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過去,任何一個時代的繪畫藝術都離不開藝術家對女性形象的描繪,每一幅作品都是藝術家思想的自然流露。本文以繪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作為切入點,對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進行研究討論,重新審視文藝復興運動帶給藝術領域的啟示與思考。
在世界美術史上,無論哪個國家、哪個時期的美術作品都不乏優雅美麗的女性形象。不同的作品雖然體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但是作品的創作受到了藝術家所處時代的藝術風格和審美眼光的影響。例如,發生在14世紀至16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由于當時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從信仰宗教發展到重視人文精神,用人文主義精神對抗陰沉、刻板的宗教,對此后的思想和藝術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在人文主義精神的影響下,藝術領域也形成了不同的風格。
一、中世紀的繪畫風格
中世紀是歐洲歷史發展過程中一個非常漫長的時期。此時期,人們的行為、思想受到了基督教會的控制。教會對人們的精神進行了控制,人們在生活中正常的思想和需求都被漠視,禁欲主義是此時期教會宣傳的重點。
當時的基督教會處于至高無上的地位,各種藝術形式成了教會宣傳的工具,導致當時的人們缺乏對美的認識,同時單純地認為神是真善美的象征,人代表著愚蠢;在藝術領域,注重復雜而又華美的形式,不注重現實。例如契馬布耶的《寶座圣母像》,畫中的人物在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方面顯得僵硬、不自然,無法讓人感受到作者想表達的情感。
到了中世紀晚期,人們的思想逐漸開始解放,宗教繪畫也摒棄了刻板印象,藝術家開始在畫中加入自己的情感,文藝復興運動逐漸興起。
二、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風格
歐洲在經歷了中世紀的黑暗生活后,開始了歷史上有名的思想文化運動——文藝復興。在文藝復興初期,藝術家提出了“回到希臘去”的口號,希望能夠復興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充滿人文主義思想的藝術與中世紀教會的主張進行碰撞,在藝術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秉承繼承、發展古希臘文化的理念,藝術家進行了創新,統一了藝術的內容和形式。
但這一時期,基督教仍然是人們信仰的主要宗教,大多數藝術家依舊通過宗教壁畫的形式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此時期,神的形象不再像中世紀那樣古板、陰沉,具有壓抑的氣息,反而透露出人文氣息。神具有人性特質是文藝復興時期繪畫藝術的顯著特點。
(一)宗教風格強烈的圣母
貝里尼的《草地上的圣母》是文藝復興時期圣母畫的代表作之一。貝里尼所屬的威尼斯繪畫派受到人文主義思想的影響,同時,作為當時歐洲的商業中心,威尼斯十分富庶,因此,貝里尼畫中的圣母和天使都具有世俗化的特點。畫中的圣母與普通的威尼斯婦女幾乎無異,既充滿人性,又如普通母親一般的祥和,顯得親切、自然,突顯了圣母端莊、神圣的特點,人文氣息濃厚,拉近了神與人之間的距離,減少了疏離感,增強了畫面的感染力;背景為鄉村午后,有陽光、樹木、田野和農民,平靜而又溫馨的現實生活背景更能讓人產生心靈的共鳴。
作為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的達·芬奇也創作了一幅圣母圖,名為《巖間圣母》。不同于一般的圣母題材畫作,圣母被圍繞在先知之中,達·芬奇創作的《巖間圣母》更像是悄然出現的世俗性作品,脫離了宗教的束縛,用一種更為生活化的感情進行創作。畫中的圣母位于整幅畫面的中央,右手扶著嬰孩約翰,而嬰孩耶穌坐在圣母的左手邊,在耶穌的背后還有一位天使,畫中人物相互呼應,形成三角構圖,使作品看起來和諧美好;圣母的神態自然而又優雅,無論是表情還是動作都顯得活靈活現,給人呼之欲出的感覺;四周大面積的巖石與人物形象巧妙融合,沒有壓抑的感覺,反而襯托出環境的靜謐、美好;圣母面部表情自然且親切,眼簾微垂,嘴角微微上翹,這種微笑是達·芬奇繪畫中獨有的微笑。
(二)現實生活中的女性形象
說到描繪現實生活中女性形象的作品,《蒙娜麗莎》是不得不提的一幅廣為人知的油畫。這幅作品同樣是由文藝巨匠達·芬奇所創作,塑造了一位典雅、恬靜的婦女形象,她秀麗的面龐是達·芬奇藝術生涯中所描繪的完美臉型之一,神情自信、坦然,又帶著一絲讓人捉摸不透的神秘微笑,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又讓人覺得高貴而不可侵犯。達·芬奇采用獨創的煙霧狀筆法,讓畫中的人物和背后的自然風景和諧相融,用人作為繪畫內容體現了對宗教教會的反抗,人物和自然的完美融合又表達了文藝復興時期所倡導的人文主義精神和尊重自然的思想。
凡·愛克在1434年創作的《阿爾諾芬尼夫婦像》則將宗教思想和世俗生活完美結合在一起。《阿爾諾芬尼夫婦像》是凡·愛克根據一對中產階級的新婚夫婦繪制的,新娘表情溫柔,她將自己的右手放在新郎的左手上,畫面中的其他細節既渲染了一種幸福、歡樂的氛圍,又帶著一定的宗教象征意義。比如,窗臺上放著的不是代表罪惡的蘋果,而是代表純潔意義的橘子;頭頂上方的銅吊燈在白天依然點著白蠟燭,這支點燃的白蠟燭代表了天國的圣火。宗教氣息和人們的世俗生活如此協調,這也是畫家將人文主義思想和象征主義手法完美融合的結果。
《海倫娜·芙爾曼肖像》也是文藝復興時期值得一提的女性形象繪畫作品。在暗色調背景的襯托下,海倫娜顯得更加端莊秀麗。魯本斯對于女性的刻畫非常流暢,暖色調的應用顯得畫面生動而富有生機,在人物內心世界和面部表情的刻畫上更加注重細節,讓整幅作品流露一種人性氣息。魯本斯對于生活的贊頌和感情的宣泄從來都是外放的。通過他的作品,觀者能夠感受到畫家所追求的人文主義精神以及對人性的贊美。
三、文藝復興運動的啟示
在文藝復興時期,不同藝術家筆下描繪的女性形象各有不同,或是受人崇敬的圣母像,或是真實自己的自然流露,唯一相同點就是藝術家通過描繪女性形象表達了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想,展示了看待世界的不同角度,實現了人性的解放、思想的解放。因為藝術家的不同個性,才會有現在人們看到的各種流派的藝術風格,不同的個性讓藝術擁有生命的活力,也擁有生命的張力。
(西北民族大學)
作者簡介:雷艷(1998-),女,貴州黔南布衣苗族自治州人,本科,研究方向: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