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歷史是什么?

2021-07-08 01:54:36趙軼峰
古代文明 2021年3期

趙軼峰

關鍵詞:愛德華·卡爾;歷史定義;歷史客觀性;新實證主義

歷史學研究歷史,然而卻對歷史是什么爭論不休。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卡爾(Edward H. Carr)甚至就此出版同名著作,至今被經常推薦為史學理論的基本讀本。該書的核心主張,雖然在理解歷史認識與歷史書寫過程的主觀性方面有一定意義,但更突出作用的卻是構成了解構歷史客觀性觀念的一個支點。歷史客觀性觀念在被機械、絕對化論說的時候,有諸多弊端,但否認或者過度漠視歷史本身的客觀性則會顛覆歷史學作為一門對經驗進行探索的知識體系的根基。本文立足于新實證主義立場,對相關的史學理論言說提出一些批評性看法。

一、愛德華·卡爾的混淆

陳新曾提到:“自公元前二世紀歷史學家波利比阿時代開始,歷史逐漸既指關于過去事件的敘述,又指這些事件本身。歷史一詞于是具有雙重含義,基本與現代觀念相同,也可以說,現代‘歷史一詞的歧義,一為歷史事實,二為對歷史事實的敘述(歷史編纂),便從此產生。”2這是在西方歷史學語境中看到的情況。關于什么是歷史,西方歷史學初步興起之時就形成了兩解的傳統,“歷史”在西方語言傳統中是多義詞。

歷史學雖然在希羅多德時代就已經在西方文明中形成典范著作,其后綿延不絕,但是直至19世紀初期以前,歷史學在西方知識體系中地位卻是模糊的。是19世紀的歷史學家在現代學科體系的框架中為之爭得了作為一個獨立學科的合法地位,然后對這一學科的理論化定義與闡釋也就興盛起來。19世紀的歷史學與該時代其他學科一樣,彌漫在啟蒙理性對于整體性、規則性、普遍性熱情的普遍氛圍中,科學、客觀、實證作為一個時代的文化提供了歷史學的基本觀念。當這種觀念推動的歷史學實踐達到某種巔峰狀態,而社會實際不斷地提示人們進行反省,哲學也變得日益內向和細膩的時候,對這個學科的定義就被重新推敲。20世紀前期,除了久已有之的對歷史知識通過實證累積的質疑外,被稱為“分析的歷史哲學”或者“批判的歷史哲學”的思潮,已經大大深化了對于歷史知識主觀性的探索。20世紀60年代初,英國歷史學家愛德華·卡爾發表題為《歷史是什么?》的講演,把相關的思考推向更復雜的境地。

卡爾譏諷蘭克(L.V. Ranke)那句著名的關于歷史學家要“如實地說明歷史”的話被德國、英國、法國三代歷史學家當作“咒文”那樣高唱;實證主義者把歷史看作科學,因而崇拜事實,其首先確定事實,然后從事實中得出結論的工作方式,包含著關于主體與客體之間完全分離的意識。1他強調,歷史學家“敘述準確”只是其進行工作的必要條件,“卻不是主要職能”。弄清那些“所謂基本事實”只是歷史學家整理素材范圍內的事情,“不屬于歷史本身的范疇”。那些事實本身并不說話,“只有當歷史學家要它們說,它們才能說:讓哪些事實登上講壇說話,按什么次第講什么內容,這都是由歷史學家決定的……歷史學家當然是要選擇的。相信歷史事實的硬核客觀地、獨立地存在于歷史學家的解釋之外,這是一種可笑的謬論……”2卡爾在歷史家工作過程特定環節的意義上來討論“歷史事實”。在這個環節,歷史家所采用的關于過去歷史的資訊被稱為“歷史事實”,歷史學家選擇一些資訊,將之作為可信的“事實”寫入自己的文本,而將其他資訊忽略。在這個意義上,前引卡爾說法的前半部分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卡爾關于“歷史事實”的這些說法顯然有一個預設,即歷史是歷史學家書寫出來的東西,在此基點上,他關于“歷史事實”是歷史學家選擇出來并令其按照自己的要求說話的論證才符合邏輯。

