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鋼琴藝術來講,其不僅是作為演奏樂器流傳至今,更是靠其蘊含的文化內涵,在音樂領域立于不敗之地。鋼琴藝術本身帶有濃郁的西方藝術氣息,當其傳入我國后,經過我國鋼琴家、作曲家的不斷努力,為其增添了中國文化特色。
隨著鋼琴藝術的不斷推廣,鋼琴藝術與我國的傳統文化、民族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文化內涵,并且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基于此,為了能夠在新時期背景下,加強人們對我國鋼琴藝術文化內涵的理解,彰顯我國鋼琴藝術文化的特色,推動鋼琴藝術的文化傳承,本文進行簡要的論述。
一、鋼琴藝術概述
鋼琴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有“樂器之王”的美稱,由意大利人于1709年發明。隨著時間的流逝,鋼琴藝術得到廣泛傳播,征服了不同國家的音樂愛好者,促進了各個國家的音樂交流。鋼琴傳入我國已經近200年,但是真正融入人們的生活是從20世紀開始。
鋼琴藝術在我國的發展過程中,不斷融入民族化的內容,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內涵。隨著中西方音樂文化的不斷融合,我國鋼琴藝術的特點越來越明顯,并被更多的國家所了解。因此可以說,鋼琴是我國音樂藝術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為了使人們更好地了解我國鋼琴藝術的價值理念和審美意識,需要不斷加強對鋼琴藝術文化內涵的分析,以便人們了解鋼琴藝術蘊含的文化價值和內涵,促進鋼琴藝術的發展。
二、鋼琴在我國藝術發展過程中的文化取向
鋼琴具有西方藝術氣息,傳入我國后,不斷融合我國的藝術文化,并不斷創新,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精神,實現了中西方音樂文化的融合。鋼琴藝術的具體創新內容表現在:其一,鋼琴傳入我國后,音樂家打破了鋼琴的局限性,以自身的音樂造詣賦予了鋼琴更多的藝術內涵,結合我國的審美特點進行改編或創新,使鋼琴藝術具有中國特點,并通過設立音樂學院的方式不斷推動鋼琴藝術的發展。其二,我國的鋼琴藝術既保留了西方的藝術氣息,又融入了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創作出了具有中華文化色彩的鋼琴作品。其三,為了促進鋼琴與中國傳統民族樂器的融合,我國音樂家不斷借鑒傳統民族樂器的演奏方式來改良鋼琴演奏過程中的彈奏手法,形成了我國鋼琴藝術獨有的韻味,不僅體現出了鋼琴的魅力,還促進了中國鋼琴藝術的審美提升。
三、鋼琴藝術的特征
(一)時代性
不同時期的音樂有著不一樣的特點,鋼琴也不例外。在中國鋼琴藝術發展歷程中,其體現了時代性。早期,我國的鋼琴藝術主要以學習和模仿為主,不斷借鑒西方的演奏方式。后來,我國音樂家深入探究鋼琴藝術文化,并結合我國藝術文化發展需求,將鋼琴藝術與我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使得鋼琴藝術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音樂界,促進了中西方音樂藝術文化的融合?!兜谝恍陆枨贰犊鞓返墓澣铡返蠕撉僮髌肪哂袝r代性特征。
隨著我國鋼琴藝術的不斷創新發展,我國藝術家將鋼琴文化與京劇等傳統文化結合,創作出了《紅燈記》等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
(二)民族性
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有著不同的文化特色和語言。鋼琴藝術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并結合當地的音樂藝術和演奏方式創作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推動了民族文化的傳播,使人們感受到不同的文化風情。《牧童短笛》就是鋼琴和笛子的完美融合,在保留鋼琴藝術特色的同時,充分彰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色,使更多人了解我國的音樂文化以及鋼琴藝術特點。
四、我國鋼琴藝術的文化內涵與審美價值
(一)“中和”文化風格
“中和”文化風格是我國鋼琴藝術的主要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孔子的“中庸之道”是“中和”文化風格的哲學基礎。我國鋼琴藝術的文化內涵和審美價值還體現在鋼琴音樂的表現形式和組成要素上。由于我國民族較多,文化特色和風格各不相同,所以在鋼琴藝術發展過程中,鋼琴藝術家會結合不同的文化和自身的思想進行創作,使我國鋼琴藝術融入民族特色和風格,并與作曲家的個性思想相結合,最大限度展現“中和”的風格。
為了使鋼琴藝術中更具有民族文化特征,很多藝術家會在鋼琴作品中融入古箏、二胡等民族樂器,弘揚我國的民族文化,使更多的人感受其中蘊含的中國特色。
(二)與傳統藝術“寫意”結合
以《陽光三疊》為例,其改編自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沿用了中國傳統藝術中的“寫意”美學原則,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促進了我國鋼琴藝術的發展和創新。
在我國鋼琴藝術發展過程中,更多的民族樂器參與到鋼琴作品創作中,實現了多種樂器的融合,體現了我國鋼琴藝術的文化內涵,使人們更加理解我國鋼琴曲中蘊含的“寫意”之美,營造不一樣的音樂氛圍。
五、結語
鋼琴藝術經久不衰,除了其自身蘊含的文化藝術特性外,重點在于其具有的時代性、民族性以及國際性等特征,這可以促使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進行藝術交流、融合,進一步豐富鋼琴藝術的文化內涵,創作出更具我國特色的鋼琴作品。
(陜西藝術職業學院)
作者簡介:拓琰(1983-),女,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鋼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