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艷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指出: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后,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要堅決守住脫貧攻堅成果,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指明了方向,我們要通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現共同富裕。
一、脫貧攻堅成果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非凡成就,農業農村發生了歷史性變革,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定位了今后的“三農”工作要全面轉向鄉村振興,并明確了為脫貧縣留下5年過渡期。在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脫貧攻堅形成了鄉村振興的模式框架。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前提,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基礎條件,運用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可水到渠成,如運用產業扶貧成果推進鄉村產業振興,運用人才扶貧成果推進鄉村人才振興,運用文化扶貧成果推進鄉村文化振興,運用生態扶貧成果推進鄉村生態振興,運用黨建扶貧成果推進農村基層組織振興。
脫貧攻堅成果將繼續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脫貧攻堅積累了豐富成熟的經驗,主要有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政府主導、堅持精準方略、堅持農民主體、堅持市場導向等。這些成功經驗也將是下一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寶貴財富。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參照脫貧攻堅的經驗,建立鄉村振興責任制;調動各方面扶貧的積極性,推動構建大規模資源投入與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方位鄉村振興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多措并舉實現鄉村振興;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一樣,農民是主體,要充分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職業農民培訓,增強其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和能力素質;遵循市場規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建立農民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
脫貧攻堅成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基礎。脫貧攻堅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前提和優先任務,沒有脫貧攻堅及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拓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農業農村現代化將失去基礎,鄉村的全面振興也無從談起。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拓展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使鄉村振興能在農民收入水平和農村基礎建設都相對較好的前提下展開。應該說,不進行脫貧攻堅,改變農村的貧困面貌,就很難順暢地推進鄉村振興;如果鄉村依然貧窮,鄉村振興的實施必將舉步維艱。
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我們黨“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已經明確,我們國家“十四五”規劃目標和2035年遠景目標已經確定,目標宏偉,催人奮進。要在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首先實現從城鄉統籌發展過渡到城鄉同步發展,實現城鄉同步發展就必須解決好建成小康社會后的相對貧困問題,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鞏固拓展8年脫貧攻堅戰取得的豐碩成果,通過5年的過渡期,實現城鄉間、地區間現代化建設基礎水平的差距基本消除,城鄉發展實現全國區域化、一體化,進而保證全國各地現代化建設同步進行。
反貧困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以當前的貧困標準,實現了脫貧攻堅的勝利,只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雖然脫貧地區面貌和脫貧群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脫貧地區整體發展水平依然較低,低收入群體仍然存在。扶持這些相對欠發達地區、低收入人群仍然是我們黨和國家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歷史使命,需要中央和發達地區的幫扶支持才能實現這些地區、這部分人群的自我發展和主動發展。
“三農”工作重點發生戰略性轉移。在脫貧攻堅任務完成以后,全國“三農”工作的重點將發生戰略性轉移,從脫貧攻堅轉移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并將未來農村的反貧困納入鄉村振興戰略之中。未來反貧困將迎來重大轉變,由反絕對貧困向反相對貧困轉變,由治理收入貧困向治理多維貧困轉變,由脫貧攻堅向常規性反貧困轉變。“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將成為全國“三農”工作重點,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方針,在實施鄉村振興過程中,常態化進行反貧困工作。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脫貧攻堅戰勝利后,城鄉差距仍然很大,農村發展依然不平衡,農民素質還不高。在這種大背景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需要出臺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實施意見,實施頂層設計,編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規劃,堅持國家扶貧政策導向長久不變,明確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任務并有序實施。提高反貧困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助推農村扶貧產業可持續發展,放大產業富民效益。建立城鄉一體化反貧困體系,統籌城鄉貧困治理,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反貧困治理的真空狀態,實現反貧困與社會保障和社會救濟一體化,將反貧困關口前移,適當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在滿足貧困人口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時有效提升其發展能力,推進城鄉教育、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三、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鄉村振興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舉措。鄉村的全面振興發展,既可保障農業產業可持續增產增收,又能防止已脫貧人口再次返貧。脫貧攻堅目標與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是完全一致的。通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構建反貧困的長效機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振興鄉村產業,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工作機制和政策體系平穩過渡、有序銜接。通過鄉村產業振興,增強和激發脫貧地區及脫貧戶的內生動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出臺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科技政策,同時,用科學化、法制化、民主化的政策引導農民,提高自身科技素質,使之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支撐力量。
謀劃村集體經濟再發展,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依靠村“兩委”班子、發揮黨員群眾的內在動力,調動村里經濟能人的能動性,全面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動能新思路。在欠發達地區積極探索以土地集中優勢吸引投資為導向發展集體經濟,通過土地集中使用招商引資,引導投資者進行投資,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共同富裕。設立反貧困基金,從根本上解決反貧困問題;發展農業農村生產力,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提供鄉村公共服務均等化,實行城鄉融合發展、同步發展,解決鄉村之間、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滿足城鄉居民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單位:吉林省社會科學院)
責任編輯/李? ?艷