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蓉
(成都市雙流區中醫醫院護理部,四川 成都,610000)
PICC主要指的是外周置入中心靜脈導管,主要用于需要長時間實施靜脈輸液治療的患者當中,當前PICC逐漸稱為醫院當中首選的安全通道之一,一般而言,中心靜脈導管處于上腔靜脈,能夠避免對患者實施反復穿刺,操作方式較為安全[1]。醫護人員在實施護理期間如若對其維護不周或者操作不當造成各類安全性問題,大大提升了患者治療的效果。本文對靜脈治療護理小組在持續改進PICC護理質量中的應用對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的價值實施研究,具體情況如下。
本研究中選取對象均為2018年12月至2021年7月期間在我院進行了靜脈輸液的62例患者,實施單盲分組法的方式將患者分為了對照組(n=31)和觀察組(n=31)。對照組中男18例,女13例,年齡39歲至64歲,平均(48.74±2.15)歲。觀察組中男16例,女15例,年齡38歲至60歲,平均(49.07±2.37)歲。兩組間患者的基礎信息實施對比后無意義(P>0.05)。
對照組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靜脈治療護理小組進行護理,護理方法是:(1)在對患者實施護理期間,需要對護理問題進行收集并且制定相關的護理計劃,目前患者治療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有兩點,第一,缺少較為全面的PICC置管管理制度,在操作期間容易發生問題。第二,醫護人員缺少預見性,無法發現潛在的隱患。(2)醫護人員在護理期間必須提升自身護理意識,給予患者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及時發現以及改進護理中存在的問題。(3)強化醫院中的PICC護理監管力度,對醫護人員護理質量進行定期檢查,及時發現護理期間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整改。此外,醫護人員還需要定期考核護理小組,及時調整其上一階段護理期間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問題,制定出相關的護理計劃。
對比兩組之中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時間和不良反應出現率。
本項研究當中數據分析所實施軟件是SPSS 19.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描述的方法為%,檢驗的方法為x2檢驗,計量資料描述的方法為x±s,檢驗的方法為t檢驗,P<0.05說明數據進行對比有意義。
觀察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留置時間短于對照組,組別間數據進行對比之后具備意義(P<0.05),詳細數據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出現率低于對照組,組別間數據進行對比之后具備意義(P<0.05),詳細數據如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出現情況對比[例(%)]
PICC導管是患者外周穿刺中心靜脈導管之一,在患者長時間輸液治療以及化療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效果。PICC靜脈導管留置時間比較長,為了降低其對患者的傷害程度,醫護人員必須提升自身的置管安全性以及成功率[2]。常規的護理措施僅僅只能給予患者基礎化的護理服務,然而創建靜脈治療護理小組且對患者實施持續改進PICC護理質量的護理方式,可以在護理小組充分掌握先進的靜脈輸液的基礎之上,對醫護人員靜脈通路操作方式進行優化,提升靜脈輸液安全性[3-4]。在本研究中,對兩組中患者的穿刺一次成功率、留置時間和不良反應出現率實施對比之后發現,觀察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留置時間短于對照組,組別間數據進行對比之后具備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總出現率低于對照組,組別間數據進行對比之后具備意義(P<0.05)。
總而言之,在護理靜脈輸液期間,創建靜脈治療護理小組,采取持續改進PICC護理質量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具有較好的效果,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