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碧濤
(甘肅省莊浪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甘肅莊浪744699)
推廣應用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是推動產業發展的有效手段,是促進化肥減量增效、穩步提升耕地質量、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和循環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近年來,農戶為了追求高產,盲目使用化肥,導致莊浪縣化肥施用量偏高、有機肥用量不足,肥料利用率不高,不僅增加了農業生產成本,而且對土壤和環境造成了破壞。因此,為了促進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減少不合理化肥用量,進行了本次試驗。本試驗設置了不同化肥使用量,研究了化肥減量使用對玉米產量的影響,以期為莊浪縣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提供理論參考依據。
玉米品種為玉源7879。
試驗在莊浪縣陽川鎮大灣村川旱地實施,位于東經 105°49′00″、北緯 35°11′33″,海拔1 420 m,生育期降雨量512 mm,土壤為黃綿土,肥力中等。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法設計,設3 個處理,分別為T1:覆膜+保水劑+化肥減量20%;T2:覆膜+保水劑+化肥減量30%;T3 覆膜+常規施肥(CK)。3次重復,小區面積30.8 m2(4.4 m×7 m)。采用全膜雙壟溝播栽培技術,大壟70 cm,小壟40 cm,壟高15 cm,行距 55 cm,株距 33 cm,密度 54 000 株/hm2。
試驗于3 月27 日覆膜,結合播前整地,基施農家肥 45 000 kg/hm2,施純 N 240 kg/hm2,P2O575 kg/hm2,K2O 30 kg/hm2,磷肥鉀肥一次性底施,氮肥30%作底施,40%于拔節期、30%于大喇叭口期追施。化肥減量底施時較常規施肥氮、磷、鉀分別減量20%~30%。保水劑施45 kg/hm2,與氮磷鉀肥料混合均勻后,在播種前施底肥時一起撒施,并進行翻耕深埋,深度10~15 cm。4 月7 日播種,采用簡易玉米穴播器播種,其他管理同大田。玉米成熟后,每小區隨機取樣20 株考種,并按小區單收計產。
從表 1 可以看出,4 月 7 日播種后,T3(CK)生育天數為 164 d;T1 和 T2 生育期均為 166 d,T3(CK)較 T1、T2 生育期提前 2 d 成熟。

表1 生育期記載

表2 各試驗玉米性狀

表3 產量結果
從表2 可以看出,T1 穗長、穗粒數、百粒重分別為 22 cm、578 粒、24.6 g,T2 穗長、穗粒數、百粒數分別為 21 cm、568 粒、24.3 g,T3 穗長、穗粒數、百粒數分別為 21.7 cm、554 粒、23.8 g,T1 比 T3 的穗長、穗粒數、百粒重分別增加為 0.3 cm、24 粒、0.8 g,T1 比T2 的穗長、穗粒數、百粒重分別增加為1 cm、10 粒、0.3 g。
從表3 可以看出,T1 小區產量為30.6 kg,折合產量 9 935.1 kg/hm2,較 T3 增產 1 396.1 kg/hm2,增幅16.4%,居第一位;T2 小區產量27.2 kg,折合產量8 831.2 kg/hm2,較 T3 增產 292.2 kg/hm2,增幅3.4%,居第二位。
對產量進行方差分析,F 重復間=0.81<F0.05=6.94,說明重復間差異不顯著,F 處理間=15.4>F0.05=6.94,說明處理間差異顯著。經多重比較,T1 與T2 之間差異顯著,與T3 之間差異極顯著;T2 與T3 之間差異不顯著。
試驗結果表明:玉米化肥減量20%~30%配合保水劑使用,比常規施肥產量高,說明化肥減量使用在此試驗中發揮了一定的效果,但與預期的效果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建議下年度繼續進行小面積試驗示范,以證明化肥減量增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