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瑩
(寧波市氣象服務中心,浙江 寧波 305012)
天氣不僅影響人們的生活起居,也與各行各業的生產建設息息相關。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雖然新聞資訊日日新鮮,但是天氣預報仍是公眾日常最為關注和關心的重點之一。在互聯網、移動通信逐漸占據市場較大份額的今天,廣播、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受到了沖擊,尤其是電視天氣預報節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電視天氣預報節目如何吸引觀眾的目光,特別是在重大天氣事件發生的時候,如何讓電視天氣預報成為能夠及時、精準詮釋重大天氣事件過程最為可信、可靠的傳播渠道,值得我們探索。
為穩定收視群體,提高收視率,傳統的天氣預報節目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但要在內容上提供更加豐富的氣象信息和服務重點,在形式上也要注重多元化,與新媒體進行融合與聯動。天氣預報節目在電視臺播出的時長只有短短幾分鐘,電視天氣預報的制作者要緊緊抓住這僅有的短短幾分鐘,準確、高效地把天氣、特別是重大天氣事件的重點要點呈現在節目當中,真正發揮防災減災普惠大眾的作用。
重大天氣事件能夠引發公眾的特別關注,并且有可能引起重大氣象災害,其新聞價值不言而喻。重大天氣事件對于人們的正常生產生活而言,具有異常性和沖擊性;而對于人民的生命和財產而言,如果帶來災害,則會被貼上具有破壞性的標簽。就寧波而言,臺風、暴雨、高溫、寒潮等在天氣預報節目中是特別具有新聞價值的,尤其是在漫長的4個多月的夏季,臺風是寧波人民最為關心的天氣之一。例如,2012年席卷寧波沿海的“海葵”臺風、2013年帶來連續降雨的“菲特”臺風以及2019年夏天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超強臺風“利奇馬”,都引起了公眾的重點關注,令人記憶猶新。“菲特”臺風造成全市平均面雨量達347.2 mm(圖1)。當重大天氣事件來臨時,人們對第一手氣象信息的需求較多,他們需要知道重大天氣的來龍去脈、如何產生發展、對個人、環境和社會的影響、相關部門出臺的防御手段等等。電視媒體對事件的真實還原和闡述,增強了事件的新聞性。在重大天氣事件中,電視媒體雖為傳統媒體,但與五花八門的新媒體相比,顯得更加具有權威性和準確性,也更能凸顯事件的新聞性。

圖1 “菲特”臺風造成全市平均面雨量達347.2 mm
電視天氣預報節目的必視性,指的是節目中具備了公眾必須要看的內容和元素,這主要是因為:第一,天氣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與社會發展緊密聯系。及時了解天氣信息不僅可以有效地防范各種氣象災害,減少損失趨利避害,也有利于大家更好地安全生產生活;第二,與新媒體相比,電視天氣預報節目凸顯的特色是傳統性和權威性,在新媒體日益發展壯大的今天,恰恰就是傳統媒體才能兼顧不同年齡的群體。就目前而言,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仍是各地氣象部門發布天氣信息的主要窗口,其權威性和有效性更為突出;第三,電視天氣預報節目覆蓋面廣,并且具有固定的收視群體,同時電視天氣預報節目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的變化發展,與新媒體積極融合,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提高節目質量,預報內容和服務重點更貼近社會發展和觀眾需求等等,為節目的必視性增加了砝碼。
下面介紹2019年襲擊我國東部沿海的超強臺風“利奇馬”的影響過程,還原2019年8月9日的電視天氣預報節目對重大天氣事件的精準詮釋,圖2為寧波氣象《天氣預報》節目片頭。