這些說法流行已久,人云亦云。但是卡爾書中的討論,是在歷史學家“敘述準確”是不言而喻的預設前提下展開的,而“敘述準確”對于任何一個歷史學家說來都不是不言而喻的,不是依賴基本職業素養就會完全解決的事情。古今中外所有偉大歷史學家都在“敘述準確”方面有所不足,從希羅多德、司馬遷、吉本到蘭克等等無不如此。也就是說,歷史學家如何達到敘述符合歷史真實,從來是嚴峻的挑戰。這種挑戰既來自歷史學家了解歷史真實的資訊條件、判斷力,也來自歷史學家的良知和操守。因為其從來是個問題,所以傳世的歷史書籍才都會包含這樣那樣的缺陷,才會有“信史”“穢史”的不同。卡爾把這個根本問題輕輕回避了。進而,卡爾把“歷史”與“歷史事實”分開,造成“歷史”定義的混亂。他把歷史學家選擇出來使用的材料稱為“歷史事實”,而歷史學家所使用的此類材料絕大多數只是部分意義上反映事實,要通過分析來濾取其中的事實性要素。因而,他所說的“歷史事實”只能說是一種擬稱的“事實”,性質是歷史學家選擇使用的資料或依據而不是事實本身。把此類資料或依據稱為“歷史事實”就造成歷史不經過歷史學家的選擇就不是“事實”的話語效果。3在這樣的語境中來回答“歷史是什么?”,實際討論的是歷史學家所選擇出來使用的資料或依據的性質是什么,這就造成了關于“歷史”只存在于歷史學家的選擇、解釋之中的誤解。這種擬稱的所謂“歷史事實”當然并非“客觀地獨立地存在于歷史學家的解釋之外”,但那非擬稱的歷史事實即卡爾所說的“有關過去的非歷史事實”——這實際上就是實然的歷史事實——卻的確存在于歷史學家的解釋之外——正如卡爾提到過的凱撒和阿克頓勛爵都并非生活于他的頭腦中一樣。4因為卡爾混淆了歷史學家選擇使用的那種擬稱的“歷史事實”和“有關過去的”歷史本身,他那本名為《歷史是什么?》的著作回答的只是歷史學家當作“歷史事實”使用的資料是什么的問題,而不是歷史本身是什么的問題。

這種混淆在卡爾書中不是一度出現而是反復出現。例如他說:“歷史是以歷史學家對事實加以選擇和排列,使其成為歷史事實而開始的”;1“歷史就是根據歷史重要性所作的選擇過程”,2“歷史是過去跟現在之間的對話”,是“過去的事件跟前進中出現的將來的目標之間的談話”。3在這樣的表述中,歷史本身就和歷史學家選擇出來的“歷史事實”混合在一起了。對于漫不經心或者傾心于把歷史徹底知識化、文本化的讀者說來,這類言語可以被很方便地引用來當作“歷史”的新界說。而在卡爾自己那里,他討論的其實是歷史學家主觀世界里的歷史資訊,是歷史學家研究和書寫歷史著作過程中的選擇、采信、重構過程。在另外的地方,卡爾又說:“歷史是人運用自己的理智以了解他的環境并影響他的環境的長期斗爭。”4這就是在超出歷史家工作范圍的意義上使用“歷史”概念。從這樣的話語看,卡爾并不否定歷史事實本身的客觀性。此外,他還曾經以肯定的口吻提到“客觀的歷史學家”。5

總之,在批評19世紀的各種生硬的客觀主義歷史觀、歷史決定論并強調歷史家的工作是滲透著主觀性的復雜過程時,卡爾混淆了歷史與歷史學,這種混淆與英語中歷史這一詞匯的兩解習慣有關,中文語境中的相關討論沒有對這種混淆加以辨析因而實際上深化了相關的誤解。

