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竹青
“我這幾天來到杭州參加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農業農村部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舉辦的‘2021年農業農村主體人才和支撐人才——農民企業家培訓班,最近咱們的沙地西瓜、‘彩虹西瓜都成熟上市了,歡迎相約朋友來協會種植基地指導工作,品嘗新鮮西瓜!”6月21日,晉中市太谷區蔬菜瓜果協會會長王鋼在電話中向《科學導報》記者說。
王鋼說的沙地瓜園位于晉中市太谷區境內的小白鄉大白村烏馬河畔,由太谷區蔬菜瓜果協會成員單位子平家庭農場種植,去年“彩虹”西瓜以其鮮美的味道,博得眾多微信粉絲的青睞。“這是協會給引進的新品種,我的任務是把瓜種好,其余的事情由協會來做。”農場負責人郝子平高興地說。
王鋼是晉中市太谷區胡村鎮南席村人,十余年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闖蕩,開闊了眼界,也積累了豐富的創業經驗。
2016年7月,王鋼返鄉創立山西農眾物聯科技有限公司、蔬有道蔬菜種植家庭農場,以應用無土栽培技術與溫室工程為主營業務,并且租賃土地為集中連片應用無土栽培技術、澆灌技術、農機作業做基礎準備,每年逐步流轉農戶的土地。目前經營土地200余畝,用于種植玉米、糯玉米、辣椒、西瓜等農產品,并與山西農業大學、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太谷區農業農村局的專家教授密切合作黑糯玉米新品種試驗、玉米有機旱作試驗、玉米寬窄行種植增產增效技術試驗。
王鋼大膽創新示范,不斷引進、推廣新技術,承擔了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草莓新品種無土栽培試驗,通過試驗最終草莓增產20%左右,并將試驗成功的技術直接在農科院果樹所應用推廣。
2018年,他與山西農大教授及山西農大(山西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初步合作試驗黑糯玉米的膜下種植與膜側種植試驗,并嘗試水肥一體化滴灌種植模式,糯玉米生產實現了機械化作業,大大提高了農場生產的科技含量,做到了科學種田。
2019年,王鋼在晉中市太谷區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成立晉中市太谷區蔬菜瓜果協會。目前,協會有成員單位100余家,帶動蔬菜、瓜果、糧食種植戶1600余戶,輻射溫室大棚、拱棚、大田蔬果種植面積2萬余畝。為提高太谷農產品的品牌形象,協會申請了“農谷邦”集體商標,被晉中市太谷區委區政府認定為太谷區種植行業公共品牌。“農谷邦”品牌優選太谷特色農產品,以太谷的鼓樓、白塔、鳳凰山、烏馬河等歷史古跡為主題,選取如綿綿瓜瓞、大吉大“梨”、桃李芬芳等富有詩意和吉祥的名稱,給三臺酥梨、郝村葡萄、大白西瓜、南席辣椒及新品種紅薯、山藥、蘋果、玉米等特色農產品,設計出多款新穎別致的包裝,每款上面都印上“農谷邦”品牌。
去年疫情期間,為保障蔬菜運輸暢通,讓市民吃上新鮮蔬菜,王鋼向晉中市太谷區委、區政府主動請纓,帶領協會成員和志愿者,開展了以“新鮮、安全、實惠、方便”為要求的“平價蔬菜進社區”活動,通過微信下單的方式為農戶和市民搭建橋梁,既減少了人員集聚,同時又能精準到戶,讓居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新鮮蔬菜,解決大家賣菜難的問題。王鋼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農人的責任與擔當,為疫情防控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2019年12月,獲得‘農業經理人高級技能證書;2020年9月,聘請為‘國家統計局農情觀察員;2020年10月,獲得“高級農藝師”證書;2021年4月,晉中市勞動模范;2021年5月,山西省農業農村廳‘山西省百佳技能農民……”王鋼在微信里向記者發過來他取得的新型職業農民技能證書和近兩年獲得的榮譽。感覺他自信滿滿,他向記者說:“我們新時代農民不僅要實干,還要有企業家的眼光與格局,爭取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帶頭人”。
王鋼表示,今后將不斷學習,持續提升技能水平,繼續帶領成員單位采用規模化種植、精細化加工、品牌化營銷的產業融合模式,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推動太谷現代農業發展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