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 苗
(甘肅省慶陽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甘肅慶陽745000)
高效節水灌溉投資相對較高,但采用高效節水灌溉后帶來的經濟效益與投入存在差距,且高效節水灌溉所帶來的收益在短時間內很難實現,農民通過節水所實現的收益甚微,導致成本與價格倒掛。此外,灌溉用水管理機制落后,農業水價偏低,難以精確反饋出水資源的稀缺,群眾對水資源利用缺乏危機感,難以形成主動節水的意識。
目前,節水灌溉技術已在甘肅省大面積推廣應用,且成效顯著,但區域間的灌溉技術受資金條件的限制發展不平衡。經濟條件較好的河西地區水資源短缺、配套資金充足、政府投資多,灌溉技術發展較快并形成了良性循環。甘肅省東部及中部地區的降水能滿足作物正常的耗水需求,但降水期與作物耗水期不一致,依然需要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由于缺乏配套設施,且經濟條件較差、地方政府在節水方面的投資分配比例較低,導致該地區高效節水灌溉的發展速度和推廣范圍受限。
節水工程的示范作用由于其建設標準較低難以完全發揮,部分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施工,導致高效節水項目建成后不能高效運行,同時相應的配套設施不完善,導致工程的節水優勢不能完全發揮。
農業種植結構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調整,但整體種植結構趨于復雜,不同的作物耗水量不同,灌水定額、灌溉周期等不一致,導致高效節水灌溉的規模與農業布局不相適應。一是糧食作物所占比例較大,為了降低作物耗水量需及時調整種植結構。二是農戶無固定資金來源,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快速發展缺乏資金支持。三是高效節水灌溉主要在河西灌區大面積推廣,在以雨養農業為主的河東地區推廣較慢,還未形成高效節水灌溉體系。資金投入、作物種類及灌溉管理等制約著節水灌溉在大田作物種植方面的大面積推廣,在以種糧為主且存在大量小地塊、梯田的河東地區,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大面積實施難度較大。
實現傳統農業向高效節水農業的轉型和過度,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不僅需要資金支持,更需要有技術、有文化、有經驗的科技人員對農民進行指導。部分農民受傳統灌溉思想和灌溉方式(大水漫灌)的影響,認為新型高效節水技術“用不了”或“用不上”。此外,管理粗放不能滿足高效節水的精細化要求,形成了“干部怕難管,群眾嫌麻煩”的不利局面。
水價改革進程、水量調控條件、國家投入資金及水資源管理機制對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推廣應用具有重要作用,而節水灌溉技術的資金投入難以得到有效保障。長期以來缺乏對民間資本和社會資本的激勵機制,加之甘肅省高效節水灌溉的發展缺乏財力保障,資金主要依靠國家投入和群眾自籌。
高效節水灌溉服務體系存在建設滯后、缺少專門的推廣機構和固定的技術隊伍等問題,制約了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普及和推廣。同時還存在灌溉試驗站數量偏少、布局散,灌溉試驗的系統性、完整性不足等問題。
一是改革水價體系,建立合理的水費收繳機制,提高農民的節水意識。二是政府要鼓勵和支持推廣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對資金不足的地區加大投資力度,并鼓勵其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三是對現有的節水工程進行改造,提高建設標準,充分發揮其工程效益。四是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降低高耗水作物的種植比例,結合作物特性與當地實際情況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五是探索高效節水技術的信息化發展,實現自動化灌溉與用水精細化管理,提升灌區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六是管理單位應選用專業技術人才,完善高效節水灌溉服務體系。
農業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可在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逐步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甘肅省要結合實際情況科學發展低壓管道灌溉、噴灌和微灌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改善農業基礎條件,推進水利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