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群 林婕
【摘要】 本文將以廣州市為例,從本土企業特點出發,探究專利與標準兩者發展的結合點,找尋適合廣州推進專利與標準融合的路徑,為加速廣州技術專利與標準協同轉化進程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專利;標準;技術;融合
【DOI編碼】 10.3969/j.issn.1674-4977.2021.02.001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gration of Patent and standards in Guangzhou
YU Qun,LIN Jie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2000,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ll take Guangzhou as an example,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enterprises,exploring the integration poi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patents and standards,and finding a path for Guangzhou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atents and standards,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f coordinated transformation of patents and standards in Guangzhou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patent;standard;technological;integration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知識產權制度的日益完善,具有公共屬性的技術標準與具有私權屬性的專利相互融合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推動專利與標準的融合發展,符合活躍市場標準與應對市場競爭的需要。促進企業技術專利與標準的融合,能夠幫助企業取得市場競爭優勢,掌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從我國的《關于國家標準涉及專利的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由“國家標準原則上不涉及專利”改為“可以有條件地包含專利”,可以看出標準與專利的融合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1 廣州市專利與標準融合的現狀
專利與標準融合是引領產業發展的主要內生動力,是增強廣州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可為構建國際創新型城市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摸清廣州市專利與標準融合現狀,是探尋融合路徑的重要前提。
1.1 創新生態良好
2019年,廣州市專利授權量達到10.5萬件,同比增長16.7%,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2萬件,同比增長13%;截至2019年底,全市有效發明專利5.8萬件,同比增長20.8%;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9.2件,比上一年增加6.8件;全市有效注冊商標125萬件,同比增長32%。2019年12月29日,科技部和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分別公布《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監測報告2019》(簡稱監測報告)和《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19》(簡稱評價報告)。兩份報告是國家創新調查制度的重要工作內容,其中評價報告對國家創新型城市的創新能力進行了分析和比較。廣州的創新能力在72個國家創新型城市中排名第三。據統計,廣州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已連續三年快速增長,實現年均增速88.5%、總增長5倍的“廣州速度”。
1.2 標準化工作穩步推進
在標準化戰略背景下,廣州市全面推行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制度,鼓勵企業標準通過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向社會公開,企業積極融入“廣州標準”,標準化意識有所提升,參與制訂標準數量和能力逐年提高。據統計,已有53家企業完成124個對標結果填報,涵蓋辦公設備、發電配電、服裝、家具、汽車和信息技術等多個領域。在已經發布的2019年企業標準“領跑者”名單中,廣州有8家企業上榜,形成企業標準“領跑者”聯盟,涵蓋金融、3D打印材料、空氣凈化器、電線電纜等多個行業。2020年上半年,廣州市企業公開標準6957項,累計自我公開標準已達到4.14萬項,涵蓋10.2萬種產品,位居全省首位。
1.3 優勢企業仍無專利與標準融合成果
以廣州市兩家擁有專利數量較多的本土企業為例,2013年-2020年《廣州標準化戰略實施綱要》出臺后,廣州視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公司已擁有授權專利超過4000件,擁有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作品著作權超過1000項,但沒有專利轉化為標準;廣州京信通信累計到2019年12月,國內外專利申請4300余項,作為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示范企業,其參與起草、制定的國家及行業標準90余項,具有明顯的技術領先優勢,但目前沒有專利與標準融合成果。
2 存在的問題
專利標準化對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推動作用。當前,廣州擁有強大的專利創造力,但轉化運用能力偏弱,主要問題在于以專利為主的知識產權質量總體不高,與標準融合的路徑不夠明晰。具體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2.1 專利質量無法滿足標準轉化需要