圖2 寧波氣象《天氣預報》節目片頭
一個可視性強、能夠起到服務作用的電視天氣預報節目必然是由一個合理的策劃構架來支撐其靈魂的,也就是我們通俗所說的“內容為王”。特別是針對一次重大天氣事件,從哪個方面切入,如何把事件真實有效地進行報道,如何提供及時有效的預報信息,如何把服務落到實處,都需要一個順序軸進行合理的串聯和編排,這就需要做好整檔節目的統籌策劃和內容創意。
2.1.1 提煉內容及把握節奏
策劃創意要基于觀眾對事件關注的重點和關心的利弊提煉內容,同時要把握好整體節奏。超強臺風“利奇馬”來勢洶洶,對于寧波來說,也許意味著一次重創,此時喚起民眾的警覺性和防御性是當務之急。節目從已經發生的真實事件畫面和相關部門及時有效的防御措施入手,給人一種視覺沖擊,用畫面的效果來起到防御警示的作用。與此同時,增強了節目的帶入感,吸引了觀眾的目光,引起民眾的認知和警覺性。圖3為寧波氣象《天氣預報》節目內容。

圖3 寧波氣象《天氣預報》節目內容
2.1.2 精準應用數據
在鎖定正確的打開方式之后,節目內容所要呈現的就是實況與預報的搭配、資訊與服務的結合。“利奇馬”是一個身形巨大,破壞力極強的超強臺風,如果正面襲擊寧波,將會給寧波城市帶來不可預估的影響,而臺風的路徑以及登陸點的預測是公眾最為關心的,節目中系統場景還原了臺風的運行軌跡和風雨強度的變化,特別是經緯度的方位數據、最大風速、中心氣壓、移動速度等這些看似常規卻不可缺少的數據,可以說都是極為精準、及時的第一手氣象信息。同時,登陸點的預測使得臺風的后續發展和移動路徑情況盡可能地明朗化,公眾對于臺風影響情況的掌握能夠更加系統和全面。而臺風北側的密閉云團半徑達到了600 km以上,南側的水汽輸送又十分充足,臺風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壯大,造成了巨大影響。這些內容放在節目的前半部分,很好地把控了整檔節目的節奏。圖4為部分數據在節目畫面中的呈現示意圖。

圖4 部分數據在節目畫面中的呈現示意圖
2.1.3 運用類比凸顯特點
用實況和數據說話,的確能夠清晰地反映重大天氣事件的影響,但是如何讓公眾能夠用切身體會和感受來自我衡量風雨的威力,從而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呢?與直接的數據相比,具有參照物的類比方式,更能讓大家有直觀的感受。在節目中類比了曾經出現過的影響較大、破壞力較強的臺風,例如2012年的“海葵”臺風給寧波帶來了強風雨的影響;2013年“十一”假期末尾來襲的“菲特”臺風給寧波帶來了長時間的強降雨,寧波市出現了極其嚴重的城市內澇,給市民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甚至使經濟受到了一定損失。即便是破壞力超強、給人印象如此深刻的幾次臺風,它們的綜合致災能力也許還弱于即將到來的“利奇馬”,可想而知“利奇馬”的威力不容小覷。這種對比和烘托的運用,成為了節目有效詮釋天氣事件的一個絕佳手段。
2.1.4 預報內容體現權威性
一檔完整的天氣預報節目想要精準詮釋重大天氣事件,及時、有效的預報是不可或缺的。預報的內容不但要涵蓋風力、雨量、氣溫等常規的預報元素,還應該有地質災害、預警信息等更為全面的預測預報信息。節目中用精準的線條畫出雨勢范圍和雨量大小的區域,層次分明、結論肯定,增強了節目的權威性。而在地質災害的預報上,也更加清晰明了,由面及點地呈現災害可能波及的區域、需要引起公眾和相關部門重視和防范的重點區域,同時結合相應預警信號的提示,使得節目內容更加有效、不空洞。
2.1.5 服務是最后的保障
最后,在精準詮釋重大天氣事件的同時,有效的服務必須是最后的保障,也是天氣預報節目最終的落腳點。無論天氣事件的影響有多大,公眾在知曉天氣事件的來龍去脈和發展趨勢的同時,最想接收的服務信息,依然是包含關于交通出行、停工停學等方面的服務信息,在節目中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服務。在兼顧不同層次群體的需要外,還要關注不同特點人群的需要,在節目中加入手語播報,也是節目在策劃創意之初極富人性化的亮點。
隨著人們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對電視天氣預報節目的表達方式和制作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僅僅滿足于知曉天氣信息和獲得溫馨服務,還要求電視天氣預報節目是一個視聽更有層次和科技感更為突出的節目,哪怕是一個圖形的展示和一個場景的變換,都需要更新穎、更獨特。節目的場景,是一個節目所定出的主基調,風格要與整體節目的定位相統一。例如在都市生活節目里,可以是溫馨的、貼近生活的場景;在經濟咨詢節目里,可以是現代感強烈的;而在電視預報節目里,場景的設計則需要大氣開闊,在色彩的運用上,應該以視覺較為舒適的顏色為佳。節目中的圖形主要包含了路徑圖、地圖、曲線圖、柱狀圖等等,在內容與圖形的搭配上要恰到好處。圖形要思路清晰、簡潔明了地反映文稿的內容,一些不合時宜的搭配,往往會適得其反,讓人不明所以,在圖形的運用上也需要智慧。在動畫效果方面,除常規動畫外,還包含一些虛擬植入技術,虛擬植入技術的準確運用能夠使節目的內容更加具體生動,例如在電視天氣預報節目中,當說到臺風水汽輸送、地質災害以及預警信號發布等內容時,加入了虛擬場景植入,其在對臺風帶來的風雨過程和多方面影響的詮釋中,表現得更為直觀。另外,節目的具體預報部分,也運用了相同風格的制作形式,提升了整檔節目的流暢性和整體性。圖5為圖形動畫效果示意圖。

