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葉前,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生機鎮鎮江社區用水十分困難,由于海拔落差大,地處赤水河畔的鎮江社區一度“面臨大河喊口干”的窘境,缺水成了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1958年,當地群眾自發組織從數十丈高的絕壁上鑿渠引水,胡加珠是參與修鑿鎮江大渠的主要人物之一。幾年后,長約15公里的鎮江大渠開鑿完成,村民用水問題得到解決,鎮江從此告別缺水的困擾,4000余畝果園和莊稼地得到有效灌溉,群眾生活煥然一新。
胡加珠2004年退休后,義務加入到鎮江大渠的護渠隊伍中來,定期與其他護渠人對鎮江大渠進行清理雜草、石塊、樹枝等,維護大渠的正常運作。胡加珠說,“我雖然年近80歲了,但依然要發揮好一個老黨員的余熱,守護好這條大渠,讓它繼續為群眾造福”。



(來源:人民網 王純亮/攝)
5月23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尚重鎮上洋、下洋、岑埂等村的農民牽著耕牛來到岑丈梯田,參加“千牛同耕”活動,向游客展示當地傳統農耕文化。

(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攝)
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港上鎮為全鎮23個村配備全自動洗衣機,并選拔志愿者257名,開展“孝老洗衣坊”志愿服務活動。洗衣志愿者定期收集村內獨居和孤寡老人的衣物集中送至村內洗衣點,人工或者用洗衣機進行分類清洗,晾曬完畢后,再分疊整齊送回老人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