二、關于歷史的類卡爾定義

卡爾的混淆帶有普遍性,因此需要檢視一下卡爾論說出現前后的其他一些相關的說法。英國學者布萊德雷(Francis Herbert Bradley)曾經說過:“一切事實都是根據推論而得出的結論或理論”。6這句話常被單獨引出,但是如果這樣來理解“事實”,就意味著“一切事實”都僅僅存在于判斷或知識范圍,人類判斷或知識不曾涉及的范圍無所謂事實,或者人類所未知的都不是事實。但是,只要還承認人有所不知,就知道事實并非僅僅存在于知識范圍。人類積極探索的未知世界中倘若沒有“事實”,那么人類在探索什么?一旦把前面被切割出來的布萊德雷的話放到他自己的語境中就會發現,那并不是他的本意。他說道:“對于批判的歷史學而言,所存在的事實乃是種種事件和被記錄下來的事件。”7這句話包含兩重與前相關的含義。第一,前面的說法是有條件的,即“對于批判的歷史學而言”;第二,沒有被記錄下來的事件和被記錄下來的事件也是“事實”。關于第一項,布萊德雷說過:“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想把或是能夠把全部流傳下來的事件,都恰好像它們所流傳下來的那種樣子嵌入到一部世界歷史里面去。但是如果沒有做到這一點,如果我們在最微小的限度之內排除了它們或改動了它們,或者加以合理化,那么我們馬上也就做出了批判,而且我們也就應該知道批判意味著什么了。”8這意味著,批判歷史學是限定在知識和歷史書寫范圍內來討論歷史學,包括“事實”的。正因為書寫不能窮盡一切已然之事,所以歷史學家要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批判。布萊德雷的思想顯然并非如前引那句簡單陳述字面所顯示的那樣不可思議,也并不構成簡單的歷史事實只存在于理論或敘述之中那樣的主張。

卡爾·貝克爾(Car L. Becker)1931年12月就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時的演說以“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為題,后來成為他的一部論集的總標題。這篇演說在與其同時代的亞洲歷史學家中并沒有產生什么反響,但是卻在大約80年之后與后現代主義史學的言說一起在亞洲史學界廣為流行。他的“歷史就是我們所知道的那樣”“歷史就是關于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的記憶”等說法被以多種方式翻譯引用,1通常被用來佐證歷史只存在于觀念或書寫之中的“新”見解,卻很少有人將之放在其語境中仔細分析。

這篇演說具有批判和建構兩種指向。批判的對象是19世紀的客觀主義史學,建構的如演說標題所顯示,是一種從日常生活體驗來理解歷史和歷史學的主張。演說開篇后要說的第一件事情正是解釋他自己說話的特定角度:“當我使用‘歷史一詞時,我指的是歷史知識。無疑,在漫長的過去,出現過各種各樣的事件,不論我們是否了解它們,它們都構成了某種終極意義上的歷史……我們能夠觀察或者檢驗的唯一的客觀現實就是時間所留下的某些物質線索——通常是書面文獻。對于過往事件的這些線索、這些文獻,我們應該感到滿足,因為它們是我們所能擁有的全部……那么,讓我們承認,有兩種歷史:曾經一次性發生過的真實的事件系列,以及我們推斷并記住的觀念系列。第一種歷史是絕對的、不可改變的——不管我們怎么說、怎么做,它就是它;第二種歷史是相對的,總是隨著知識的增長或精煉而改變……真實的事件序列只能憑借我們所推斷和記憶的觀念系列而存在。這就是為什么我不得不將歷史等同于歷史知識的原因。出于各種現實的目的,就我們而言,就當前而言,歷史就是我們所知道的那樣。”2在他的言說中,真實的過去當然存在,構成“第一種”“絕對”的歷史,而他重點討論的則是第二種即作為知識的歷史。顯然,貝克爾確切地承認人類以往經歷的實在性——所以貝克爾的言論并不為否認歷史客觀性提供支持。他只是認為實在的歷史事件一旦發生就已消失,后人只能憑借書面文獻為主的遺留線索來了解過去,人所能把握的只是“第二種歷史”,即作為知識的歷史。在這“第二種歷史”的意義上,他說到“在有人確認事實之前,事實是不存在的。”3這句話被單獨引述出來,就成了否定歷史客觀性的斷然判語,而回到貝克爾的語境中,則是可以理解的——雖然依然有可商榷之處。可商榷處是指,貝克爾所說的第一種歷史也不是一旦發生就消失的。此類說法沒有考慮歷史發生和存在的復雜性。歷史——包括但不限于事件,存在的方式并不限于即時情節,還有后果,即時情節在發生之際就消失,而后果不會。比如殖民統治結束之后,其后果仍會長期存在,后殖民社會與沒有殖民地經歷的社會之間有許多差別。此外,既然承認存在兩種歷史,就可以用兩個不同的詞匯來指稱這兩種非常容易混淆且事實上的確引起了復雜爭議的“歷史”,而貝克爾與其他許多人一樣,并沒有那樣做。對于這種語言習慣我們無可奈何,但既然知道此節,就要特別仔細不要過度肢解他的話語。

