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舟
2021年4月2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以下簡稱“鄉村振興促進法”),這部法律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制定鄉村振興促進法,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重要舉措。鄉村振興促進法第四條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遵循的基本原則中,強調要堅持農民主體地位,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保障農民民主權利和其他合法權益,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維護農民根本利益。因此,鄉村振興促進法為維護農民根本利益提供了法治保障。
(一)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鄉村振興促進法規定,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發揮農村資源和生態優勢、完善扶持政策、促進鄉村產業發展的一系列舉措,要求各級人民政府建立健全有利于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的機制,支持特色農業、休閑農業、現代農產品加工業、鄉村手工業、綠色建材、紅色旅游、鄉村旅游、康養和鄉村物流、電子商務等鄉村產業的發展;采取措施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等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二)完善鄉村治理體系。鄉村振興促進法規定,完善農村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村民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應當在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的領導下,實行村民自治,發展集體所有制經濟,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并應當接受村民監督。
(三)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水平。鄉村振興促進法規定,發展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資源向農村傾斜,提升鄉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鄉村便民服務體系,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支持完善村級綜合服務設施和綜合信息平臺,培育服務機構和服務類社會組織,完善服務運行機制,促進公共服務與自我服務有效銜接,增強生產生活服務功能。
(四)完善鄉村社會保障。鄉村振興促進法規定,完善城鄉統籌的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保障機制,支持鄉村提高社會保障管理服務水平;建立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標準正常調整機制,確保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隨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提高。支持農民按照規定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鼓勵具備條件靈活的就業人員和農業產業化從業人員參加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推進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統籌發展,提高農村特困人員供養等社會救助水平,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年人以及殘疾人、困境兒童的關愛服務,支持發展農村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
(五)健全鄉村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制度。鄉村振興促進法規定,推動形成平等競爭、規范有序、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健全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制度。完善扶持政策,加強指導服務,支持農民、返鄉入鄉人員在鄉村創業創新,促進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就業。采取措施鼓勵農民進城務工,全面落實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同工同酬,依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和社會保障權益。
(六)保護鄉村生態環境。鄉村振興促進法規定,健全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制度和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強鄉村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綠化美化鄉村環境,建設美麗鄉村。采取措施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實施國土綜合整治和生態修復,綜合整治農村水系,因地制宜推廣衛生廁所和簡便易行的垃圾分類,治理農村垃圾和污水,加強鄉村無障礙設施建設,鼓勵和支持使用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