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宇

小楷的字體工整,線條簡潔,多用于書寫經文或文學名篇,歷來受到人們的青睞。因其字形較小,有其獨特的書寫規律,而不是大楷字形的縮小化,所以要表達用筆和結構的美感,確實比較難。但并非無跡可循,小楷的書寫是有一定技巧的,筆者認為,寫小楷應遵循以下四點要求:
所謂“清”,是指線條必須潔凈而不混濁;所謂“簡”,是指線條簡捷明快。寫小楷下筆時的動作一定要穩健,要輕而簡捷,要筆筆堅實有力。點畫之間既要顧盼呼應,又要筆筆交代明白;既要小中見大,又要處處顯現大字的技巧和功力。寫小楷經常采用“以點代畫”的手法,縮小點畫自身的形態,從而加大點畫與點畫之間的空間留白,使作品在整體感覺上達到一種寬綽的效果。小楷的筆法一般都以簡為主,它常常采用“點法起筆”“尖鋒入紙”等手法,一般不需要逆鋒入筆。收筆則根據不同的書寫筆畫,采用不同的方法,橫畫多為頓筆收筆,豎畫多自然收筆,折畫挫筆轉向,鉤畫直接踢出,點畫體現承上啟下的聯系,撇捺行筆舒緩自然。
小楷字形結構常采用橫向舒展的手法,主橫與捺畫一般較夸張,使字形在整體上取得了“扁勢”,造成一種“橫放豎收”的寬綽效果。小楷追求點畫舒展和結構自然的效果,字形一旦取得扁勢后,凡橫向之間的點畫,就會顯現一種左舒右展的態勢,容易使字形產生一種雖小開闊,內緊而外拓,既蕭散疏朗而又游刃有余的感覺,達到寬綽的效果。小楷字形結構不宜過于平正,要使其在結體上有些許微妙的變化。如果能使結體上介于平正與不平正之間,那么整個小楷作品就會顯得更加自然、皎麗、饒有意趣。
小楷形態不同于中楷、大楷,臨摹范本自然也稍有不同,適宜老年學員使用的小楷字帖臨摹范本有:三國鐘繇的《宣示表》,晉代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曹娥碑》,王獻之的《洛神賦帖》,唐代鐘紹京的《靈飛經》,元代趙孟的《妙法蓮花經》《汲黯傳》,明代文徵明的《離騷經》,明代祝允明的《后出師表》,等等。
毛筆:宜用狼毫或兼毫。小楷筆的保養十分重要,第一次用完之后,間隙時間短的可不洗,用筆套套起來即可。間隙時間長的一定要洗凈,并且要把筆毫濾干水分,整理恢復到錐形。
宣紙:一般用熟宣,或者用灑金宣等半生半熟的宣紙,不要用生宣。因為生宣著墨易滲化,易生墨渣,影響點畫書寫的質量。而熟宣和半生半熟的宣紙,在紙的表面或打過礬,或做過其他處理,著墨后滲化度小,墨色容易控制,易于書寫,是小楷的首選用紙。
墨汁:一般選用高級油煙墨,以濃墨為主,但須濃而不燥。墨色太淡,易化;墨色太濃,不容易著紙,且行筆不暢,都必須避免。成品墨汁與自磨墨均可,以自磨墨的效果更佳。墨之盛器每每用后,必須洗凈。過夜的宿墨不能用,因為易產生墨渣,且墨渣一旦摻入筆毫內,筆尖就容易分叉,鋒尖就不以尖聚,筆就容易被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