美國學者漢斯·凱爾納(Hans Kellner)說:“歷史就是人們寫作并稱之為歷史的書籍”。4這句話被作為對他的一次重要采訪的總題目,然而那次采訪所談論的大多數內容都與這句話沒有直接關聯。就這話本身而言,含義淺白——歷史等于人們寫作的歷史書,意為歷史存在于作為歷史學家甚至不一定是歷史學家的人所寫出來的書籍中。但史書是可能被“寫壞”的,中國史學史上將之稱為“穢史”,凱爾納對此毫無知覺。如果凱爾納果真在認真主張歷史書就是歷史,那么他還需要解答,沒有被人書寫的人類歷史經驗是不是歷史?“人們寫作并稱之為歷史的書籍”是不是都是等價的“歷史”?歷史書寫有沒有品質差異問題?歷史書寫是不是隨意的?如果不是,限制來自哪里?因為凱爾納并沒有提供關于諸如此類連帶問題的論說,讀者就不必將前引那句話語當作一項鄭重的學術性陳述。

英語中的history既指過去發生的事情,也指歷史學家寫作出來的作品,這帶來history所指比漢語中的“歷史”含義更為模糊的問題。在兩解混用的語境中,關于過去發生的事情本身與歷史家書寫文本之間的關系極易混淆。實踐歷史學家和絕大多數史學理論家都承認過去的真實存在,也承認歷史學家書寫的文本與那些真實的存在并不是一回事情。因而,如果用兩個不同的名詞來各指其所指,問題就會變得清楚許多。世界上本不存在為更清晰表達思想而創造概念的禁忌。德國歷史哲學家約恩·呂森(Jorn Rüsen)在回答歷史是不是科學這樣的問題的時候,就提出德語中與英語science對應的那個詞(Wissenschaft)含義與science并不完全相同,所以他要用學科(academic discipline)替換science這個詞之后再來討論問題。在討論歷史的客觀性問題時,他又因使用“客觀性”這個詞無法準確表達他的思想和邏輯,提出用“主體間性”來替換之。1同樣的方法,當然也有助于分剖history詞義兩解而混用的問題。在漢語中,“歷史”雖然也可以兩指,但是在大多語境中其所指可以自明。如果不能自明,人們就會用“史書”“史冊”“史籍”“史著”“青史”“汗青”等等來表示歷史家書寫的東西,從而使之明確。中國數千年歷史傳統留下文獻無數,卻無需對“歷史”所指做復雜的分辨。其原因并不是人們甘愿其含糊不清,而是因為漢語表達歷史的時候并不引起history在英語文本中同樣的混淆。中國學者面對在漢語語境中并不難廓清的問題時,可以不必陷入西語history言說習慣伴隨的那種糾纏。

三、歷史的客觀性問題

西方學者關于歷史定義的分歧肯定撼動了關于歷史客觀性的信念,而對于歷史客觀性的遲疑或者否定自然會導致對歷史可知性的質疑甚至否定。啟蒙時代以后的歷史學曾經一度把歷史的客觀性推到極致,把歷史理解為冥冥中無尚而自為的由一系列法則規定的東西,把運用理性來書寫的東西推崇為真理的化身。到了變動不居的社會現實映襯出現代性諸多缺失的時候,這種歷史觀就成了必須加以解構的對象。這時,質疑絕對化的啟蒙理性歷史觀,具有合理性。然而,目標的正當性并不直接決定結果的合理性。晚近史學理論家在嘗試重述歷史觀的時候,從一極轉到另一極,既提出了解構被絕對化的歷史客觀性觀念的論說,也把歷史的客觀性過度相對化了。

