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畫自傳入中國,已有百年的發展歷史。作為外來藝術,水彩畫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既有中國傳統色彩,又融合西方繪畫藝術形式的圖式和表現風格。中西方繪畫藝術在交流、適應、融合過程中,中國的思想、文化等方面對水彩藝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產生了具有民族性的表達方式、表現風格。
中國是擁有五千年文化歷史的國家,濃厚的民族文化及廣闊的疆域土地為藝術家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靈感。中國當代水彩藝術的發展與民族精神緊密相連,在繼承傳統水彩繪畫藝術特色的同時,中國水彩藝術不斷繼承創新,藝術家通過真切地感受生活,汲取民族養分,將藝術表達與時代發展、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進而創作出具有生命力的優秀水彩作品。
一、中國水彩的引入與發展
作為西方畫種,水彩繪畫隨著時代的變遷,逐漸形成了獨特的繪畫樣式和表現風格。自利瑪竇來到中國,傳教經書上的水彩插畫便開始了在中國的傳播。起源于18世紀英國的水彩繪畫,傳入中國后,在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染下,逐漸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藝術語言和審美形式,并演變成擁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水彩藝術。無論是創作題材還是繪畫語言,水彩藝術都顯示出濃厚的民族性。
由于中西方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審美追求不同,水彩繪畫作為西方的繪畫藝術,在繼承西方繪畫理念的同時,又融合了中國的審美意識,將中西方兩種文化形式完美結合在一起,形成了既具有中國特色,又不失水彩本質的水彩畫形式。
與西方水彩及中國國畫的藝術特色相比,當代的中國水彩藝術有其獨特之處,無論是繪畫方式,還是畫面表達都具有東方氣息與民族精神。
二、中國水彩民族性的表現
水是水彩藝術與中國畫創作的重要媒介,不可或缺。在西方水彩繪畫中,水是表達繪畫形式美的重要材料,能夠助力情感的表達。同樣,中國畫也強調在水墨精神的表達。
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來看,傳統儒家思想以及文人畫的發展使中國畫越來越強調意境的表達,這使中國民族文化完美地融入水墨之間,從而達到人與自然的融合。當水彩傳入中國后,水彩藝術的良好水溶性很快就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相融合。
中國水彩畫家在運用水色交融的西方繪畫技法的同時,力圖體現中國韻味。例如,當代水彩畫家丁寺鐘借助水彩繪畫語言將中國繪畫的寫意追求融入自己的創作中,其作品《徽州系類·桃源雪月》通過毛筆與水墨的渲染勾勒,將中國水彩畫的民族性充分表達了出來,讓觀者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意境美。靜謐的村落籠罩在一片雪色之中,水彩與傳統筆墨的融合呈現了民族文化的意境,觀賞者也通過欣賞藝術作品,實現了與藝術家在情感與心靈上的溝通。
在繪畫題材方面,中國水彩畫家多是選擇身邊熟悉的題材、事物進行創作,可以反映出畫家對生活的真實感受,而這與當下中國的社會生活與民族文化是分不開的。無論是風景題材、人物題材,還是靜物繪畫都具有濃郁的民族性。以趙云龍的園林系類水彩畫為例,從題材方面來講,江南私家園林作為中國傳統建筑,蘊含著豐富的中國美學思想。趙云龍選擇蘇州園林作為創作題材,無論是文化意識,還是審美情趣都充滿詩情畫意,具有中國氣息。同時,趙云龍將水墨與水彩結合,將中國蘇州園林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表現得淋漓盡致。水彩與中國文化相結合,兩者相融共生,體現了當代中國水彩藝術的民族性。
除此之外,在繪畫語言上,中國當代藝術家使水彩畫融入了民族性。水彩藝術與中國畫在繪畫工具以及用筆走勢上也存在著相同之處,這令中國水彩畫散發著強烈的民族性。例如,中國畫的繪畫工具——毛筆,同樣適用于水彩繪畫,但中國畫與水彩繪畫對筆墨濃淡、筆觸變化等方面的要求是不相同的。
相較于其他畫種,水彩畫與中國畫對于畫面意境、審美傾向的追求更加突出。這種對意境的追求是受到了傳統文化中哲學思想和審美觀念的影響,畫面展現清澈、細膩、空靈、悠遠的民族性中國水彩風格。例如,趙云龍在繪畫語言上既采用了西方繪畫的造型特點及透視關系,又在作品內涵、意境表達上體現了中國傳統繪畫的氣韻生動,流暢、灑脫的用筆使他的水彩作品充滿了筆墨韻味。趙云龍的作品充分彰顯了中國水彩藝術的魅力,使觀者體會到直擊心靈深處的藝術之美。
三、中國水彩藝術的未來發展
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深化,藝術形成了多元化發展趨勢,審美文化的不斷發展使中國水彩藝術在多重目標與追求的導向中,不斷走向多元化。然而,審美意識的世俗化特征是藝術行業的一種普遍現象,對比之下,具有堅守意識、堅持藝術審美意識的民族性是藝術繪畫行業里的珍稀存在。
水彩繪畫不是主流畫種,未來發展方向并不明朗,面臨著關注度不高、不斷被邊緣化等問題,能夠堅守藝術創作并不斷苦行的探索者越來越少。藝術家應深深扎根于中華傳統文化之中,在保持西方繪畫審美特色的同時,學會取舍和融合,運用西方語言載體,結合中國藝術的審美情趣、審美標準進行水彩創作。在藝術的實踐探索中要發揚民族精神、傳承中國文化,實現藝術的追求。
四、結語
水彩畫進入中國后,被中國藝術家賦予了中華民族的審美品格,因為藝術家不斷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在學習和借鑒國外水彩藝術的同時,也將中國民族精神和審美意識融入其中,從而創作出富有民族性的水彩作品。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水彩藝術的發展要立足于我國國情,深刻挖掘藝術的可能性,兼收并蓄,充分汲取民族文化的營養,使新時代的中國水彩藝術繼續蓬勃發展。
(新疆藝術學院)
作者簡介:李來偉(1995-),男,黑龍江伊春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