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貞
河南宏力醫院影像科,河南新鄉 453400
隨著外科手術、化療、放療、靶向治療等多種治療方式被廣泛應用于肺癌治療中,可有效控制疾病發展延長患者生命,但臨床應用中發現,腫瘤細胞可通過血液、骨髓等途徑向患者臨近或遠端器官轉移,威脅患者生命,因此,快速、準確的診斷肺癌轉移灶情況,可有效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1-2]。既往臨床多采用常規CT/MRI對肺癌轉移灶進行檢查,其具有無創性、經濟性等優點,但單獨使用時,存在漏診情況。隨著醫療器械的不斷進步,磁共振全身彌散加權成像(WB-DWI)已逐漸應用于肺癌轉移灶的診斷中,其覆蓋范圍更廣,可進行全身性檢測,對微小病灶也可清晰顯像,可提升診斷準確性[3]。鑒于此,本研究將探討WB-DWI聯合常規CT/MRI在肺癌轉移灶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河南宏力醫院接受治療的73例疑似肺癌轉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行WB-DWI及常規CT/MRI檢查,其中男42例,女31例,年齡59~72歲,平均年齡(65.48±5.10)歲;體重44~81 kg,平均體重(62.49±4.20)kg。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現代腫瘤學》[4]中肺癌診斷標準;②相關疾病均經病理結果確診;③無WB-DWI、CT/MRI檢查禁忌癥;④均知曉此次研究,且與本院簽訂相關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嚴重基礎疾病,如腦、肝、腎等重要器官存在功能性病變者;②依從性較差;③合并全身感染性、血液系統疾病者;④精神狀態異常,無法溝通交流者。
1.3.1 常規CT/MRI檢查:采用CT(德國西門子公司提供,型號:Aquilion)檢查,檢查前指導患者將隨身佩戴的金屬物品去除,并向其交代相關注意事項,檢查前所有患者需禁食5 h,檢查時指導患者取平臥位,進行CT平掃,掃描范圍為患者頭部下行至膝部橫斷位。采用全身磁共振掃描儀(德國西門子公司提供,型號:Avanto 1.5T),采用8通道體部相控陣線圈,進行多序列掃描,掃描范圍為患者頭部下行至膝部橫斷位,掃描序列分別為T1WI、T2W2。
1.3.2 WB-DWI檢查:所有患者均予以WB-DWI檢查,采用全身磁共振掃描儀進行檢查,檢查前需指導患者去除身體佩戴的金屬物品,并告知患者檢查時相關注意事項,檢查開始,指導患者取平臥位,并用枕頭將患者腳部墊高,使其全身處于同一水平面,掃描范圍從患者頭部至膝部以下橫斷位,掃描時足先進,儀器信號采集采用內置線圈進行接收,依據反轉恢復(STIR)—EPI技術進行檢查,掃描參數:TR設置為5100 ms,TE設置為103 ms,TI設置為170 ms,矩陣設置為96×128,激勵次數(NEx)設置為6次,視野(FOV)設置為44 cm,b=0、600 s/mm,擴散敏感梯度施加的方向為自上而下,層厚設置為7 mm,層與層之間重疊距離設置為1 mm,將全身共分8段掃描,每段30層,每段之間的距離需保持2層重疊,并在其中一段數據采集完成后,掃描床自動進入下一段進行掃描,掃描范圍自患者頭部至膝關節下方25 cm,整個掃描過程需要4 min,檢查過程中,患者需保持平靜呼吸。所有患者均由同一醫生完成檢查。
邀請醫院2名肺癌專家對所獲得的影像學圖片進行閱片,若兩位專家意見不一時,可經商討得出最終閱片結果。并以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分析WB-DWI聯合常規CT/MRI檢查在肺癌轉移灶中的診斷價值。
73例患者經病理結果證實,61例患者發生轉移,其中淋巴結轉移26例,占比42.62%;骨轉移23例,占比37.70%;其他臟器轉移12例,占比19.67%。
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WB-DWI檢查對肺癌轉移灶診斷具有理想的一致性(Kappa=0.695);常規CT/MRI檢查對肺癌轉移灶診斷具有理想的一致性(Kappa=0.591);WB-DWI聯合常規CT/MRI檢查對肺癌轉移灶診斷具有極好的一致性(Kappa=0.795),見表1-3。

表1 WB-DWI檢查對肺癌轉移灶檢查結果 例

表2 常規CT/MRI檢查對肺癌轉移灶檢查結果 例

表3 WB-DWI聯合常規CT/MRI檢查對肺癌轉移灶檢查結果例
肺癌為我國目前發病率與死亡率較高的惡性病癥,早期無明顯臨床癥狀,患者發現時多已至中晚期,臨床癥狀多表現為咳嗽、低熱、胸痛等,如未及時接受規范治療,隨著病情進展,病灶可向骨、淋巴結、肝、腦、腎等多臟器轉移,增加臨床治療難度,危害患者身體健康[5-7]。因此,早期明確疾病轉移情況,對制定高效的治療方案,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病理結果證實的73例患者中,61例患者發生轉移,其中淋巴結轉移26例,占比42.62%;骨轉移23例,占比37.70%;其他臟器轉移12例,占比19.67%;以病理結果為“金標準”,WB-DWI聯合常規CT/MRI檢查對肺癌轉移灶診斷具有極好的一致性(Kappa=0.795)。分析原因在于,常規CT/MRI一直為臨床檢查肺癌轉移灶的常用方式,其中CT具有良好的空間分辨與密度分辨能力,MRI具有良好的組織分辨能力,且均具有無創性、可重復性等優點,但臨床單獨應用后發現,兩種檢查方式對微小組織細胞的觀察能力較弱,存在誤診、漏診情況,臨床應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8-9]。WB-DWI是一種全身彌散掃描成像方式,其成像原理主要依據磁共振STIR、DWI等序列,對生理狀態下的病灶細胞進行觀察,可有效將該處細胞組織的水分子微觀運動情況良好的反映于圖像,臨床醫師可通過細胞內、外水分子的運動情況,對疾病進行判斷,該檢查方式為目前唯一可反饋活體組織彌散運動的檢查方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10-12]。WB-DWI應用于肺癌轉移灶檢查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腫瘤組織擴散至淋巴結及其他臟器時,易導致該處組織水分子運動加強,氣體含量降低,從而提升血管的留空效應,從而導致WB-DWI成像過程中信號增強,則WB-DWI成像中表現為高信號[13-15]。且WB-DWI聯合常規CT/MRI檢查可有效彌補單一診斷的不足之處,進一步提升診斷價值。
綜上所述,與病理結果相比,WB-DWI聯合常規CT/MRI檢查對肺癌轉移灶的診斷具有極高的一致性,可為臨床診斷與治療肺癌轉移性病變提供重要依據,值得廣泛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