在這方面,美國學者彼得·諾維克(Peter Novick)的論說是一個代表。他在1988年出版了以美國歷史學界為對象來討論歷史學家客觀性觀念的著作,把歷史學家對歷史研究客觀性的追求稱為“那高尚的夢想”,說那是相當于是“把果凍釘在墻上”(nailing jelly to the wall)那樣徒勞的事情。他說,這種夢想“所依據的基本原理是忠于過去的事實,忠于與過去的事實相吻合的真理;把認知者和被認知的對象、把事實與價值觀,特別是把歷史與虛構截然區別開來。根據這個觀念,歷史事實不僅高于歷史解釋,而且獨立于歷史解釋:要判斷某個歷史解釋是否有價值,取決于它在多大程度上說明了事實。如果它與事實相違背,必須將它拋棄。客觀性的觀念堅持真理只有一個,而且不受觀察角度的支配。歷史模式,無論是否存在,都是‘被發現的,而不是被‘制作的。雖然一代又一代歷史學家隨著各自觀點的變化有可能賦予過去的事件以不同的重要性,但這些事件內在的意義是不可改變的。”2諾維克以史學史的方式而不是理論論證的方式寫作,回避用“正確或錯誤”來判定歷史學客觀性觀念的性質。但是,除了“把果凍釘在墻上”的比喻和“高尚的夢想”題意所顯示的譏諷意味以外,他的書中還有這樣的評論:“歷史客觀性的各種思想從本質而言是相互沖突的,也是混亂的。它的許多哲學前提在我看來值得商榷。在客觀主義的合題中,如果從心理學和社會學的角度來考慮,我覺得它的一些關鍵成分似乎有些天真。”3諾維克所討論的歷史客觀性觀念基本是蘭克學派式的客觀主義史學觀念,這種觀念既曾流行于西方學術界,也影響了20世紀的亞洲史學家。其思維傾向是主觀與客觀的斷然兩分和真理的絕對性和唯一性,這種觀念的確忽視對歷史學家工作主觀作用的審視。到了諾維克出版該書的20世紀80年代,客觀主義歷史觀的局限已經受到無數批評,批評客觀主義歷史觀本身已經不是新見解。而且,他沒有否定作為過去發生的事情的歷史的客觀性,甚至也沒有表示否定歷史家探尋那種歷史真相的合理性,他的基本主張是說,客觀主義歷史學的那種絕對客觀是不可能在歷史學家的工作中真正實現的。這種看法需要更復雜的論證,并非簡單陳述即可成立。因為在判定歷史家探尋歷史真相的努力不可能達到絕對客觀的情況下,接下來的問題就是,達到相對客觀是不是有意義?我們畢竟不能簡單地認為在絕對客觀不能達到的情況下任何客觀性都不再具有意義——無人完美無缺并不等于所有人都一樣。在認識到絕對客觀的難以企及之后,接下來合邏輯的選擇是,把達到客觀性的程度作為衡量歷史家著作水平的一個尺度,然后去討論歷史家如何最大幅度地接近客觀性,而對這些問題,諾維克未置一詞。此外,前述被諾維克歸納起來的“歷史客觀性”主張過于含糊。這種主張并非來自任何一個特定人物的言論,而是諾維克自己概括起來的——他自己說那是“高度濃縮”但“完整的”。1在這樣歸納起來的一段話中,每一個單句都涉及需要澄清的地方。比如,忠于(commitment to)過去的事實與忠于與過去事實相吻合的真理(truth)為什么必然要連接為一體?過去的事實是已然的,而真理是觀念性的,是需要用語言表述出來的,為什么要綁定?歷史學家要做出判斷,但未必要從事實中做出真理性判斷,因為歷史學家心中的真理,如果有的話,并非全部來源于他們的職業工作。能夠界定歷史學家工作特殊性的是追求真相,至于所追求的真相是否關聯真理,關聯哪種真理,那不是界定某人是否為合格歷史學家的尺度。“把認知者和被認知的對象、把事實與價值觀,特別是把歷史與虛構截然區別開來”在絕對的意義上是有問題的,但把這3個對子各自混合起來的問題并不更少。如果要對這類問題做清晰的論證,就要把“截然區別”與其反面——“混合一處”一起加以討論,然后才能磨礪出可以把握的分寸。歷史學家的水準,常常就在于對這類既關聯又區別的問題的把握之中。其實,諾維克概括的那些混雜的觀念即使在科學主義和實證主義歷史學流行的時代就已經被撼動。比如顧頡剛所提出的歷史為層累地造成的認識,表明顧頡剛早就不在那個“高貴”的夢境中,而這并不妨礙顧頡剛堅持歷史是客觀的和可認知的。

