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東

于治和同志是吉林省公主嶺市人,1929年12月出生,1947年6月參加革命工作,1951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遼寧省計量標準局、遼寧省標準局副處長、處長,遼寧省標準化協會秘書長等職務,1989年離休,2021年2月24日在遼寧省金秋醫院病故,享年92歲。
我從1960年認識于治和同志,并在他手下工作近30年,直到他離休。回憶當年和他一起工作的情景,猶如昨天,歷歷在目……
1964年12月4日,遼寧省計量標準局召開全省第一次農業標準化會議,會上傳達全國農業方面標準化工作會議精神,為了開好這次會議,于治和同志會前深入到撫順、鐵嶺、本溪、錦州等地,總結調查農業標準化工作典型經驗,由于會前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會上先后有六個單位代表發言,介紹開展農業標準化工作的經驗,使與會者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明確了今后農業標準化工作的方向和任務,會議開得很成功!這次會議是遼寧開展農業標準化工作的里程碑,于志和同志功不可沒。
1973年,恢復遼寧省計量標準局,為了盡快開展農業標準化工作,身為標準化處處長的于治和同志帶隊組成省市縣五人工作組,深入到錦州市的錦縣(今凌海市)進行農業標準化工作蹲點調查,住在縣招待所,每天到各公社、農口的公司、農場等單位調查。那時交通不方便,經常一天要走十幾里路,才能到達一個調查公社或生產大隊。一年多的農業標準化蹲點調查,為“文革”后開展農業標準化工作趟出了路子,總結了經驗和教訓,共編寫十三期相關調查簡報,為遼寧省恢復和開展農業標準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原國家標準計量局副局長須浩風到錦州調研時,在聽取錦州市計量標準局匯報后指出,錦州市計量標準局標準化工作“為農業服務”的方向是正確的,堅持下去會有實效的。
1974年秋,省計量標準局在錦縣召開了會議,推廣了錦州市錦縣開展農業標準化工作的經驗,遼寧省農業標準化工作迎來了第二個春天。
1978年,為了加強遼寧省標準化情報和標準化研究工作,于治和同志親自到各市縣區做調查研究,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向省編委遞交成立遼寧省標準化研究所的報告,省編委在很短時間內批準成立了省標準化研究所,編制為55人,所長陳洪高,副所長李春田,王紫貞。這是全國第一家省級標準化研究所,于治和同志是人們公認的遼寧省標準化研究所創始人,也就是現在的遼寧省標準化研究院的前身。
于治和同志非常重視企業標準化工作,1981年以省計量標準局標準化處處長和遼寧省標準化協會秘書長的身份,隨當時的國家標準局赴日本,參觀考察日本企業標準化和企業質量管理,為期26天,回國后寫了考察報告,在沈陽舉行三場報告會,并在全省各市巡回做了多場報告,均收到良好的效果,促? 進了遼寧省企業標準化工作的開展。
1983年遼寧省標準局領導讓于治和同志負責《遼寧省標準化簡史》一書的編寫工作,為了寫好這本簡史,局里成立了由省標準局黨組書記、局長宮長福任組長的編寫組,并從沈陽、鞍山、錦州借調三名標準化老同志參與此項工作。于治和同志專門負責調查收集有關資料,他多次主持召開有幾十位老同志參加的座談會,調查全省十四市和省級有關部門相關標準化史料,共收集有關資料1000多份,經過近兩年時間完成初稿,最后由周德久同志統編完成此書。全書分為《遼寧省標準化史料》《遼寧省標準化大事記》《遼寧省標準化機構沿革》三個部分,這部簡史記錄了全省標準化戰線上廣大標準化工作者30多年來的光輝戰斗歷程,1985年12月定稿付印。全書30多萬字,印刷600冊,這是一本難得的標準化教科書,是全國第一本省級標準化地方志,這本書體現了于治和同志嘔心瀝血、潛心研究、孜孜不倦的工作精神!
于治和同志為人正直,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寬以待人,從不占別人的便宜,在任標準化處長期間,四個子女結婚時,沒有借用公家車,沒有請人去參加婚禮。身為處長,沒有在本單位安排一個孩子為正式職工,只有最小的孩子在省纖維檢驗所扦樣隊工作,還是大集體編制。因為工作關系,我倆經常出差到各市縣工作,于治和同志從不接受地方領導的吃請和特殊招待,住在招待所,吃在招待所,還自己親自到食堂排隊買飯!
于治和同志總是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他是我的老領導,老朋友,是我心目中最受尊敬的老同志。他的病故是遼寧省標準化事業的重大損失,但他為后人留下的寶貴經驗和精神財富,將永存我們心中。
于治和同志,是我最敬佩的遼寧省標準化工作者,我和我們遼寧標準化同仁永遠懷念您,安息吧!我的老領導!
(作者為遼寧省標準化研究院原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