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楊舒婷
(延安市人民醫院,陜西 延安,716000)
現階段,病毒性肝炎是指由多種肝炎病毒造成的,以肝臟炎癥以及壞死病變為主的傳染病,具有傳染性強以及傳播途徑廣的特點,且容易引起傳染面積廣泛的問題,發病率也相對較高[1]。病毒性肝炎臨床表現主要有食欲減退以及嘔吐惡心等,病情嚴重者會出現肝腫大與肝功能受損等,引發昏迷及腹水等[2]。因此,強化病毒性肝炎臨床護理是非常關鍵的,可以防止病毒傳染面積擴大,還有助于患者疾病的臨床治療[3]。為了探討病毒性肝炎優質護理效果,本文選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病人82例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資料來源于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炎病人82例,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其中觀察組41例,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齡21-79歲,平均(41.5±1.4)歲;對照組41例,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齡22-80歲,平均(41.6±1.7)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病情觀察以及環境護理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對于護理人員來說,必須要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讓患者可以直面病情,建立信心,向患者傳遞各種治療成功案例,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因病毒性肝炎屬于傳染性相對較高的疾病,會對患者預后情況與生活方式產生一定影響,這時很多患者會表現出負面情緒,再加上治療費用相對較高,更會給患者及家屬帶來較大壓力。護理人員需詳細了解患者實際情況,掌握其經濟水平,關注其心理變化,對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護理,讓每個患者都能夠感受到來自各方面的關愛。此外,護理人員應注意語言的正確應用,及時溝通,確保患者心情愉悅。對患者進行病情護理: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患者藥物服用情況、病情復發情況及藥物效果等,并及時告知患者服藥后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如果患者出現發熱癥狀、惡心癥狀、腫痛癥狀及低血壓癥狀等,護理人員應及減少或則是停止藥物供應,將情況告知醫生。此外,護理人員應對患者身體進行定期擦洗,確保其皮膚干凈舒爽,可以指導患者家屬為其準備柔軟吸水性強的衣褲,防止對患者皮膚造成負擔。護理人員應定期對患者體溫實施測量,若發熱,需及時掌握發熱原因,然后進行對癥治療。此外,護理人員必須要隨時關注患者體征特點,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患者護理滿意度,采用醫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分為滿意(90分以上)、基本滿意(80-90分)、不滿意(80分以下)。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目前,病毒性肝炎屬于多發病,且具有病情易反復以及治療難度相對較高特點,如果治療不及時還會發展為慢性肝病或者是肝臟纖維化,嚴重的會引發肝癌,嚴重影響患者自身生命安全[4]。與此同時,因病毒性肝炎具有相對較長的病程,再加上一些患者并不十分了解自己的疾病情況,治療期間非常容易出現應激反應。因病毒性肝炎具有傳染性較高的特點,往往會導致患者心理狀態不佳,進而降低臨床治療的依從性,最終影響治療效果。所以說,病毒性肝炎優質護理是非常關鍵的,采用規范化以及程序化的護理模式,積極整合護理內容,從而確保護理操作流程的科學化與階梯化,從患者實際情況出發有效落實護理措施,更好地為患者提供整體護理服務。在病毒性肝炎優質護理中,通過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病情護理及生活護理等,及時關注患者的病情變化與心理變化,加強對患者心理疏導,提高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相關認知,注重對患者日常生活、休息及飲食等進行正確指導,為患者創造良好的休息氛圍,增強機體免疫力,減輕患者的痛苦,為康復提供有利條件,確保肝腎功能盡早恢復,促使其病情康復,大大縮短住院時間,從根本上提高護理滿意度。
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56%,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僅為78.05%,兩組在護理滿意度上存在非常明顯的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說明給予病毒性肝炎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心理狀態,促進病情康復,提高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