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剛 西桂權
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硬環境”和“軟環境”的綜合體現,也是一個地區提升綜合競爭力的客觀需要。近年來,我國營商環境大幅改善,但各地在推進營商環境建設中仍存在一些問題。
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配套措施少、可操作性差。隨著電子商務、全民創新等新經濟趨勢的發展,以農民、手工業者、家庭創業者為代表的大量中小微經營主體進入市場,極易觸犯相關法律規范。通常,此類違法行為情節輕微、社會危害性小,且行為主體幾乎沒有主觀惡意,若按照現行規定“一刀切”,進行高額處罰,將會罰過其“罪”,給小微經營者造成毀滅性打擊。
知識產權保護仍是營商環境建設的短板。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連著市場。2019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為140.1萬件,共授權發明專利45.3萬件,共受理PCT國際專利申請6.1萬件,同比增長10.4%。但是,對知識產權的具體保護已成為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要求的短板。權利人對自有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不高,侵權成本低、維權成本高、知識產權保護政策落地難等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
法治化營商環境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尚不夠完善。這方面主要是信用信息征集難,數據少且質量不高。信用聯合獎懲機制不完善,聯合獎懲措施沒有真正落實。信用服務市場發育滯后,信用信息應用場景少。依法守約、誠實守信的良好風尚還沒有形成。在信用平臺建設上,信息的采集、整理、儲存等方面,行業分割、區域分割現象還較嚴重。
鑒于以上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一是需要重新審視現實市場情境,對消費者及經營者的正當利益予以普遍重視,以包容審慎的執法態度扶持中小微經營主體、規制惡意索賠、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可將輕微違法行為與其他違法行為分流,對輕微違法行為設置簡易處理程序、簡化其辦案流程及文書,降低小微企業的支出成本,促進小微企業發展。
二是構建要素完備、體系健全、運行順暢的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提升知識產權服務水平,完善保護、維權機制,暢通舉報、投訴渠道。建立方便、快捷、低成本的舉報、投訴與執法維權“一站式”服務平臺。組織調解專家,建立專業隊伍,完善知識產權糾紛裁決機制。
三是全面推進全社會誠信建設,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沒有信用就沒有秩序。全面推進信用信息在行政管理事項中的應用,加快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事前、事中、事后監管機制。進一步完善、深化應用信用信息系統,完善信用制度和標準規范,突出對聯合獎懲系統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