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燕 馬姣
(安康市中醫醫院,陜西 安康,725000)
口腔腫瘤屬于臨床中頭頸部中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其在全身腫瘤疾病中占比約為8%,臨床中可以借助手術方式進行治療,但是預后干預因為組織缺損,此時口腔自凈功能會有明顯的障礙,此時便會導致病菌感染的風險提升,最終影響患者的預后水平,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2]。為了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口腔狀態,本文以對比方式探究不同護理服務模式應用于口腔腫瘤的干預效果。具體研究如下。
入選我院2019年4月到2021年4月我院接受口腔腫瘤手術治療的患者20例進行研究分析。實驗組10例,男女6例、4例,年齡(48.64±3.24)歲;常規組10例,男女6例、4例,年齡(47.55±3.50)歲。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入選標準:首次接受口腔治療;堅持完成手術治療;對研究認可。排除標準:存在嚴重的原發性疾病,如肝腎功能障礙、造血功能障礙;存在骨關節腫瘤或結核類疾病;存在精神障礙。
常規組采取常規護理,主要是讓患者應用生理鹽水進行口腔和牙齒部位的清洗。實驗組應用個性化口腔護理方案,1、在采用沖洗液沖洗之前需要先用壓舌板或口腔鏡,充分暴露口腔并用手電筒照射檢查口內的切口與皮瓣狀況,在術后1到2天時皮瓣顏色蒼白,此時會逐漸恢復正常。假設發生皮瓣顏色發紫、發暗,其屬于靜脈回流障礙,假設皮瓣表面起水泡或灰白色屬于動脈血流受限表現。采用棉簽輕壓皮瓣,在按壓5秒后顏色恢復良好且溫度過低或顏色改變應當及時報告;2、測量PH值應當維持在7到7.5之間,濃度2%硼酸溶液、活性陰離子抗菌液,雖然無法實現對口腔中酸堿度問題的改善,同時對于維持酸堿度的動態平衡可以形成有效的支撐作用。與此同時,溶液無色無味,對于口腔黏膜也不存在刺激,所以患者更容易接受;3、清楚痰液和口水。舌癌手術之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會有所下降,此時流涏較多,術后1周時會直接影響舌體活動,假設患者舌體只能夠外伸一半,則存在回縮困難表現,無法達到口腔沖洗效果。此時需要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唾液和口腔的口腔清潔、潤喉以及食物消化輔助等功能,促使患者可以盡可能回吞口水而不是吐出。調整負壓并應用吸痰管吸取口腔中口水與痰液;4、沖洗。采用喉頭噴霧器球囊,采用連接管連接吸氧設備并將適量的含漱液加入到藥壺當中,將氧氣打開后將喉頭噴霧器放置在患側并進行噴洗,期間需要注重氧流量的控制,應當將吸痰管放置在健側并保持沖洗同步。
對比兩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發生率、并發癥發生率。
按照WHO所指定的標準,口腔黏膜炎中0級評價為無反應,I級為黏膜充血,II級為存在斑點狀的黏膜炎;III級為存在黏膜炎且超出照射區域50%,存在明顯疼痛感,IV為黏膜炎嚴重需要特殊處理。
研究應用SPSS25.0軟件實現數據的統計學處理,統計學處理結果中P<0.05代表有意義。
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的發生率明顯少于常規組,P<0.05。詳情見表1。

表1 口腔腫瘤發生情況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少于常規組,P<0.05。詳情見表2。

表2 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在口腔護理理念不斷創新的當下,口腔護理不僅僅在于實現對有害菌的殺滅,同時還需要實現對正常菌的保護,降低切口刺激與疼痛,同時維持口腔黏膜,維持口腔PH值在6.6到7.1之間[3]。在口腔護理操作之前需要準確測定患者的口腔酸堿值,做好測量結果的調整并促使口腔酸堿值控制在適當范圍內,提升殺菌與抑菌效果,降低口氣的發生和真菌的感染風險[4]-[5]。在護理期間需要為患者提供口腔護理時,除了基本的護理效果需要考慮其中,還需要注重人性化的服務,注重患者口感和視覺舒適的感受。臨床中應用新型口腔護理液,需要確保外觀適宜,保持良好口感并基于噴劑、膏劑具備較高的應用價值。冷料本身具備小眾與止痛的干預作用,口腔護理期間可以有效減輕患者術后切口疼痛,有利于患者舒適度的提升。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干預后實驗組患者的口腔黏膜炎的發生率明顯少于常規組,P<0.05;實驗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少于常規組,P<0.05。本研究結果充分證明個性化口腔護理有利于口腔腫瘤的,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降低炎癥與感染等風險,可以作為常規護理方案。
綜上所述,個性化口腔護理可以有效應用于口腔腫瘤護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術后康復水平,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