荷蘭學者安克斯密特(Frank Ankersmit)被認為是代表性的后現代史學理論家。他強調歷史研究的主觀性,但其實也并不斷然否定歷史學家文本以外歷史真實的存在,這在他著名的“歷史表現”說中就可以查見。安克斯密特說:“歷史著述的本質,其相應奧秘只有在我們把歷史文本理解成對過去的一種表現時才能弄明白。這種做法與藝術作品正是它描繪之內容的表現一樣,或者和國會或議會是全體選民的代表有著同樣的道理。”2在這里,“歷史表現”指的是歷史家產出的文本,那個“過去”并不完整地包含在任何文本中,而是文本所要“表現”的,正如那個被“國會或議會”所“代表”的“全體選民”是確然存在的一樣。安克斯密特主張,主觀性不僅不是歷史學需要恐懼的東西,而且是歷史學家所必須的。他引用英國歷史學家邁克爾·霍華德的話說:“沒有偏見就沒有著述”。3但是,他同時承認歷史實在,也承認歷史家的著作是關于過去真實的、浸透主觀性的文本。承認在歷史家的工作之外存在一個“過去”,而且承認歷史學家畢竟要依據那個“過去”來寫作他們的文本,這就如同提香畢竟要依據那個存在于歷史學家觀念之外的查理五世來繪畫一樣。

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是已然的人類經驗。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因為水流不息,今非昔比。已然之事,隨時間成為過去,人力既然無法逆轉時間,就無法改變已然之事實,所以歷史并不依賴于歷史學家才存在。人類在歷史成為學問和出現歷史學家之前,就懂得從過去發生的事情中汲取經驗和教訓。在結繩記事的時代,人類記取經驗的要求就已經非常強烈。所以,歷史并不依賴文本而存在。用最近大規模爆發的冠狀病毒疫情來說,全世界的人,包括科學家、醫生、歷史學家等等,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中不知道那個零號病人是誰,不知道疫情最初從哪里開始。就在大家都不知道的那段時間內,零號病人依然存在,并且把疫病傳播開了。這時出現零號病人的各種說法(文本),未經證實之前,都是猜測即關于事實如何的推斷,甲信此乙信彼,都不改變誰是零號病人這個事實。即使永遠無法確證誰是零號病人,此人依然存在過。證實之后,那個說法(文本)也不是歷史本身,而是關于那段歷史的符合基本事實的判斷或陳述。

關注歷史研究中歷史學家主觀性的作用是合理的,深入分析這種主觀性發生作用的方式,帶來史學理論研究的深入,但是這種討論,即使在一般被認為比較激進的具有后現代主義色彩的學者的言說中,也沒有達到清晰地闡述出否認客觀歷史本身的理論體系的程度。而只要承認歷史的客觀性,歷史就不應該僅僅在知識范疇定義,史學理論也不應該回避歷史學家如何使自己的認識、敘述、闡釋最大限度符合歷史真實的問題。

