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芳 胡璽
(安康市中醫醫院,陜西 安康,725000)
臨床治療中心衰是一種常見的心血管疾病,該種病癥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心功能障礙造成的心臟循環障礙,患者發病時會出現乏力、呼吸困難、液體潴留等等癥狀,心力衰竭的致死率較高,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會造成威脅,因此需要在重癥監護室進行監護治療,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對心衰患者護理中,由于病情變化較快、并發癥發生率高,就需要加強護理干預手段,才能夠有效地提升患者的救治效果,幫助患者提升生存率。因此在本組研究中對重癥監護室心衰治療中采用標準化護理程序,觀察該種方式應用效果。
將2020年5月--2021年4月的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并分為一組(采用基礎護理干預)和二組(采用標準化護理程序)。一組36例,患者在45--80歲之間,男20例,女16例;二組36例,患者在44--79歲之間,男21例,女15例。(p>0.05),兩組資料無差異。
一組采用基礎護理方式,主要包括:針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實時監護,給予患者藥物干預和健康宣教等等,保持重癥監護室內的衛生清潔。二組采用標準化護理程序,該種方式是建立在基礎護理之上的,主要包括以下內容:(1)建立標準化護理小組:由醫生、護士長、綜合素質高的護理人員組建一支專業的標準化護理小組,小組成員要定期開展總結和培訓,同時針對重癥監護室的心衰患者護理特點進行文獻的查找和總結,共同研究制定一套實踐性較高、針對性較強的護理程序方案,然后根據方案的制定進行有效地實施,從而提升工作效率和護理水平[1]。(2)監測患者病情:由于心衰患者的病情危重,并且隨時都會發生變化,護理人員要與醫生共同協作來對患者的病情變化進行評估,密切監測生命體征變化,對患者的血壓、體溫、精神狀態、意識情況進行評估和分析,如果發生異常要馬上報告并做好干預處理工作[2]。(3)建立靜脈通道:在對患者接診以后,要第一時間進行靜脈通道的建立然后及時給予補液和補藥干預護理,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來調整用藥劑量和輸液的速度,避免用量過大造成心臟負擔。(4)體位護理:患者在發病期間會出現呼吸障礙的情況,這時要指導和幫助患者進行端坐,這種體位能夠促進橫膈下移,改善患者的肺活量。住院期間可以指導患者穿著棉質寬松的衣物來增加舒適度[3]。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用t和x2檢驗,P<0.05具有可比性。
一組和二組急救反應時間和院內反應時間對照在表1呈現:

表1 兩組搶救時效對比
一組和二組救治有效率和護理滿意度對照在表2呈現:

表2 兩組救治效果和護理滿意度對比
對重癥監護室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中除了及時救助和采用有效的藥物干預以外,還需要加強護理手段,通過科學、有效的標準化護理程序來提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有效的護理干預對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和生存質量有著積極的作用,標準化護理程序是一種更加科學、專業、規范的護理服務理念,能夠在保證患者急救過程順利開展的前提下提升其護理水平,通過建立標準化護理小組來提升護理人員的整體技術水平;通過監測患者病情來實時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通過建立靜脈通道來對給予患者及時的藥物干預,緩解患者的病癥;通過體位護理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通過心理指導來引導患者樹立一種積極的治療心態,從而更好地配合后續治療,提升預后效果[4]。
綜上所述,將標準化護理程序運用于重癥監護室心衰患者治療中,能夠提升其搶救時效和治療有效率,該方式可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