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ille

我有一年過四十已婚未育的男性朋友,如果人家聊到相關生育或孩子一類的話題時他就很高調地宣揚他和太太的丁克理念,這倒也罷,還對養育孩子,特別是追生二孩的女性朋友大加嘲諷鄙視,“你們這些女人就是想不開,心甘情愿為男人傳宗接代”“奶?!薄吧缓⒆颖咳?,生兩個簡直要傻一輩子”……
可前段時間,劇情突然大反轉,他和太太兩人相加有90歲的高齡,拼得一對雙胞胎女兒,逢人即撒糖炫耀。
男人對女人生育的歧視已極可恨,但最可悲的是女人對生育的鄙視。有一丁克女友,每次見面都用同情的眼光看我:“你看你,有了孩子后,一點自由也沒有了,整天就知道圍著孩子轉?!庇忠馕渡铋L地勸:“女人要對自己好點,要為自己活著?!?/p>
最有意思的是一離婚女友,再戰江湖的成績很輝煌,以年過四十單身媽咪的身份和一多金大叔交往,得意之余,日思夜慮如何深度套牢大叔,卻老是裝出一副很糾結的樣子跟我討主意:“你說我要不要跟他生個孩子啊,我是真的不想生啊,都生過一個了,再生一個好辛苦的!”我很無語,心想你應該糾結高齡產婦生孩子會不會更辛苦的問題!
某省的“人類精子庫”曾發過一條官方微博,主要有兩個信息,一個是該省約有兩萬對不孕夫婦在等待“精源”,預約已排到兩年以后!另一個信息是每十名精子捐獻者中,只有兩三個人的精子質量合格,所以該省的精子庫嚴重缺精。
單單一個省,僅僅登記排隊的就有兩萬對不孕夫婦,而每十名精子捐獻者中,只有兩三個人的精子質量合格!這兩條信息,很充分地說明了,為什么我們身邊熱衷宣揚“丁克”的夫妻越來越多。
國人有時真的很奇怪,作為一個極為注重所謂香火傳承的國家,卻有很大一部分人認為努力求子是件落后鄉土見不得人、上不了臺面的事,而“丁克”則成了不育夫妻們最好的借口,且帶了幾分時髦色彩,更可以借此貼上女權主義、反傳統斗士的標簽,嘲諷那些生兒育女的夫妻。
所以有很多人都很同情“徐子淇”“張柏芝”們,用悲天憫人的口氣津津樂道:“既然嫁入豪門的代價是要淪為生育機器,那還不如我們這些普通人,想生一個就生一個,想丁克就丁克。”而張柏芝前段時間在某綜藝節目中表示:“如果那個男的,想要跟我結婚的話,我當然想要再生小孩,我覺得三個孩子太少了。”結果被全網群嘲。
我真心不懂,“徐子淇”和“張柏芝”們有何可同情之處?一位擁有多個活潑可愛的兒女的母親,難道不應該是幸福的,被祝福的?
我有一位女友,結婚前就和先生達成選擇“丁克模式”生活的共識,女友熱愛學習,超多愛好,工作之余,學習舞蹈、聲樂、攝影、陶藝……甚至還專程遠赴印度學習瑜伽,忙得不亦樂乎!她曾坦陳過選擇丁克的原因,一是覺得和先生兩人的個性都過于自由散漫,擔負不起撫養、教育孩子的重任;二是興趣愛好過多,不愿意把人生有限的時間花費在無限的養育孩子上。
我欣賞她的坦誠的姿態,但更令我激賞的是她對“丁克”所持的態度,從來不覺得“丁克”事關什么女權主義,這只是一對夫妻深思熟慮后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罷了。反之,選擇生育也不過是人的權利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