四、結論

“歷史”一詞通常被賦予兩種含義,用前文所引陳新的話說,“一為歷史事實,二為對歷史事實的敘述(歷史編纂)”。作為歷史事實的歷史,就是過去發生的事情。這種歷史是外在于歷史學家的客觀事實,歷史學家對之可能知曉,也可能不知曉,或者半知半曉,而歷史學家的知曉狀態并不影響過去發生的事實本身,只會影響其自己的判斷和閱讀其重述文本者的判斷。歷史學作為一門知識的性質,就是盡最大可能了解過去發生的事情,將認為其中重要者加以條理化的敘述,使其成為公眾知識。因此,“歷史”的第二義項,即“對歷史事實的敘述(歷史編纂)”是以最大限度地認識和表述第一義項所指的對象為目標的知識活動(歷史研究與歷史編纂)及其產生的結果(廣義的歷史著作)。這種活動只能通過具體的歷史研究者進行,其研究過程與人類一切知識探索活動一樣必定卷入研究者的主觀選擇、判斷、價值意識、水平狀況等等,所以具有很大的主觀性,也因而對于同一歷史事實的敘述文本可能千差萬別。這種差別絲毫不意味著作為“歷史事實”的“歷史”本身就是千差萬別的。既然“歷史”一詞具有兩個義項,“歷史”的性質也就是兩種,而非一種。為“歷史”的兩個義項分別做出定義,并不困難。進而,在明確區分兩個義項的前提下來討論歷史學的性質,也并非如晚近史學理論界的許多高深言論所顯示的那樣繁難。目前可讀到的諸多討論“歷史”性質的文本,并未清晰辨別兩個義項,甚至在將兩個義項混合、交錯使用的語境中試圖做出涵蓋“歷史”兩個義項的同一個定義。此類嘗試,都不成功。愛德華·卡爾的《歷史是什么?》就沒有實現這一目標,而是把問題復雜化了。與“歷史”一詞的兩解相關的分歧,只能通過將兩個義項分別定義來解決。

雖然目前關于“歷史”的定義多種多樣,但如果在區分“歷史”兩種義項的前提下看,即使后現代主義史學理論的先鋒學者,也并不否定客觀歷史的存在,并沒有哪個嚴肅的學者清晰、肯定地主張前述“歷史”的第一義項不成立。在此情況下,我們可以明確判定第一義項意義上的“歷史”之客觀性是普遍共識。關于“歷史”的主觀性的定義,都是關于“歷史”第二義項的說法,第二義項意義上的“歷史”其實就是“歷史學”。因而,歷史是客觀的,歷史學是主觀的。歷史學所研究、表現的對象是客觀的歷史,即第一義項的歷史,因而歷史學雖然是主觀的,但并不是隨意的或者無可評價尺度的。歷史學是關于歷史事實的學問。卡爾所討論的,主要是“歷史學”,但其用語始終與“歷史”混合,其所指也時或將兩個義項混淆。

回到前文所涉歷史學家“那高尚的夢想”問題,雖然諾維克自己歸納出來的那個“夢想”的表現并不清楚,但是他的核心目的是清楚的,就是要指出歷史學家無法達到研究的客觀性。他的這種主張,是在沒有區分“歷史”前述兩個義項的語境中表達的,在區分兩個義項之后就知道,歷史學家所做的工作其實就是憑借所了解的過去的事實(第一義項的“歷史”)所留下的痕跡(包括相關書寫、文獻、遺跡、后果等等)來判斷過去究竟發生了什么并將之表述出來(第二義項的歷史)。這種事情與我們日常生活中了解過去的行為在性質與基本邏輯方面并無不同——在這個意義上,“人人都是他自己的歷史學家”。每個人了解過去的思維方式,其實都與歷史學家一樣,根據證據做出判斷,從而可以知道自己從未到過的祖籍、從未見過的祖先,根據銀行的記錄知道存款幾多,出門許久仍能找回家門等等。也就是說,判斷過程的主觀性并不是達到客觀性的根本障礙。判斷所依據的證據充分,會比證據不充分有更大概率做出符合事實的判斷;判斷者實事求是,比判斷者輕易曲解有更大概率做出符合事實的判斷。既然歷史學家的研究可以達到不同程度的客觀性,接下來的事情就是要明確,所達到的客觀性程度差異對于歷史研究說來是有意義的,達到的客觀性程度愈高,即第二義項的“歷史”愈接近于反映第一義項的“歷史”,則該項研究愈具有可靠知識的性質。其中包括,歷史學家可以做出一些完全符合過去事實的判斷,即達到主觀與客觀的統一。例如歷史學家知道農業曾經發生、古羅馬曾經有一個巨大的角斗場、秦始皇死后葬于某處等等。因為客觀性是可以一定程度達到的,所以追求客觀性就不是如同把果凍釘在墻上那樣一種本質徒勞的事情,而是歷史學家的本分。衡量歷史學家的工作之基本尺度,就是其符合歷史事實的程度。諾維克用輕率的論證方式抹殺了歷史學家追求客觀性的可能性和意義,也忽略了歷史學家判斷客觀性程度差異的含義。因而,“那高尚的夢想”所指的核心,即歷史學家對客觀性的追求,其實是歷史學家這一職業天然擔負的具有實際意義并可能實現的責任。

