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英
(柳州市人民醫院,廣西 柳州,545000)
感染為白血病患者化療期間常見并發癥及患者死亡直接原因,積極預防及控制化療期間感染,可增強治療效果并改善生活質量,對保障患者生命健康起著重要臨床意義[1]。循證護理基于患者制定護理計劃,多方面渠道了解病癥,結合患者實際情況調整護理計劃,提出問題、循證支持及護理實施等步驟,最大程度保障護理計劃合理性,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水平、責任意識。白血病化療期間會引起口腔、呼吸道及胃腸道等感染,有效合理護理干預可防范感染,降低感染率,提高生活質量[2]。文章就循證護理應用于白血病患者化療期間感染護理效果及其護理質量如下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間收入白血病化療患者總計9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5例,納入標準:①納入對象經臨床診斷確診為白血病;②所有患者均開展化療治療,均可進行簡單交流;③本次研究經納入對象同意,并自愿參與;④本次研究經院內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納入對象合并糖尿病、嚴重身體功能障礙、精神疾病者;②中途失訪者。對照組中男25例,女20例,年齡40~80歲,平均(56.3±4.5)歲,觀察組中男26例,女19例,年齡40~80歲,平均(57.4±4.7)歲,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及時向患者宣教化療目的及注意事項,化療后會產生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加強對患者用藥指導,告知患者口腔及維持清潔衛生重要性,飲食上以高維生素、高蛋白及高熱量半流質食物為主,少食多餐放慢進食速度,預防口腔粘膜刺激。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循證護理,具體如下:①成立小組:積極成立循證護理小組,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帶領成員進行循證護理模式有關學習及培養,全面增強護理人員對循證護理理念及護理技能知識掌握程度。小組成員在頭腦風暴基礎上提出相關問題,以此為核心廣泛收集相關信息資料,結合臨床護理經驗分析白血病化療期間常見感染類型及其影響因素、應對措施和早期預防護理措施。②制定并實施循證護理計劃:(1)負性情緒干預:因化療會引起脫發、嘔吐及疼痛等反應表現,因疾病因素患者負性情緒加重。為此,對護理人員而言,將患者可安排與入住治療效果好患者為同一病房,可相互鼓勵及支持,加強對親屬管理,可告知親屬及好友經常溝通和交流,提供良好社會支持,及時糾正疾病、知識錯誤認知。定期組織活動,提高病友之間互動性。(2)口腔及呼吸道感染管理:化療開展期間,因缺乏粒細胞且身體處于虛弱狀況,會引起感染,需加強對患者口腔管理,做好呼吸道防范及訓練,指導患者深呼吸,每次10min,每日3~5次,咳嗽無力時,需及時指導患者排痰,減少呼吸道感染風險。每日定時測量口腔內PH值,依據結果采取氯己定漱口液、2%碳酸氫鈉溶液做好口腔護理,餐前、餐后及晨起、睡前均做好口腔管理。(3)胃腸道感染:飲食攝入管理上,以易消化、高熱量及維生素含量豐富食物為主,少量多餐避免產氣食物攝入,叮囑患者化療前2h,避免進食,進食前后1h內科減少飲水,餐后協助取坐位、半坐位30min,避免食物反流。(4)預防肛周感染:指導患者開展肛周循環并定期進行提肛訓練,每日10次,每4h鍛煉一次,持續時間10min,必要時配合坐浴,如高錳酸鉀、明礬或中藥等,局部做好熱敷,加強局部血液循環。(5)院內感染防范:做好病房內管理,若患者免疫力偏低時,會導致病原菌侵襲。定期采取紫外線燈消毒空氣,選擇1:5000含氯消毒液對床頭柜物體及地面消毒,定期消毒體溫計、血壓計及聽診器,做好院內感染防范。做好護理人員手衛生強化管理,佩戴好帽子、口罩,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
(1)比較兩組護理后感染發生率,包括口腔、呼吸道、胃腸道及肛周感染。(2)比較兩組生存質量,采取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量表(QOL)[3]評估護理前后生存質量,滿分為60分,分值越高,表明生存質量越高。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χ±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后感染發生率為4.44%,低于對照組15.56%,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后感染發生率比較(n=45,例)
護理前,兩組生存質量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2周、1個月,觀察組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生存質量評分比較(n=45,分)
急性白血病歸為一類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當發病時,骨髓內合并大量增殖異常原始細胞及白血病細胞,聚集在骨髓內,會抑制骨髓正常造血功能,且侵犯患者肝、脾及淋巴結等髓外臟器器官[4]。感染、出血及貧血等為引起急性白血病常見臨床表現,早期若不及時開展干預治療會造成嚴重不良預后,患者生存質量顯著縮短[5]。化療開展基礎上,配合恰當護理措施干預下,可有效降低不良預后發生率,且延長患者生存質量。
循證護理為目前常見一類新型護理模式,作為指導護理人員日常護理措施開展循證依據,護理人員將自身護理經驗、專業技能及其患者需求相結合制定出合理護理措施,為患者提供最佳護理措施[6]。研究指出[7],循證護理模式開展下,可保障化療質量安全性,化療期間毒副反應降低,整體生活質量提升。文章研究指出,對患者開展循證護理干預,可有效降低感染發生率,并提高患者生存質量,與對照組比較,P<0.05。與常規護理相比較,循證護理更注重患者自身情況及周邊環境評估,以預防性為主,最大程度降低治療后續所產生不良反應。循證護理工作開展前,以及科室化療患者表現評估常見危險因素,查閱資料及結合日常實踐經驗及患者自身情況,制定出完善防范護理措施,通過對常見感染部位進行護理,降低感染風險,加強病房環境管理,從源頭杜絕感染,加強人員管理,強化知識及操作技能,降低患者入院化療期間感染風險因素,從而保障患者化療順利開展。
綜上所述,白血病患者化療期間應用循證護理干預,可降低護理后感染發生率并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