2019年,廣州全市專利授權量達到104813件,但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2222件,僅占總專利數的11.66%,發明專利授權量明顯偏低,仍不足以支撐標準化戰略的需求,大部分專利技術不具有不可替代性,必要專利缺乏。此外,企業在技術研發層面忽視專利質量,使得所申請的專利在內容上與核心技術相去甚遠,在質量上難以向標準轉化。廣州市企事業單位為實現專利數量的突破,對科研人員實行工廠式的量化管理要求,而科研人員每年為完成量化考核,被迫研發了許多科學價值比較低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數量可觀,但專利整體的質量較差,難以轉化成現實生產力。
2.2 標準運營體系不健全
制定標準、組織實施標準以及對標準的制定、實施進行監督是專利標準化工作的重要任務。其中,編制和修訂各級標準,是企業標準化的首要內容。由于缺乏激勵機制,企業參與編制各級標準的積極性不高,無法及時將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為標準,也難以為后續科研生產提供技術支撐。此外,廣州企業普遍缺乏系統性的標準維護體系,無法保證定期更新、修訂,存在許多無效標準,使得企業難以明確標準與專利融合的可行領域,無法系統性地通過可行性、必要性、協調性分析確定所制定的標準類型。
2.3 專利與標準融合意識較弱
該問題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專利標準化融合的需求感較弱,缺乏專利與標準融合的意愿;二是對專利標準化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擁有的部分認知大多僅僅止于表面,未能意識到專利標準化工作能給企業科研生產活動帶來巨大經濟效益;三是企業內部缺乏專門負責專利標準化的部門和人員,直接導致企業在專利標準化工作方面缺乏戰略布局,技術研發與專利申請、標準制修訂不同步,難以達到專利標準化的要求。
2.4 缺乏專利與標準數據檢索平臺
企業迫切需要掌握行業相關信息,但缺乏官方檢索、公示平臺。專利標準化缺乏信息公示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相當部分的企業完全不了解相關政策和要求,無法有效開展專利標準化工作。由于缺乏專利與標準資料聯機查新檢索平臺,企業科技人員在設計科研項目前,不能順利開展專利與標準融合工作的前期布局工作。
3 融合路徑
針對廣州市專利與標準融合的現實困境,著力推進專利與標準深度融合不僅需要企業提升技術水平、加強專利與標準運營,更需要政府、企業、中介機構等“官產學研介資”密切結合,健全機制、整合資源、創新形式,共同推進專利與標準的深度融合。
3.1 優勢企業進行技術輸出
專利水平較高的優勢企業通過前期市場調研、原始創新、技術開發獲得專利技術,具有顯著的技術優勢,市場兼容性較好,但是行業整體發展程度較低,企業市場開拓力不足,無力支撐后續專利授權、市場壟斷最終形成事實標準的專利標準演化過程。此時,企業可實施專利許可策略。具體表現為:開啟技術輸出,利用優惠的專利許可手段擴大技術使用范圍,提高市場占有率,形成一定規模的用戶基礎,吸引專利與標準融合的配套資源。同時,在技術領先的條件下,保持警惕,防止觸犯反壟斷法。
3.2 引進技術實現二次創新
立足與廣州市本土企業發展現狀,充分汲取國際先進技術養分,實現技術突破,運用引進-消化-吸收-二次創新模式,促進企業在實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新”或適應性創新,形成高價值專利。以廣州市先進制造業集群重點企業、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等龍頭骨干企業為重點,專家指導企業建立專利與標準融合機制,幫助企業分析產業發展趨勢、市場需求,圍繞標準需求進行專利布局,推動專利標準協同創新。鼓勵企業開展專利競爭態勢分析,持續推進科技創新、專利保護與標準互動支撐,引導企業加強高價值專利轉化運用。
3.3 開展專利標準融合試點工作
試點機制在推動標準創新進程中能夠發揮關鍵性作用,通過多層次的決策和參與主體之間的溝通與協同,使專利標準化由激進轉向漸進、分散走向集成、局部走向全面、個案走向經驗。具體到廣州市專利標準化工作,可結合全市產業發展現狀,選取一批標準化工作基礎好、專利擁有數量較多且轉化標準可行的企業優先進行專利標準化試點工作,分階段分層次積極有序推進,注重從“點”到“面”,從“重點培育”到“全面推進”,通過試點工作,總結概括出一套通用的專利標準化工作經驗,再進行全面推廣。
3.4 轉變技術標準和專利運營觀念
借鑒國際企業如IBM、高通公司經營專利技術和標準的經驗,加強企業技術標準與專利管理,引進和培養標準管理人員,設置專門的標準管理部門,建立企業專利與標準管理體系,充分運用技術標準交流平臺,抓住機遇轉變經營理念,提升企業競爭力。建立學習型企業,重點培養技術管理人才,不斷提高企業整體水平與質量,同時,積極尋求政府支持,在企業發展關鍵期,借助政府的示范效應,參與更高層次的標準化競爭。
3.5 合力構筑專利與標準融合信息平臺
建立有效的信息交互平臺,是企業專利與標準融合瓶頸的重大突破。拓寬企業獲取專利信息、技術標準信息的渠道,開放專利與標準數據資源互聯互通,讓企業能夠對產品標準,技術力量等信息開展有針對性地檢索、標準化進程調查,系統地、全面地收集行業情報信息,制定符合企業發展現狀的專利標準化策略。從而帶動專利標準化規劃編制,完善跨地區、跨部門知識產權與標準化協作機制,緊貼企業標準化需求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益,合力推進專利權標準化工作。
4 結語
專利的私有屬性和標準的公共屬性交互使得專利與標準的融合路徑研究具有戰略價值,對實現經濟轉型和標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有重大意義。[4]標準必要專利作為專利與標準融合的最佳形式已逐漸成為當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性資源,與標準必要專利相關的專利戰略和標準化政策也日益成為提高競爭力的重要驅動力。
廣州是粵港澳大灣區四大經濟發展中心之一,是我國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范城市”,專利發展迅速,標準逐漸步入正軌。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的指引下,廣州市圍繞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讓標準成為對質量的“硬約束”,積極響應習總書記對標準化工作的要求,通過建立科技創新、標準研發和產業融合互動發展新機制,加速技術標準推廣應用,促進成果轉化駛入快車道。因此,本文針對廣州專利與標準融合的現狀及問題,提出相應的突破進路和對策,以期為廣州市推進專利與標準融合工作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舒輝,王媛.市場推進技術創新、專利、標準協同轉化路徑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8(12):57-63.
[2] 張敏睿,李易航.標準、知識產權協同技術創新規律的研究[J].中國標準化,2017(20):18-19.
[3] 鐘誠.標準必要專利布局與企業標準化活動研究初探[J].標準科學,2018(2):34-39.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