關于歷史的偏重主觀性的闡釋經常被置于后現代主義批判思潮的語境中展開,這使其往往帶著后現代主義批判思潮批判力的加權。因而,這里需要說明對于后現代主義歷史學的基本認識。呂森其實已經就此提出了中肯看法,他說:“我認為后現代主義是對歷史思維的傳統模型的一個十分有效的批判,它是對西方傳統的歷史認同概念的一個必要批判,是對客觀主義錯誤道路的批判,是對歷史研究實證主義理解的一個有說服力的批判。在它的批判功能方面,我認為后現代主義是有用的,甚至可以說是必要的。但在批判之外——作為理解和研究歷史的一種模式——它是很成問題的。我已經說過,后現代主義是把一種新視角帶入敘事結構中,帶入歷史思維的政治和修辭成分中。但它做到這一點是以我所說的方法論上的理性和理性要素為代價的。這種要素被忽略了,從而使它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所以有必要強調歷史思維的認知過程和原則以反對后現代主義,同時也不能再把其他因素(藝術方面的、道德方面的、政治方面的)排除在考慮之外。”1歐洲史學傳統中有機械客觀主義的問題,后現代主義史學的批判使超越這種客觀主義成為更加現實的事情,也指出了超越的一些富有啟發性的方案,但是正如呂森所說,后現代主義的方案放棄了,或者說是過多讓渡了,歷史學方法論中的理性要素,也漠視了歷史思維和認知過程的原則,將之過度文本化、語言學化、藝術化和形式化。用這樣的方式來超越客觀主義史學,是五十步笑百步的事情。

歷史是過去發生的事情,歷史學是研究過去發生的事情的學問,歷史是客觀的,歷史學是主觀的。把歷史等同于歷史研究過程或者歷史著作,是一種完全可以澄清的混淆。歷史學家必須重視其思想、解釋、話語技巧的主觀性,同時永遠不能無視那個最簡單的問題:這是真的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99视频只有精品| 91丝袜乱伦|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免费无遮挡AV| 国产福利一区视频|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久久公开视频| 欧美成人A视频|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色图欧美在线|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欧美综合另类图片小说区|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又粗又猛又爽视频| 欧美α片免费观看|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67194在线午夜亚洲 |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亚洲成年人网| 人妻丰满熟妇av五码区|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欧美亚洲第一页|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婷婷午夜影院|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六月丁香六月婷婷蜜芽|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欧美乱妇高清无乱码免费|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婷婷亚洲视频| 久久毛片网| 午夜精品国产自在|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国产精品v欧美|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免费激情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人人添| 伊人色在线视频|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69视频国产|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国产丝袜无码精品| 男人天堂伊人网| 热99精品视频|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国产激情国语对白普通话|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主播第一区| 日韩高清在线观看不卡一区二区|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人妻精品久久久无码区色视|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日韩精品成人在线| 欧美在线视频不卡第一页| 国产毛片基地|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午夜国产理论| 高清无码一本到东京热| 免费Aⅴ片在线观看蜜芽T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