床/跌倒事件發生率越高[1]。墜床/跌倒事件的發生可導致老年患者發生骨折、外傷等,不僅影響患者住院治療,更可能導致發生護患糾紛,浪費醫療資源,對醫院和醫護形象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老年患者住院期間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預防此類不良事件發生[2]。預見性護理是指護理人員依據患者病情實際情況進行綜合預判,予以具有前瞻性的護理措施,防止風險發生的一種護理措施[3]。本文對此展開研究,現分析如下:
按照隨機抽簽發將我院2020.1~2020.12納入的200例老年住院患者分作參考組與試驗組(n=100),參考組:男50例,女50例,年齡64~90歲,平均(78.3±1.2)歲;試驗組:男52例,女48例,年齡65~89歲,平均(78.4±1.1)歲。兩組上述資料基本一致,P>0.05。實驗可行。
納入標準:(1)符合相關疾病診斷標準[4]的老年住院患者;(2)精神正常,意識清晰,無溝通障礙者;(3)均有家屬或陪護人員照顧;(4)對本次研究內容知情同意并簽字;(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會審核批準。
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器官病變者;(2)認知能力障礙或有精神疾病者;(3)住院時間超過3d;(4)長期臥床患者;(5)中途退出或死亡者。
參考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包括密切監測生命體征,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制定科學飲食計劃,予以營養支持等。試驗組采用預見性護理模式,包括(1)健康教育:介紹醫護人員、科室環境及各項病房設施的使用,消除患者對陌生環境的不適感,叮囑家屬或護理人員陪同各項檢查工作,防止意外事件的發生。通過宣傳資料、視頻影像等方式講解發生墜床/跌倒事件的高危因素,觀看的同時進行講解,說明關鍵預防步驟和注意事項,強調墜床/跌倒事件的危險性,增強患者及其陪護人員的預防意識,引起重視。(2)分級管理:對老年患者墜床/跌倒發生率進行評估以及分級登記,并于床頭留置相關標識,對極易發生墜床/跌倒事件的老年患者使用約束帶等保護器具,叮囑陪護人員在患者上下床、如廁、行走等行動時進行看護,及時、準確的評估易發生墜床/跌倒的患者,引起護理及陪護人員重視。(3)生活護理:臥床時使用床欄,常用物品固定擺放位置,加強對使用過鎮痛、鎮靜、降壓藥物或步態不穩患者的監測,避免突然由臥位改為站位,坐位或使用輪椅時,依據情況選擇是否使用約束帶;患者穿著方面,褲子不應過長,選擇防滑的鞋子,進行走動時避免穿拖鞋;同時院內保持地面整潔干燥,移除障礙物,水池附近放置防滑墊或鋪置防滑磚,醫護人員加強病房巡視。(4)心理護理:老年患者軀體功能退化,易對治療失去信心,產生煩躁、焦慮、憤怒等不良情緒,不愿配合診療工作。應耐心與患者進行溝通,傾聽患者的問題并耐心回答患者疑問,幫助患者正確認識自身疾病,消除患者不良情緒,讓患者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治療和護理。
兩組墜床/跌倒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對比。發放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滿分100分,>80分為滿意,60~80分為比較滿意,<6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
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用(χ±s)表示,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墜床/跌倒發生率為3.00%,低于參考組10.00%,滿意度為97.00%,高于參考組82.00%,組間對比有差異(P<0.05)。見表 1。

表1 兩組墜床/跌倒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對比(n=100,例)
由于部分醫院病房的地面環境濕滑,各種設備擺放不合理,而老年人行為姿勢控制力下降、肢體協調性減退、大腦反應遲鈍、視力減弱、兩腳承重有顯著差異性、平衡機能異常,導致其運動障礙,同時加上藥物、環境以及基礎疾病的影響,墜床/跌倒發生率較高,屬于老年護理中較為嚴重的問題,因此針對患者發生跌倒的危險因素進行分析和總結,制定預見性護理方案已經成為醫院護理質量管理的重要環節[5]。
預見性護理旨在將事件發生后的應對處理轉變為事件發生前的積極預防,有助于控制墜床/跌倒事件發生,提高護理工作的目的性和主動性。醫護理人員在開展護理前或是護理過程中,預測患者可能出現的問題,并針對預測出的問題予以相應預防措施,以達到有效減少不良事件和護理風險發生的作用[6]。本文研究分析得出,試驗組墜床/跌倒發生率為3.00%,低于參考組10.00%,滿意度為97.00%,高于參考組82.00%,組間對比有差異(P<0.05)。說明預見性護理中的健康教育有效彌補常規宣教中容易遺漏的內容,指導患者了解墜床/跌倒的危險性,增強自我保護和防范意識,加強患者及陪護人員對墜床/跌倒事件的重視,提高預防知識掌握水平;分級管理對患者跌倒風險進行評估和分級,告知患者跌倒高發時間和地點,并指導其和家屬正確的預防和處理措施,進而減少患者跌倒和醫療糾紛發生率,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生活護理營造良好休息環境,保證光線柔和明亮,每天定時定點到病房進行打掃消毒,保證患者日常所需家具物品即可,盡量擴大其活動范圍,同時醫院要調整住院區樓梯臺階高度,同時安裝防護欄和保守,降低患者跌倒發生率;心理護理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向患者講述成功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療自信心及配合依從性,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接受治療,對每一位患者都予以相同關懷及照顧,從根本上降低患者跌倒發生率[7]。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應用于老年住院患者護理中,能夠有效降低墜床/跌倒發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值得廣泛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