圖5 圖形動畫效果示意圖
全媒體演播室的拍攝制作,講究進入式的大量信息實時展現和多樣化立體呈現,通過三維虛擬技術和實景結合,使電視畫面更加生動。在視覺效果上的突出表現是一大亮點,整個演播室按全角度場景設計,各個場景不是獨立設計,而是體現出一種整體性,這種展現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個完整的畫面,隨著主持人的移動,整個場景也在移動。這種全方位、多視點的節目制作手段,帶來的是更為靈活的畫面展現,在結合圖形和動畫的時候也能夠帶給觀眾更好的視覺體驗。一檔能精準詮釋天氣事件的節目,不僅要在內容上做文章,同時也要在新技術的運用上更加得心應手,這樣才能給“精準詮釋”4個字錦上添花。圖6為寧波氣象融媒體中心。

圖6 寧波氣象融媒體中心
雖然電視天氣預報節目的新聞性和可視性重點在于策劃創意、節目內容、制作水平等等,但是主持人的專業水準也絕對不能被忽視。精準的預報內容、貼心的服務亮點、精良的制作場景,最后都將通過主持人的語言表達和肢體動作去呈現、去烘托。主持人過硬的專業水平、準確的指圖手法、大氣的主持風格、得體的衣著裝扮,都能讓節目更加突出重點和亮點,成為精準詮釋重大天氣事件的一劑良性催化劑。圖7為氣象節目主持人出鏡錄制節目。

圖7 氣象節目主持人出鏡錄制節目
寧波的電視天氣預報節目在精準詮釋重大天氣事件中已經收獲了自己的一些成果,但是想要把天氣預報節目做得更接地氣,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還需要汲取更多的經驗。例如,需要更加注重節目內容結構的合理性,針對重大天氣事件的特性,根據服務對象的需求,進行思考和布局,提升節目的可視性;還需要對服務重點進行深層次地挖掘,尋找更加貼近受眾的服務點,讓受眾從節目中真正得到想要的信息;在節目的表現形式方面,需要更好地融入時代特色,增強互動性;另外,在節目制作手段上,對于新技術的開發應用可以更為廣泛,尤其是虛擬植入技術的運用和AI技術的融合與嘗試等等。
天氣變化與人們的生活起居及各行各業緊密相關,而重大天氣事件給我們的生活和社會帶來的影響更甚。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電視天氣預報節目需要不斷地創新,以多樣的形式、豐富的內容,精準詮釋重大天氣事件,使重大天氣事件可能帶來的災害減輕到最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